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35202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鹤壁市淇县实验学校 李文玲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我将从说课标,析教材;析学情,设方法;讲流程,展板书三方面来说课。一、说课标,析教材一、说课标,析教材1 1、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 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

2、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以及高中地理打下基础。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2)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 2 -(3)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 4、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在课标要求中很重要,所以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人地关系”的研究

3、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二、析学情,设方法二、析学情,设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特质和学校条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 、 “小组合作积分法”两种教法和“读图分

4、析法” 、“三步提问法” 、 “列表比较法”三种学法。三、讲流程,展板书三、讲流程,展板书(一)讲流程。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情景导入,出示目标(3 分钟)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25 分钟) ;分层检测,总结提升(17 分钟) ,所有环节紧紧- 3 -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课前,我让学生在 10 秒钟内做好“三个一”的准备: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然后小组提问本节课的知识储备内容,并适当加分。流程一:情境导入流程一:情境导入 出示目标(出示目标(3 3 分钟)分钟)1 1、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在情景导入环节中,伴随着壮观的“中国地形概况”录像

5、,一幅幅壮美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地形概况,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随后引导学生用诗词、歌曲或故事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说出对中国地形、地势的大概印象。2 2、出示目标。、出示目标。接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熟记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本节课会随时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2)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出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3)分析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设计意图】情境导入环节的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已

6、- 4 -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敲开学生探究知识的大门。出示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流程二:自学探究流程二: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2525 分钟)分钟)1 1、自学探究(、自学探究(1010 分钟)分钟)(1)展示中国地势模型展示中国地势模型。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这一特点有个直观的了解。(2)依据提纲自主探究。依据提纲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学课本 30 页,依据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自学提纲自学提纲】A、在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你能发现哪些地理信息?B、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7、是什么?C、自学课本 30 页,完成以下问题: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小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3 3)读图析图完成活动。读图析图完成活动。通过读图析图完成课本 31 页中的活动题 1:读图 2-1、2-8、2-19,在图 2-21 中勾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最后教师出示歌诀帮助学生记忆我国的地势特点,解决本节课的重点。- 5 -歌诀帮助记忆:巧计地势学地形,西高东低阶梯成;一二分界昆祁横,二三大太巫雪峰;一高二盆三丘平;海洋气流内陆行;河流东西沟交通,阶梯之间蕴水能。在学生

8、自学的过程中,我及时关注学生(特别是组长)的自学情况,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发现个性问题及时点拨,发现共性问题留到讨论环节中解决。【设计意图】自学探究环节的设计,能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解决本节课的重点。2 2、合作交流(、合作交流(1515 分钟)分钟)自学完毕,进入合作交流环节。(1 1)科学分组。科学分组。为了科学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我采用了大组套小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本册教材共有 4 章,按照教材章节我把全班同学分为 4 个大组,每个大组中又分为 3 到 4 个小组,每小组 6 名学生,分管各章节的地理知识。(2

9、2)组内学习。组内学习。组内学习时,我先教会学生运用三步提问法三步提问法进行合作学习,解决自学环节中的遗留问题。【三步提问法三步提问法】第一步:单号提问双号,提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给予太多的解释。第二步:调换角色,双号提问单号。第三步:综合三个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六人达成共识。- 6 -(3 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接着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分析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突破本节课难点。问题 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样的地势对河流流向会产生什么影响?问题 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问题 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

10、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4 4)展示动画展示动画。学生讨论后,我展示动画,进行点拨。(5 5)组外学习。组外学习。组外学习时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责,从课前提问到当堂检测,从课后复习到学期末的总复习,都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检查,形成地理知识人人管的氛围。学期末结合小组的课堂积分和期末成绩评出地理明星组,给予奖励。【设计意图】合作交流环节的设计,能教会学生合作的技巧,让学生乐于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流程三:分层检测流程三:分层检测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1717 分钟)分钟)1 1、分层检测(、分层检测(1515 分钟)分钟)在分层检测环节中,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 5

11、道分层检测题。各小组的学困生 1、2 号可以只做 1、2 题,中等生 3、4 号做 14题,学优生 5、6 号全做。- 7 -(1 1)游戏检测。游戏检测。在上节课中我把我们班当做中国的版图,根据座位让学生分别当山脉的代表和地形区的代表,为本节课的游戏检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游戏检测是这样进行的:我随便点一个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山脉代表站起来;我点界线两侧地形区的名称,地形区代表迅速站起来。我喊阶梯分界线(例如一二阶梯分界线) ,分界线上的所有山脉代表都要起来;经过训练后,同学们可以互相提问,加深记忆。游戏检测能让学生当堂记住各阶梯的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并身临其境的掌握界线两侧地形区的地理分

12、布,学生学得很有趣,记忆效果也很好。其他检测依次是:(2 2)练习检测。练习检测。(3 3)填图检测。填图检测。(4 4)填表检测。填表检测。(5 5)拓展检测拓展检测。(6 6)自评互评。自评互评。学生做完检测题后按固定程序互相批改,批改后可自评,也可组间顶针式互评,可以点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点评同学们的进步或亮点等。【设计意图】分层检测环节的设计,能让学困生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测,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当堂知识当堂检测,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8 -2 2、总结提升(、总结提升(2 2 分

13、钟)分钟)在总结环节中,我让学生从“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明白了什么道理”三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设计意图】总结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总结,明白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勤动脑多思考,掌握方法和技巧。在提升环节中,结合我县地势现状,分析我县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思考地理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设计意图】提升环节的设计,教会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地理信息。(二)展板书。(二)展板书。本节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书。思维导图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快速掌握知识,系统构建框架。在导课中,我力图从身边熟悉的话题出发,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提取地理信息,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本节课充分体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学生参与面广,主动性高,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我的说课完毕,请大家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