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803839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郭晓天,青岛大学2013级,目录,静脉穿刺相关概念,静脉穿刺的难点及影响因素,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4,1,2,3,目录,PS.2016 INS静脉输液新标准,常用输液工具的选择,Hot Tip,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临床上治疗疾病与补充液体最常用、最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个重要方法。 静脉穿刺(venipuncture)一次成功,不仅能及时、快速、准确地将所需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又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质量,静脉穿刺的常见应用,头皮针,1.小剂量,输液 12天 2

2、.非刺激性,等渗或接近等渗药物,1.间歇性或连续性输液 2.3天以上,刺激性类药物仅为间歇推注,1.需要长期输液 2.输注有刺激性或高浓度液体 3.需反复输血采血者,1.间歇性,连续性或每日输液治疗 2.刺激性药物 3.以极端渗透压或PH值治疗 4.需要输注大容量多样不相容药液,留置针,PICC,CVC,静脉穿刺的难点,急危重症患者,慢性病老年患者,老年人,慢性病,血管弹性小,脆性大,穿刺时易滑动,易导致静脉刺穿,长期输液静脉受破坏,血管质量差,重复利用率低,病情危重,情况紧急,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患者意识不清,不配合操作,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故障的排除,进针的手法,血

3、管的选择,止血带结扎时间,穿刺体位,失血失液者血管萎陷,水肿患者血管难以触及,肥胖者血管不明显,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管管径细,失败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血管因素,穿刺技术,血管的生理因素,血管的病理因素,穿刺前的准备,穿刺过程,血管走向弯曲,T,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针头型号的选择,进针的角度,针头固定的方法,普通静脉,血管特点,富有弹性,易于固定 病员特点:见于体质健壮者 如急性病大病初期,穿刺法:行直刺或侧刺 注意事项:体质肥胖者皮肤上表浅静脉走行不明穿刺前需先用手指摸清走行与深浅度,滑动静脉,血管特点: 皮下脂肪少缺乏支持,血管在皮下易活动 病员特点: 见于消瘦者及老年患者 注意事项

4、:宜选用锐利的针头,迅速刺入,穿刺法:绷紧上下皮肤,固定血管后行旁刺,硬化静脉,血管特点:血管壁厚而坚硬,有坚实感,弹性小,易活动,很暴露,像铁丝 病员特点: 见于老年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者 注意事项: 宜选用锐利的针头,利于刺入 穿刺法:绷紧皮肤,固定血管,行直刺,塌陷静脉,病员特点:见于失血过多,严重脱水或重危衰竭者 血管特点:不显露,且充盈不好 穿刺法:压紧血管上端后向上推动血液,待血管充盈后压紧固定,再穿刺 注意事项:由于血管较难寻找,穿刺时必须耐心认真,必要时穿刺前先行热敷,使血管扩张显露,水肿静脉,血管特点: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病员特点:心、肾疾病患者 注意事项:先给局部加压,使水

5、肿液分散,静脉显出 穿刺法:旁刺或正刺,粗直,弹性好,固定的静脉,由远心端向 近心端,几大静脉穿刺的新方法,一、如何让血管更充盈,两根止血带法 :即在穿刺点上方20cm处先扎一根止血带,待15s后,再在10cm处扎另一根止血带 如选手部或足部血管,将手臂或腿自然下垂3 5min再扎止血带,可使血管更加充盈局部涂抹血管扩张药物(1%硝酸甘油、阿托品、 2%山莨菪碱) 回压静脉法:从所选血管的远心端 2cm4cm 向近心端推压,使局部静脉压升高, 血管充盈,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低,二、易见回血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排气后将输液管前端返折,刺入后松开返折处,调节器高调法,输液

6、瓶低位法,负压进针法,三 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增加病人痛苦,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脱出血管外,穿刺时握拳,四静脉定位仪的使用,原理:静脉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以吸收激光中的红外线,静脉显示为阴影,可以很清晰的显现并区别于周围组织。,操

7、作流程 1、选择血管:将AV300置于穿刺部位皮肤18厘米之上(18-30厘米)2、协助固定:选择好静脉后,助手拿过仪器,操作者空出双手 3、按规范穿刺:按照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对患者实施常规静脉穿刺,特点: 1、操作简单,不需预先调试;灵活操作 2、不需接触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可反复充电,操作时不需连接电源 3、患者活动中,仍可操作,显示静脉的位置(帕金森综合症),五 穿破后的补救方法,穿刺后无回血,外撤针头时见回血,则说明穿透血管。 指压扎穿部位止血补救,同时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 再将针头平行进针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 在做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

8、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六 逆行穿刺:,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的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优点:回血好,滴数不受影响,不影响血流适用范围:必须选用手足背血管,而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回血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逆行穿刺将造成血液淤积,使穿刺失败。,逆行穿刺好固定 血管利用率高适合逆行穿刺,七进针角度的选择,传统静脉:15- 30角 一般病人:45或接近45 老年浅小静脉穿刺:35角 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1015角 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超过40角 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1045 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2030角,

9、八 穿刺进针方法与固定,头皮针: 方法:进针宜快,停止进针或进针少许胶布固定:三条胶布均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采用一侧滚动法较为规范 方法:先粘贴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留置针 方法:进针宜快,停止进针或进针少许方法:进针宜慢,见回血后降低5100再进针2毫米边撤针芯后边平行将套管针推入血管(单手退针法)输液贴固定:敷料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由中央向周围按压整片敷料,留置针的固定,静脉炎的发生因素,按药理性质分为腐蚀性和非腐蚀性药液 如:化疗药发疱剂其他腐蚀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万古霉素,PH,评估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血液pH值为7.35-7.45 药物pH8.0 使内膜粗糙后,血栓形成可能性,

10、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mol/L,285mmol/L是等渗标准线 低度危险600,腐蚀性,常用静脉治疗药的PH值,常用治疗药物的渗透压,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mol/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目前专家的观点是,对于1周2周内不能恢复进食的患者应优先考虑经外周静脉营养经外周静脉输注适用于低渗透压TPN 营养液(成人小于 1200mmol/L,幼儿小于 900 mmol/L )。 TPN 总渗透压等于各组分分压之和,即 P=P i *Vi/V(i=1,2,3,,n)问题:10%葡萄糖溶液(渗透压500mmol/L)500ml在3L的TPN中产生的渗透压是多少?,选择输

11、液工具的原则总结,头皮钢针 1、给予短期单次(小于4h)的静脉输液治疗 2、单次采取血标本 3、静脉推注或滴注持续刺激性药物、发疱剂药物、肠外营养液、pH低于5或者高于9的药液,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mol/L的液体等药物时,避免使用头皮钢针,以防止发生渗出引起的组织坏疽头皮钢针的使用应该仅限于短期或单剂量的给药,厚德 精医 严谨 博学,留置针适用范围: 治疗周期:通常为少于1周的治疗连续多次采集血标本的患者输入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外周静脉留 置针持续输注 CVC宜用于短期、急救等静脉治疗,可用于CVP监测,不可用于高压注射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不能用于CVP监测和高压注射

12、CVC/PICC/PORT可用任何性质药物包括腐蚀性、高渗性、PH值极限等药物 PORT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血管通道。,厚德 精医 严谨 博学,不同穿刺工具的对比,CVC置管过程,2015年考克兰数据库的一篇系统综述根据临床指征还是根据常规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结论提出,可以根据临床指征更换留置针1。,2016年,英国麻醉师协会将“不提倡7296小时常规更换留置针” 写入安全血管通路2016指南,临床指征”定义为出现2项及以上的如下临床表现:疼痛,局部发热,发红,肿胀及可触及的条索状静脉,根据临床指征更换组”和“常规更换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人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堵塞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

13、没有区别。,M1,M2,M4,M3,何时拔除留置针?,作者认为卫生机构可以考虑将标准更改为只根据临床指征更换留置针。,P.S. 2016 INS输液新标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是全球输液治疗权威,专门制定输液标准,2016版INS新指南从输液护理实践标准更名为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从“护理”到“治疗”的升级,意味着安全输液标准及循证支持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内容新增了五条新标准:“Infusion Team(静疗团队)“Standard Precautions(标准防护)“Vascular Visualization(血管可视化)“CVAD Tiplocation(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的

14、尖端位置)“Nerve Injuries(损伤神经),小结,静脉穿刺的相关概念 静脉穿刺的难点 影响静脉穿刺的因素 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新方法 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如何让血管更加充盈 易见回血法 非握拳穿刺法 静脉定位仪的使用 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逆行穿刺法 进针角度的选择 穿刺进针与固定,PS.2016INS静脉输液新标准,参考文献:,1.李平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10) 2.李春芳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临床预防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6(02) 3.韦莲丝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体会J,当代医药卫生,2012 (03) 4.李德惠 提高静脉穿刺成

15、功率的护理技巧总结J, 当代护士,2010 (04) 5.谭红莲 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研究进展J, 微创医学,2012(03) 6.袁林全肠外营养液定容和定渗透压给药计算方法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05) 7.赖碧娟 提高输液区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论著2011(01),8. .Webster J,Osborne S,RickardCM,NewK.Clinically-indicated replacement versus routine replacement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 Cochrane Database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5, Issue 8.,9. Association of Anaesthetists of GreatBritain and Ireland. Safe vascular access.2016. Anaesthesia 2016; 71: 573-585.,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