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素养体验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814863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素养体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级素养体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级素养体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级素养体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级素养体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素养体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素养体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验体验探究探究感悟感悟践行践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初中思想品德学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模式研讨会科教学模式研讨会一、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存在弊端。目前,思想品德的教学程序一般是“复习导入讲授新知练习巩固课堂小结作业”,这种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输入输出的活动,即传授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即教师灌输多,学生交流少;注重教材多,了解学生少;讲清道理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教给结论多,培养能力少。近年来,虽然在新课程环境下,倡行体验和探究活动,但却很多流于形式,忽视体验之后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升华。造成了感性的东西上升不了理性,完不成感性与理性之间的逻辑循环

2、,失去了教育实效性。 2、思想品德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体验和探究,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每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教学目标的完成也是这样,只有去体验,去感悟,才能获得有意义的心灵火花。”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调查、讨论、访问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征、理念、设计的思路以及教科书的编写都体现“体验”、“探究”、“活动”的特点与“感悟”“发展”的目标,

3、因而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社会性、优化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体验、探究、感悟、践行” 的教学模式。“体验、探究、感悟、践行”教学模式,强调实践、在生活中体验,强调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强调教育“知行合一”的情景性、实践性、开放性,注重“感悟升华”,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探究活动,建构、重构自己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即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积极因素,实现由知导行。这样,“体验、探究、感悟、践行”教学模式弥补了教学工作中重说教轻探究,只体验不升华的缺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探究,理解“德”的概念,体会“德”的要求,感受“德”的情感,履

4、行“德”的规范,内化“德”的准则,外化为“德”的行为,彰显了思想品德的课程功能和德育功能。 二、关于“体验、探究、感悟、践行”教学模式的界定 1、关于“体验、探究、感悟、践行”教学模式的界定 思想品德课“体验、探究、感悟、践行”教学模式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依据思想品德教学特点构建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体系,是构成思想品德教学系统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其运作流程的范式。“体验、探究、感悟、践行”教学模式是一种总的教学模式,是对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社会调查与实践、主题探究等具体教学模式的概括。首先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总思路,是界于教学理念与具体教学模式之间的总方法、大方法。其次是相对于传授式

5、教学模式而言,强调的是体验活动、探究活动、感悟升华、道德践行,通过外在的活动促进内在的思维水平、道德修养的提高。再次特别强调学生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思辨活动、学习过程。最后,从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来说,这种模式是要解决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这一问题而言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生命潜能和内在要求。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存在的针对性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主动性、积极性来推动教学实效性的增强。总之,“体验、探究、感悟、践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情景体验的基础上,主动探究新知,自主构建知识,达到理

6、性的认知,最终内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为道德践行,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 2、关于体验、探究、感悟、践行。 (1)关于体验。体验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体验从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自我体验、生活体验及对道德品质与价值观、世界观的体验。从思想品德课的角度说,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学生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从个体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生命感受出发,去领悟和揭示世界的意义和生命的意蕴。 (2)关于探究。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指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

7、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寻问题的结果。它按照一定的猜想、推测、假设,甚至是朦胧的直觉,对所接触的对象(事实、数据、观念、材料)进行观察、调查、分析、切割、组合、联接,从而证明一种假设,制作一件东西,形成一种思想或观点”。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3)关于感悟。课堂感悟晓理是实现道德

8、认识、深化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品德结构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的统一体,这是个体道德素质不可或缺、不能割裂的整体,而其中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它是道德认识的基础,又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它是道德教育的手段、过程,又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道德发展的心理基础。“感悟”环节紧承“体验”环节,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初步的感知,尤其是课堂深入探究,为感悟明理做了必要的铺垫,顺势向学生阐释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共鸣,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维批判力、道德选择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对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活动中产生的知识进行梳理,对教材的回归。这样

9、,文本的观点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体验,帮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观念、提高行为动机。学生的情感在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得到激荡、感悟和升华,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 (4)关于践行。新课程增强了德育功能,重视促进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道德知识,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以上各环节的基础上,“践行”环节要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创设问题情景,抑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给予学生再次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的道德知识、情感真正内化,上升为道德行为。 总之,体验是知行统一的媒介,是一座桥梁,没有“体验”,“知”就成了一潭死水,同样,没有“探究”,

10、“行”也就成了仅是一种肤浅的形式而已,没有“感悟”,无法实现品德的内化外显,“行”就会离开“知”的指导。 三、“体验、探究、感悟、践行”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体验、探究、感悟、践行”教学模式依据新课程理念,在思想品德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进行了思考,提出三维复合教学模式的流程如下: 教学环节(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第一环节(体验)引入情境体验感知、发表观点明确主题、认识自我第二环节(探究)创设情景探究笃信、发现观点构建新知、调试自我第三环节(感悟)再现情境感悟深化、提炼观点深化认知、重构自我第四环节(践行)扩展情景回归生活、提升观点明理践行、展现自我

11、具体说,该三维复合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依次是:(1)在新情境中体验、在情感体验中展示观点,再现知识结构;(2)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观点,在探究中构建知识结构;(3)在体验探究后感悟升华,在价值冲突中提炼观点、内化品德”;(4)回归生活主题,扩展社会化情景,让学生提升价值观念,明理践行,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根据以上基本程序,下面以郭雪菲老师讲授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为例,对本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如下分析:第一环节(体验):引入情境、体验感知,明确主题 课前,郭老师根据主题的特点,让学生事先搜集与活动有关的资料,增强感性认识。并将要学的内容进行讨论,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活

12、动时就会产生更深的体验。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新课的学习选准切入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的导入环节,郭老师引用了六十年国庆时民族团结柱以及民族团结舞等材料,创设了新颖,富有感染力的情景,造成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的情绪调到“优势兴奋中心区”,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自觉追求的学习目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此环节情景活动实施过程也可表述为:一是教师的活动,创设情境暗示要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二是学生的活动,即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激发情感。教师要关注学生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努力调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学

13、生通过自身的观察、角色体验,或根据情境的提示或和教师小结,或再现生活,在活动中互动交流,体验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使学生亲历体验活动后,明确教育主题。此环节要注意以下问题: 1、引入最鲜活、最贴切的材料,开展体验情景的创设 新情境的创设依据是学生活动方式和思想品德知识的特点,精选生活案例材料,所创设的情景一定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热点、时政材料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丰富生动的素材。设置情景时遵循“近、小、情、实”的原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切口小、表达形式亲切,要求实在。情境的设计,注意了“真实的虚拟”和“虚拟的真实”,使情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4、。在情景活动中问题设计是主线,在问题设计中,把知识性问题和能力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再现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等恰当地作为呈现课标内容的载体,创设学生参与的空间。 2、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既是品德教育的优点传统,更是新课程下需发扬光大的教学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回归生活世界,要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缘。教学内容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在社区的生活环境,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一般

15、来说,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理论知识同他们生活实际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也是他们渴望在思想品德课上得到说明和解决的。把握了这些矛盾,也就获得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动力。 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适当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走进身边真人真事,做广泛、细致的课前调查,亲历体验,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环节(探究):创设情景、探究笃信,构建新知 在产生导入课题的真切

16、感受后,郭雪菲教师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进入情境,来激发学生此刻的情感。接着,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阿尼帕收养各个民族孤儿的故事”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在情境中感受民族情、明白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并探究思考民族区域自治等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知、理解、认同教学要点,让学生在个体与小组合作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发现观点,晓理、动情,使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交融,明确行为要求。本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探索创新、讨论阐释、探索新知,它不仅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见解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新学习内容的探究,自主发现观点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是本环节的中心内容。本环节的中心任务是揭示思想品德知识与学生自身、认识评价社会现实现象的联系,构建动态的知识结构;方式是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自主解决问题;着手点是能够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问题链;呈现方式是板书或多媒体屏幕显示。合作探究就组织形式而言,辩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