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能量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16296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能量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促进能量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促进能量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促进能量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促进能量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能量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能量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体0901郭芸静0900030138,主要内容,一、肌酸补充与运动能力二、磷酸果糖与运动能力三、运动饮料补充与运动能力,一、肌酸补充与运动能力,人体内的肌酸主要在肝肾中合成,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肌肉中,再通过肌酸激酶接受ATP的能量合成磷酸肌酸,以存能量。,(一)肌酸的生物学功能,1、快速再合成ATP CP+ADP C+ATP 2、高能磷酸基团的储存库 C+ATP CP+ADP 3、组成肌酸-磷酸,(二)肌酸的补充,1、补充肌酸与运动能力 积极意义:a、改善和提高骨骼肌线粒体的功能。b、促进肌糖原储备量的提高。c、降低肌肉蛋白质分解代谢。d、促进肌酸-磷酸肌酸的穿梭,有利于以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

2、耐力性运动能力的提高。 2、肌酸的服用方法 a、冲击量法:是当运动员的肌酸储备量较低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即短期补充法。此方法可以迅速提高肌肉中的磷酸肌酸的储备量,长期采用冲击量法对于提高肌肉磷酸肌酸浓度效果并不明显。 b、维持量法:当运动员的肌酸和磷酸肌酸浓度较高时,或采用5-7天的低冲击量法后,肌肉中磷酸肌浓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采用2-5gd,持续4-5周,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3、补充肌酸的注意事项 补充肌酸应与含糖(除果糖外)饮料同服,以利于肌酸的吸收。 不能用热开水冲饮肌酸,以防止肌酸水合物的结构改变。同时,也不能和橘子汁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一起服用,因为前者所含的酸性物质会使肌酸

3、水合物变成废物,而咖啡因对机体有脱水作用,会影响肌细胞的水合作用。,(三)补充肌酸的副作用,补充肌酸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快速运动能力已经得到大多数研究结果的证实,但是补充肌酸还是有一些副作用值得注意。由于肌酸需要结合体内的水,大剂量补充肌酸后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痉挛等不良现象,并且使体重加重。因此,大量补充肌酸时一定要注意液体的补充,减少肌肉僵硬、痉挛现象的发生,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肌肉牵拉,避免肌肉在高强度运动时拉伤。另外,由于大剂量肌酸的服用可能会引起体重的增加,故对于那些对体重有严格要求的运动项目从事者应该谨慎服用。,二、磷酸果糖与运动能力,1,6-二磷酸果糖促进运动能力的机制如下

4、: (一)促进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 (二)维护细胞膜的功能 (三)促进红细胞向组织中释放氧 (四)改善心肌功能,三、运动饮料补充与运动能力,(一)运动饮料概述 1、运动饮料的定义运动饮料是功能饮料的一个种类,其定义为:营养素的组成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的饮料。,2、运动饮料的特点 a 一定的含糖量 b 适量的电解质 c 低渗透压 d 无碳酸气、无咖啡因、无酒精 3、运动饮料的分类 一类为普通类运动饮料,主要作用是补充人体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另一类为功能性运动饮料,这种运动饮料除了加入运动时所需要的能源物质以外,还添加了某些特殊的营养成分,以满

5、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 普通运动饮料也可以分为三种,即大众运动饮料、健身运动饮料和专业运动饮料。 功能性运动饮料是为了满足运动员或健身人群的特殊需要研制的,吃了糖和电解质和维生素以外还添加了一些特殊强化的营养成分,其目的是提高运动员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促进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功能的恢复。,(二)运动饮料的组成,理想的运动饮料应具备迅速恢复体力、维持体液平衡、提供能量及增进运动能力的功能。因此,运动饮料必须注意糖的浓度、种类和电解质含量等。 1、糖的浓度 目前理想的运动饮料浓度为5%-7%。 2、糖的种类 目前运动饮料多选用葡萄糖、果糖、低聚糖或中链淀粉为主要原料。由于低聚糖、中链淀粉具有甜度低、口感好、渗透压低、胰岛素反应低以及无胃肠道反应等优点,目前成为运动饮料的首选;加入低聚糖可以提高运动饮料中糖的含量,从而提供更多的能源物质;同时辅以少量的葡萄糖、果糖,以使糖尽快的吸收进体内,参与能量代谢。,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