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35508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音乐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的音乐教育作为最接近孩子的方式之一更是极其重要。如今社会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小学生在学校里也不例外,这使得许多孩子心理出现了些许问题。在这种状况下,音乐也许就是一种缓解压力的良方。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技巧,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融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关键词】音乐 心理健康 小学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课程的不断创新,对艺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现在音乐课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

2、,更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技巧,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融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音乐是启迪“美”的教育,可以或许带给人以愉悦的表情, “美”的享受。在孩子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对峙以感触感染“美”为导向,凭据孩子岁数特征,充裕施展音乐运动的游戏性,培育种植提拔孩子优越的音乐本质,使孩子的感情世界得以雄厚,加强自傲心、成功感以及合作能力,为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根蒂根基,使之成为热爱生涯,乐于缔造的人。学习音乐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这一点已经被教育界和儿童心理学家

3、普遍公认。无论是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对手脑配合,对美的追求,还是对修养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效果。现如今有不少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性格内向封闭,不愿与人接触,见人害羞,少言寡语,这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后果是严重的。在这个需要沟通与推销自己的年代,封闭悲观的性格无疑是危险的,但音乐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得到科学论证的,科学已经证实音乐对于减轻生理疼痛,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是有很大作用的。学习音乐的孩子一般都是性情开朗,活泼,乐观大方,习惯宣传和表现自己,不少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学习音乐后,性情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处事待人,热情大方,更加喜欢与人沟通聊天。其转变之大经常令家人朋友吃惊不已。小学音乐课教学是

4、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5、部分,只有正确认识了这一点,音乐课才能真正受到重视,素质教育才能全面展开。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 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

6、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所以我认为音乐对孩子的作用是相当的重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认为我有责任和义务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学生对学生做一些事。下面就

7、是本人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想法: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体验情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宽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进入音乐的情感世界。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创设宽松友善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进而自我消除心理上的紧张、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教学中,我积极转变观念,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激励者,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

8、地成为“孩子王”。最大限度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心的喜欢上音乐课堂。(二)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 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

9、学和坚持学。所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培养学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应用的手段。 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厌弃消极情感,生成积极情感,以情感为中介,将积极情感内化为健康的心理。我常用的方法有:1、以情为本,努力使音乐靠近学生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源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把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对类似生活情景的联想,去接受音乐,理解音乐。这样,他们才能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进一步引发愉快的情感体验,激活主体意识。2

10、、巧妙设计发声练习,使之趣味化。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幼稚的心灵却很有爱心,他们对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是对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更是关怀备至。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选用富有趣味性的发声练习曲(例如:音阶歌 ) ,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使学生兴趣浓厚。老师再通过范唱、讲解声音的要求,学生非常容易理解,从而达到发声练习的教学效果。 3、利用美的事物,怡心怡情学生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美丽的挂图与设计优美的板书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时,我把整个黑板画成美丽的澎湖湾,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

11、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又如在教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在美的享受中再现美。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电教媒体的加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4、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音乐的实践有很多。如:唱歌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外,还可组织合唱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市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是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12、三)重视情商培养,增强心理素质 1、情境熏陶体验。在引导学生了解歌曲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曲调感、节奏感和听觉表象感,在音乐所表现的特定情境气氛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引起共鸣,陶醉在美的旋律之中,从而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2、情感调节体验。通过多种媒体如录像、画片等手段进一步强化音乐的表现力,使学生入境入情,融入其中,得到心理调节,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学过程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原因。作为音乐教师,上课时必须包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充分发挥

13、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3、养成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个性表现在音乐活动中往往十分明显。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作业成绩好的儿童往往是坚持力强的孩子,一些没有坚持力、没有耐心的孩子总不能很好完成作业,怕累、怕麻烦、贪玩,就学不好,因此,要不断用表扬的方法肯定优点,树立好的典型,激励儿童主动克服不良习惯。 4、增强自信。 现今社会的竞争激烈,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在上音乐课中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表演,增强孩子信心。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比不同龄之间的

14、沟通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设防。很多孩子在老师面前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可在他的交往圈里却是大胆、自信的一员。所以我利用这一点,把原有的班级授课模式改为小组合作模式。 老师应经常给学生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对于调皮、捣乱、学习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帮助。二、在课外音乐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外音乐活动是延续、扩大、补充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丰富课外生活,发挥学生音乐才能和特长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促进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积极作用。1、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块器乐

15、教学内容。以器乐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点,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口琴教学为例:口琴教学通过“眼看曲谱”、 “脑记旋律”、 “口吹乐曲”、 “心数节拍”来练习,提高学生识谱、记谱、视唱、视奏的能力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敏捷的反应力,又提高了学生对事的专一性及认真、有条不紊的心理素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的每一细微的进步,让学生在进步中获得乐趣。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分层要求,对自我评价过低,给自觉性和自信心上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以更多关心和鼓励。运用成功的体验来刺激学生的进取心理。同时,口琴教学必须依靠学生独立练习,这就需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控能力。这样,在一

16、次次的进步中,学生经历了一次次克服心理惰性和依赖性,形成独立,进取的心理品质。2、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合唱教学通过集体的发声练习,寻求声音的共性,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声音状态、强弱、口形以及吸、呼、起、收都尽量保持一致,以求得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协和。这首先要求学生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心理,在学习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信任。时时关心团队的利益,为共同的合唱艺术而努力。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无论是高声部,还是低声部,是主旋律声部,还是副旋律声部,是领唱还是伴唱,都应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获得均衡协调,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当学生从中体会到只有集体的团结协作和个人努力,才能唱出如此优美的合唱作品时,就愿与别人协作,良好的交际心理和学习心理也随之形成。3、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舞蹈是学校艺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是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舞蹈通过人体的动作、造型和表情,形象地表述某一事物的情节,也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其情感体验更需深刻,对健康心理的培养更为有效。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