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张雪辉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83571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6.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张雪辉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张雪辉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张雪辉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张雪辉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张雪辉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张雪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张雪辉(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题,1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和临床护理对象有哪些? 2小儿年龄阶段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界限如何划分? 3、教材后的习题,?,答案,1前者:从胎儿期至青春期;后者:从出生至14周岁。 2小儿年龄阶段划分为七个时期;各期界限: 3婴儿期、新生儿期、围生期三个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 4.范围:一切涉及儿童健康和卫生的问题。 包括正常小儿的生长发育、健康促进和儿童疾病的防治和护理等内容。 任务:运用护理程序、护理专业理论和技术,提供“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人类整体健康素质。 5. 案例分析:新生儿期,保健指导的内容

2、包括:加强保暖、合理喂养(继续母乳喂养)、预防感染。,第二章 生长发育,学习目标,1、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的正常值、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3、熟悉小儿感觉、运动、语言发育的规律。 4、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测量与评价。,生长发育的规律,1,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3,主要内容,4,5,体格生长评价,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5,5,重点 难点,1、生长发育规律 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正常值,体重和身高的计算 3、小儿感觉、运动、语言发育的规律,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

3、: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的变 化,为量的变化,可有相应的测量值。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分化逐渐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发育的成熟过程)。,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 发育成熟状态反映在生长的量的变化上。,一、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呈现阶段性,如生后第一年增长很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婴儿期,青春期,

4、(二)各系统器官的不平衡性,小儿机体各系统的发育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先后,如: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回缩; 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快,肌肉组织学龄期才发育加速。,(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顺序规律: 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先学会控制手臂、腿,再控制手、脚的活动,画圆圈3岁,第四条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由于受机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小儿生长“轨迹”不完全相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评价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并做连续动态的观察。,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5、,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营养,遗传,性别,孕母 状况,生活 环境,疾病,(一)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趋向等。皮肤及头发的颜色、相貌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早晚、对疾病的易感性等都与遗传有关。遗传也决定小儿性格、气质、学习方式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一) 遗传因素,性别差异:女孩青春期开始较男孩约早两年,一般女孩平均身高、体重低于同龄男孩。女孩的语言、运动和生殖系统的发育略早于男孩。评价小儿生长发育时男、女标准应分开。,(二) 环境因素,1、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充足、

6、均衡的营养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使小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二) 环境因素,1、营养宫内营养不良:致胎儿体格生长落后,严重时脑发育也迟缓。生后营养不良:先致小儿体重不增甚至下降,最终影响身高和其他系统功能(免疫、内分泌、神经调节等),甚至影响智力、心理和社会能力发展。现阶段:肥胖(营养过剩)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二) 环境因素,2、疾病 先天性疾病:对小儿体格和智力的发育都产生明显影响,如先天愚型; 急性疾病:常使体重下降; 慢性疾病:同时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增长; 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如缺乏生长激素致身材矮小。甲状腺素缺乏时小儿身材矮小同时伴有智力低下。,(二)

7、环境因素,3、药物妊娠早期孕妇用药可影响胎儿发育;生后使用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甙类)剂量较大或长时间应用可致小儿听力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则可致小儿身高增长速度减慢。,(二) 环境因素,4、生活环境 家庭经济、家庭文化、家庭类型及社会环境等,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如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源清洁等)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合理的生活制度、护理、教养、锻炼等对小儿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也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榜样作用、良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对小儿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情绪的稳定和神经精神的发育都有深远影响。,(二) 环境

8、因素,5、孕母状况宫内发育受孕母的年龄、营养状况、情绪、生活环境、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早产和胎儿体格及脑的发育迟缓。,第二节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第二节 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高,坐高,囟门,牙齿,皮下 脂肪,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是衡量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最易获得、最敏感、最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体重,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热量的重要依据,正常参考值 出生时:3kg(第1个月增加11.5kg)3月龄: 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 12月龄: 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2岁时: 12k

9、g(约为出生时的4倍) 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体重,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月: 体重(kg)=6+月龄0.25 或=(出生体重+60.7+(月龄-6)0.4 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 + 8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体重,临床判断: 体重过重:超过均值2个标准差超过均值15%见于肥胖症。 体重过轻:较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低于均值15%见于营养不良。,正常

10、同年龄、同性别小儿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10%范围内波动。,体重,测量方法,母抱测量,准备:晨起、空腹、排尿、脱衣,卧位测量(婴儿),坐位测量 (13岁),立位测量 (3岁以上),注意事项,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岁以后用立位测量,称为身高。,身高,正常参考值 出生时:50cm1岁时:75cm2岁时:85cm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身高,身高,身高增长规律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红色为增长的部分,估

11、算公式 212岁小儿: 身高(cm)=年龄7 + 77,身高,身长包括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 人体头部、脊柱、下肢三部分发育速度不一致, 临床上需要分别测量上部量、下部量(以耻骨联合 上缘为界)以检查其比例关系,判断疾病更有意义。,1/4,1/8,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60%40% 中点: 出生时在脐上,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间,12岁时恰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身高,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12岁 上部量=下部量,身材异常:低于均值30%以上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生长激素缺乏长期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等,身高,身高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营养、种族、运动、和疾

12、病等因素影响,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影响身高增长。,测量方法,身高,量板测量 (3岁以下),身高计测量(3岁以上),注意事项,测量身高时应脱去帽、鞋、袜;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两肩胛、枕后节结同时紧贴测量杆,足尖分开约60。头顶板必须与测量杆垂直,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出生时约67% 2岁时60%6个月时64% 6岁时55%1岁时62% 14岁时53%,坐高,坐高与身高的百分比显示了身材上下部的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匀称性。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我国1995年9市地区儿童 坐高与身高的统计显示:,坐高,婴幼儿仰卧位测量顶臀长即为坐高,3岁以上的小儿

13、坐在坐高计凳上,骶部紧靠量板,挺身坐直测量,测量方法,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反映脑、颅骨的发育。头围测量在2岁以下最有价值。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头围,新生儿为34cm 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均增长6cm 1周岁时头围约46cm 2岁时约为48cm 5岁时为50cm 15岁时约为5458cm,接近成人,正常参考值,头围,测量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一侧眉弓上缘,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高点及另一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反映胸廓、肺、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 育程度。 胸廓畸形可见于佝偻病、肺气肿和

14、先天性 心脏病。,胸围,出生时:胸围头围,平均为32cm 1岁左右:胸围头围=46cm 1岁以后:胸围头围 1岁至青春期前:胸围头围(cm) 岁数-1,正常参考值,胸围,测量方法,腹围,腹围是指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2岁前腹围约等于胸围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腹围异常增大多提示腹水及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等。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者需测量腹围。,腹围,腹围测量,上臂围,上臂围是在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水平,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上臂围,5岁以下小儿评估标准为: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

15、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上臂围,测量方法,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额骨,冠状缝,额缝,人字缝,枕骨,顶骨,失状缝,前囟,后囟,1、骨骼的发育 (1)颅骨发育 颅骨缝:34个月闭合 后囟: 最迟 6 8周闭合 前囟:1.5 2cm1 1.5岁闭合 最迟不超过2岁。,额骨,顶骨,囟门,多块颅骨交界处形成的间隙,囟门,前囟:两额骨与两顶骨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cm,6个月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时闭合。,后囟:两顶骨与枕骨交界处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部分婴儿已闭合或很小,一般于68周闭合。,囟门,囟门测量立法,囟门,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

16、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肿瘤等;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临床意义,颈椎前突 (3个月),胸椎后突 (6个月),腰椎前突 (12个月),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速度快于四肢三个生理弯曲的出现脊柱的发育:,脊柱发育,牙齿的发育,乳牙(20颗),恒牙(32颗),牙齿,牙齿,乳牙萌出:(共20颗)生后6个月(410个月) 出齐时间:22.5岁 出牙顺序:从下到上、自前向后; 12个月未出牙:出牙延迟 2岁以内牙齿数目推算:牙齿数月龄减4或6,乳牙萌出顺序,4.十八个月,牙齿,换牙: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然后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18岁以后出第三恒磨牙(智齿)2030岁:出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