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 呼吸 4学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02156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6.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 呼吸 4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 呼吸 4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 呼吸 4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 呼吸 4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 呼吸 4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 呼吸 4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 呼吸 4学时(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O、呼吸系统解剖一、呼吸概论二、肺 通 气三、气体的交换 四、气体运输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呼吸,鼻上呼吸道 咽喉 呼吸道 气管下呼吸道 支气管肺内分支,肺泡,肺泡通过气体交换把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呼吸系统的基本单位,一、呼吸的概论,1、定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过程,1)外呼吸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指通过血液循环把肺摄取的氧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的过程 3)内呼吸(组织换气)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气体交换。,肺 泡,呼吸道,空

2、气,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动 脉,肺动脉,右 心,静 脉,左 心,组织毛细血管,组 织 细 胞,CO2,O2,CO2,O2,肺换气,肺通气,气体运输,组织换气,外呼吸,(内呼吸),整个呼吸功能是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二、肺通气, 定义: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器官、呼吸道通道、肺 泡场所、胸 廓动力 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动力克服肺通气阻力完成呼吸功的作用1、肺通气动力2、肺通气阻力(介绍) 3呼吸功:呼吸肌克服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启动肺通气作的功 肺通气的衡量指标1、肺 容 量2、肺通气量 深慢呼吸利于气体交换,1)呼吸道的组成,鼻上呼吸道 咽喉呼吸道 气管下呼吸道 支气管肺内分支,

3、2)呼吸道的功能, 调节气道阻力:PGE2、肽能神经、儿茶酚胺 交感神经NE气管平滑肌舒张气道口径气道阻力通气量迷走神经Ach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口径气道阻力通气量PGF2、组织胺、5-HT、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缓激肽、CO2、内皮素 保护和防御作用:加温、湿润、过滤、清洁吸入气体的作用,支气管纤毛,肺 泡,胸 廓,组成:脊柱、肋骨、胸骨、肋间肌,作用: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正面,侧面,1、肺通气的动力,1) 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扩大和缩小 定义:呼吸肌舒缩造成胸廓缩扩的过程。 呼吸肌: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腹肌、肋间内肌; 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

4、、胸背部肌肉 形式 2) 肺内压 定义:肺泡内的压力称为肺内压 特征:周期性变化 结论: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值。 正常值: 平静呼吸时,肺内压0.266+0.266kPa(-2+2 mmHg)用力呼吸时,肺内压 13.3 +18.62kPa(-100+140 mmHg) 人工呼吸:用人工方式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进行肺通气的呼吸 3) 胸内负压,呼吸运动的几种方式,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吸气:吸气肌收缩胸廓肺容积肺内压吸气。呼气:吸气肌舒张胸廓肺容积肺内压(+2 mmHg)呼气。平静呼吸的特点:吸气是主动过程;呼气是被动过程。平静呼吸频率:1218次/分。 用力呼

5、吸:CO2、O2时,呼吸加深、加快的呼吸运动。吸气:吸气肌、辅助吸气肌收缩胸廓肺容积肺内压吸气呼气:呼气肌收缩、吸气肌和辅助吸气肌舒张胸廓肺容积肺内压呼气用力呼吸的特点: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 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胸廓变化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引起腹壁变化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肺内压,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3) 胸内负压, 定义:胸膜腔内压称为胸内压 测量方法: 检压计的直接测量; 食管导管气囊的间接测量。 特点: 胸内压是负压; 呈周期性变化:吸气时,负压;呼气时,负压。 构成胸内负压的前提条件:胸膜腔的密闭性。 正常值:平静呼吸时,胸内压-1

6、.33-0.399kPa(-10-3mmHg);用力呼吸时,胸内压11.97+14.63kPa(-90+110 mmHg)。 形成原因: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生理作用: 有利肺扩张 有利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便于理解气胸的形成,胸内(负)压,胸内负压的形成,胸内压的形成: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在呼吸末, 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为零标准)即:胸内压肺回缩力,气胸,2、肺通气阻力,1)弹性阻力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抗变形的回位力 衡量指标顺应性 肺弹性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2)非弹性阻力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占2/3) (占1/3),肺弹性阻力 胸廓弹性阻

7、力,粘滞力 惯性阻力 气道阻力,肺弹性纤维回缩力表面张力(占2/3),弹性阻力的衡量指标, 顺应性(Compliance, C)(容积变化)定义式: CP(压力变化)L/cmH2O关系式: C即顺应性(C)与弹性阻力(R)呈反比关系 静态顺应性曲线:跨肺压与肺容积的关系曲线斜率=顺应性,弹性阻力R,呼气困难:肺气肿斜率=顺应性,弹性阻力R,吸气困难:肺充血、肺纤维化、表面活性物质 比顺应性:单位(每升)肺容量的顺应性。顺应性比顺应性肺总容量,静态顺应性曲线,142页,图5-3,滞后曲线,斜率 顺应性弹性阻力 吸气困难(如:肺充血、肺纤维化、表面活性物质 ),斜率 顺应性 弹性阻力 呼气困难(如

8、:肺气肿),肺弹性阻力, 组成:,充气时,液-气界面存在, 肺弹性阻力肺表面张力肺弹性纤维回缩力充盐水时,液-气界面不存在, 肺弹性阻力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结论:在同等容积变化时,注水压力注气压力,表面张力占2/3,肺弹性纤维回缩力占1/3 表面张力的问题, 证据:充气-充盐水实验,肺弹性阻力肺表面张力肺弹性纤维回缩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 (肺泡压力) (半径), 肺表面活性物质: )化学本质:二棕榈酰卵磷脂(二软脂酰卵磷脂) )合成、释放场所:肺泡型细胞 )分布特点:肺泡半径,肺表面活性物质密度 )生理作用:A)维持肺泡稳定性;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和吸气阻力;C)防止肺水肿;D)调节肺泡回

9、缩力。 )临床意义:肺炎、肺血栓、呼吸窘迫综合症表面活性物质肺不张,胸廓弹性阻力, 特点:方向可变性, 指标:胸廓顺应性Cchw胸廓容积变化(胸内压大气压)0.2 L / cmH2O 关系: 胸廓弹性阻力与肺弹性阻力是串联关系R总RLchw即总弹性阻力是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的代数和1/C 1/CL 1/Cchw即总顺应性是肺和胸廓的顺应性倒数之和,非弹性阻力,惯性阻力 2)非弹性阻力 粘滞阻力气道阻力:约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 气道阻力 气道阻力(大气压肺内压)气体流量 13 cmH2O/L/s 主要产生部位:鼻占50、声门占25、气管和支气管占15 影响因素: 气流阻力; 气流形式; 气道管径

10、:跨壁压,肺对气道向外牵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体液物质(儿茶酚胺、PGE2、组织胺、PGF2、内皮素、CO2),肺 容 量,1)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正常值400600 ml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入的最大气量。正常值 15002000 ml。 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值 9001200 ml。 4)余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于肺的气量。正常值 10001500 ml。 5)深吸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吸入的最大气量。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6)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于肺的气量。功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其生理意义

11、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的O2和CO2分压大幅度变化。 7)肺活量:最大吸气后,能呼出最大气量。平均正常值男:3500ml,女:2500ml。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深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总容量余气量 8)时间肺活量(FVC):最大吸气后单位时间(秒)内最快呼出的气体量占总呼出气体量的百分数,又称用力肺活量意义: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及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正常第秒末约为80;当阻塞性肺疾病时,FVC降低 9)肺总容量:肺能容纳的最大气量为肺总容量。平均正常值 男:5000ml,女:3500ml肺总容量肺活量余气量 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通气量,1)每分通气量 定义:每分

12、钟进或出肺的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69 L/min 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身材、活动量等。 标准化:L/min/体表面积(m2)最大通气量 每分平静通气量 通气储量百分比 100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最大气体量。70120L/min 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实际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呼吸频率 4.26.3 L/min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正常时,解剖无效腔=150ml;肺泡无效腔=0,三、气体交换, 原理:依靠气体分压差进行单纯扩散1气体分压总压力该气体容积百分比2大气、吸入气、呼出气、肺泡气的分压情况 过程 衡量指标1气

13、体扩散量2肺扩散容量 影响因素 1扩散速率 2通气/血流比值(V/Q比值),大气、吸入气、呼出气、肺泡气的分压情况,在呼吸过程中,N2,H2O无变化, 由吸入气与呼出气之差得出:吸入O2,呼出CO2, 随呼吸道分级,PO2,PCO2,分压 kPa (mmHg),肺换气的部位,组织换气,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气体交换的衡量指标,1气体扩散量:ADPV (Fick法则) MWA:扩散面积, d:扩散距离, :分压差,D(扩散系数)s(溶解度)/(MW)1 / 2 , MW:分子量DCO2 51.5/(44)1/2= = 20 即CO2扩散系数是O2扩散系数的20倍。DO2

14、 2.14/(32)1/2 2肺扩散容量:1)定义式: V ml/minDl mmHg 即: 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的气体量。2)关系式:Dl(A/d),气体交换的影响因素,1扩散速率(A/d)sT(MW)1/2 T:温度 2通气/血流比值(V/Q比值) 1)定义: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0.84(4.2/5) 2)意义:气泵与血泵相匹配的动态平衡,即血-气平衡的衡量指标。 3)当V/Q比值改变的情况 V/Q比值(肺血管栓塞)时,产生肺泡无效腔 V/Q比值(支气管痉挛)时,产生动-静脉短路 4)V/Q比值的不均匀分布在肺部自下而上,肺通气量,肺血流量,V/Q比值,例表,V/Q 比值,肺动脉栓塞肺泡血流量V/Q比值肺泡无效腔,支气管痉挛肺泡通气量V/Q比值功能性动-静脉短路,V/Q比值增加,V/Q比值减少,P151图5-10,四、气体运输, 氧气的运输1物理溶解:占1.5% 2化学结合: (占98.5%) CO2运输 1物理溶解:占5%2化学结合:占95%1)碳酸氢盐方式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3)CO2解离曲线 4)何尔登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