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笔记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835364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活动   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研活动   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研活动   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研活动   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研活动 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活动 笔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 沉浮是如何产生的? 3 种现象 AB 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 科学现象引发探究问题沉浮关键经验: 感知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材料的大小、轻重、性质等)了解有空气的躯体会浮获得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举例:将橡皮泥、石头浮起来 放橡皮泥 成功 冰袋动放 沉下 水瓶放入 沉下去123在木板、塑料板等材料操作中始终处在感受物体的基本 形状、轻重与摆放间的关系,知道沉的物借助浮的物浮起 后一经验是在前一经验关系的体验上积累起来 橡皮泥“浮”幼儿没办法,老师做了直接提示的方法 今天的方法是可行的幼儿直 接是探究下出来的,中间是缺少经验的链接。 每一次活动点放哪里,要需孩子基本经验

2、加以选择看今天的教学研:1.看教研中产生的话题(围绕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开始讨论直接指向材料 2 位老师提出材料丰富, 之,从源头上肯定此行为 组长提出:2 次都丰富,2 者比较如何分析和判断 要引导老师将材料与目标建立较好,才能判断材料的好与不好 后面都提到材料与目标的匹配:(很匹配 也是没有明确指向的) 目标是核心经验是什么?这个方法到底是哪些方法?老师讲材料要 3 种 经验联系 (A 改变形状 B 借助外力 C 减少重量) 赞同:今天投放的数量,浮起来的东西材料较多沉下去的材料:4 种今天的重点 (用浮起来的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是原有经验,今天要解决后 面的方法) 哪些是已有经验,哪

3、些是今天需要获得的经验 标 变、变浮起来,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变、变浮起来,需要在前期经验基础上 材料首先在目标上更聚焦,今天有个平均分力的形式下去的,对材料分析方面,对幼儿经验 的分析少了点,要分析哪些是已有经验。 材料的典型 类别的典型 做到了 (同性质可以少一点,重点的材料场景加重)1体现在孩子学的角度 控制变景(减少物体离距,形状对学习的干扰影响)2要经验是性质,迈过材料呈现“少一点,典型一点” (不要着急,少放在区角继续探究) (如何上没有 ,要考虑材料本身和幼儿操作两个维度进行) 争议一:石头和橡皮泥的问题 “ 指” 哪些材料可能减或增加? 冲突:第一环节的表格与经验再现(看到衔接,但

4、从效果上看可以放前,此活动不要): 光盘的图示: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表达他自己经验的机会,并接好每个孩子的经验 材料:小盒 大盒问题是探索活动很重要的要素(将欲望激发出来,怎么样,加大难度激发)提问题会“太优雅” 确定:都沉下去了(经验强化) 能不再1语言还少加动作,强化感觉2环节与问题牵出来 好的活动把幼儿的“品”吊起来 方法 已有经验是什么?制造冲突(语言、动作 肢体语 ,强化了感官制激和氛围)先要让幼儿猜测(不够充分) 幼儿探索中体现了经验(不充分的,更多是第一经验的基础上) 不是有目的地选择 材料,处在尝试探索的阶段 交流:老师也着急了一点,讲到一个点子上就木讷了 冰袋:(思路是好的,迁移

5、经验,要放在孩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解决)组织教研活动的技能:教研技能 教研模式 教研组长需要的能力:判断能力已有经验、知识背景、宏观教育观等1互动能力提问、追问、置疑、回应、总结等2组织能力内容方法选择、人际关系、氛围营造、文体激发等3A.教研点抓到了活动特质 B.对活动效果有预想,是前一次的深入(教师有经验前期的预知包括思考和实践经 验 C.看到一个 中的一个阶段(这是第 3 此活动,解决)3 个根本问题第一次:解决目标问题(沉与浮 )第二次:解决以“教为主” 在教师把握中进行“学”体现不足第三次:体现学习的环节 针对目标、材料、幼儿经验等又有进一步的深化 D.要就好的.经验就大, 巩固, 对

6、认知冲突提高研训活动室 三步曲: 如何抓冲突:需要知道怎么做 1.解决认识问题(做什么?为什么做? 重点:加强对学科和幼儿内容理解 2.解决理解问题(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观察理解) 重点:聚焦教研问题,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 3.解决实践问题 重点: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和幼儿的文体学习过程科学目标要 在实践中体悟,在实践中发展 过程方法体现幼儿少教多学一、源由 1.源于夸美纽斯提出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现代的教学概念。 青浦区的教育改革以此为沿袭改革的目标。 2.青浦一中的“预习单”强调的学前的预学习。改革实际上是“先学后教” ,强调班级教 师上课只能讲 8 分钟(40 分钟课堂) 开始是痛

7、苦的,但坚持发现效率更高。3 不教 自己能看会,学会就不教1学生互动是学会的不教2再怎么学也学不会地不教3又提出“少教多学” 青一中只是在做,没有概念,自己提出,且让他有可操作性。 3.什加坡的教育部第一个提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二、幼儿园如何“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一) “先学后教”次序:“先学”让学生先学习,自己尝试学习自己学习概念 (给出一个问题) 如:中小学:“先学“上的问题1.“导之无方,放之无度”2 大问题,一定要指导好,否则是 学。是“自己学习”不是“自流学习”才能解决先学问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求知欲。能否保持求知欲等。(如问题怎样提,激发好奇心)2.学习方法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