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 研契金文惊日下 收罗画帖震江南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776628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容庚 研契金文惊日下 收罗画帖震江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容庚 研契金文惊日下 收罗画帖震江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容庚 研契金文惊日下 收罗画帖震江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容庚 研契金文惊日下 收罗画帖震江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容庚 研契金文惊日下 收罗画帖震江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容庚 研契金文惊日下 收罗画帖震江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容庚 研契金文惊日下 收罗画帖震江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容庚容庚 研契金文惊日下研契金文惊日下 收罗画帖震江南收罗画帖震江南南方报业新闻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时间: 2010 年年 09 月月 15 日日 来源来源: 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徐熹的容庚读书图轴,把一生正直唯真的容老画得栩栩如生。 容庚与四女二子的合影。 1931 年时的容庚,时任燕京大学教授。 1983 年元旦阅读人民画报,这是容老先生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容庚旧居九如堂几经拆迁,已不复存在。 容庚的成名作金文编的书影。广州名片风云人物系列之奇才篇 总第 217 期 候选名片 216 期容庚提名辞容庚,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收藏家,一生出版专著 30 余种,其中金文编和 商周彝器通考影响

2、深远。索引他是中国铜器研究向考古学转变的标志性人物,是古文字领域的一大宗师;他一生不为 名利,深爱自己的祖国,却饱受打压和欺凌;作为父亲和老师,他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品行深深 影响了自己的子女和学生,他就是容庚先生前半生在北平,他奉献给了金文和商周铜器研 究,后半生回归岭南,一直致力于古代书画篆刻研究。唯心他的痛苦不是肉体的禁锢, 而是来源于隐瞒真相的时代1983 年,90 岁的容庚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春天,并留下了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照 片显示,在那个春天里,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卧床不起的他手捧着封面印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的人民画报,关注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

3、的细节,可以说,老一辈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 尽致。尽管后来女儿这样描述他的父亲:他订了几十年的人民画报,从它创刊就开始订, 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最后走只是因为他过年的时候摔了一跤,粉碎性骨折,之后就再也起不来 了。我们本应该在追叙一个对国家学术有突出奠基性贡献的老战士时,大力地抒情并宣扬他 学术之外的政治品格和高尚人生。但是我们却发觉,对于容庚,至今我们仍然可以这样简朴地 概括:他一生专注青铜器与古代书画,不问政治。这里的不问政治不是矫情地隐居山林,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诚实地真情流露地生活在属于 他自己的年代。这位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饱受欺压的老人,在“文革”期间曾将一篇 600 多

4、字 的容庚自传交给一位香港友人,文章最后有一段这样的结语:一九四六年南归,以后整理 国故,以传后人,甚少作画,如此一生,庶几其不负矣。光绪二十年八月初六日生,一九七卒,年 七十。如今从这段结语留下的两处空格可以看出,容庚当年连活到 80 岁都不敢想,更不用 说 90 岁了。30 年后的另一个春天,他的弟子这样回忆他的老师:那时候他的心里总是承受着 巨大的痛苦。如今,我们知道他的痛苦不是由于肉体的禁锢,而是来自一个隐瞒真相的时代。而 30 年后,当我们悉心整理容庚先生的人生往事,我却想起了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他说,回头瞧瞧, 那些在我们出生以前的永恒时间的过去岁月,对于我们是如何不算一回事,并且

5、自然拿这个给 我们作镜子,来照照我们死后那些未来的时间。人后父亲严谨的言行影响着我们 讲述人:容璞(容庚女儿,排行第五。广州美术装潢设计公司设计师,现已退休)广州名片:你认为父亲对你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容璞:他做学问非常认真,一丝不苟,这也是他对我们的主要影响。在教育我们方面,还是 我们母亲比较用心,爸爸主要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他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之后就 一直在他的书房里面工作。他也经常会出门到野外去,他搞考古学就总得跑野外。家里面的 事情全都是我母亲在那里支撑,包括对儿女的教育。但从小他就对我们很严格,赌博、打麻将、 打牌这些绝对不许我们做,连看电影都不让。他最关心我们的学习,每一

6、年我们的学习成绩一 定要给他看,好的他就表扬,不好的就要批评了。他的东西从来都很整齐的,也不许我们动。 因为他是做考古的,在家里收藏了很多器皿,小时候,他一有朋友来,就会叫我们热情地把所有 东西一件一件地捧出来给客人看。广州名片:你们那时候住在哪?容璞:在北平。住的地方叫东莞会馆,生活条件很艰苦。当时家里比较困难,我们四个小 的,还在念小学和中学,四兄弟姐妹睡的床下面就是他的四个大箱子,上面加个床板就是我们 的床,客人来了他会把床板掀开,然后一件件拿给客人看,看完之后,又一件件地收进去,他对此 非常认真。广州名片:平时的生活工作之中,容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容璞: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对他的

7、学生都很亲切、很热心,甚至直到 80 岁,他还经常 到研究生宿舍去看他的学生,有一些业余的学生来拜访他,无论年长年少,他总会亲自送下楼 去,很热情的。他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很强调这个,1937 年日军攻打卢沟桥,当时他是 燕京大学的抗日委员会主席。因为我是搞美术的,当时我很喜欢一些日本的小玩具,非常精致,但 是买回来之后我爸会很生气,勒令我烧掉它们,绝对不许我们买日本的东西。在生活上,我爸一向非常朴素。小时候我们念的学校有制服,女孩子穿着蓝布长衫,我跟 我妹妹只差一年,当时家里没有钱买,我爸爸就让我妈将他自己的蓝布长衫一件改成两件给我 们穿。我曾经捐过一件他穿了 60 年的冬天的棉长衫。

8、他平常冬天就是蓝色的中山装一套, 到了夏天就是白布的唐装衫一套。人物志跟随舅父学习文字学1894 年,容庚生于世代学习文史的广东东莞县一个家庭。出生那一年,正是甲午中日战 争的开始,父亲对于容庚的到来赋诗表示了自己对儿子的希望:时局正需才,生男亦壮哉。但 在容庚 14 岁那年,父亲过早逝世。母亲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成长和造就上,她决定让 儿子到广州接受更好的教育。那时候四舅邓尔雅正好在广州启明小学教书,容庚接受了他的 指导,初步获得了文史、刻印等方面的知识,并为他以后从事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1911 年,辛亥革命前后,容庚在广州上过教忠师范、广东高师附中,直到 1916 年毕业东莞 中学。

9、后来,他专心跟四舅学习文字学,跟二叔学习书法,并走上了专攻文字的道路。年纪轻 轻,就在邓尔雅的指导下,根据拥有的材料进行研究,编写他的成名作金文编 。1921 年在编 写进程中,还在东莞中学教“文字源流”课。半年后,因为校长提倡男女同校被撤职。斗争失 败,容庚北上北平。金文编受罗振玉青睐1922 年,容庚经天津见到国学大师罗振玉,拿出金文编稿请教。罗振玉大为赞叹,主 动向北京大学金石学教授马衡推荐他。容庚因此被破格录取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 生。由于经济需要,他半工半读,一面为研究所整理古物,一面继续增订修改金文编 。不久, 他接受了燕京大学的聘请,晋升为教授兼燕京学报主编,并开拓了研究的

10、新领域商周 彝器。后来还撰写出商周铜器史上集大成之作商周彝器通考上下编。回归岭南授课中山大学上世纪 40 年代,北平沦陷。燕京大学外迁,他被迫留在北平。敦促他留下的主要原因是 他难以割舍的事业上有关的研究资料,因为他未完成的著作草稿、珍贵书籍、古物无法转移 和保存。1946 年,燕京大学复原,容庚被停聘,无奈之下只好南下。他被岭南大学聘为国文系 教授兼主任。由于工作和地区的变动,研究资料非常缺乏,导致了他的很多研究工作无法展开,于 是把方向和兴趣转向了古代文人书画,连他自己都认为,他在古文字所得的成就,主要是在北 京。1952 年,院校调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 “文化大革命”时期,容庚被打

11、为“反动的学 术权威” 。他在承受被批斗的折磨之余写出数本名作,比如丛帖考 、 历代名画著录表 等。1983 年 3 月 6 日,逝世于广州。功德簿金文和铜器学容庚从中学毕业之后,到去世前近 70 年,断断续续从事金文和青铜器的研究。可以说,他 是中国青铜器学新体系的建立人。 金文编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一部内容丰富,体例严谨 的商周金文字典。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商周彝器通考,这是中国铜器研究史上的集大 成之作。1941 年由北京哈佛燕京学社出版,此书虽然距今逾 50 年,却仍然为研究青铜器的重 要参考书。甲骨文容庚早年在研究金文之余,对甲骨文也有多加探索,在燕京大学便曾以“甲骨文”开设课 程。

12、他关于此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比较有影响的甲骨文概况分发现、作家、著作三部分 论述,对初学者认识此门学问的研究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文字学容庚虽然是一位古文字学者,但不反对简体字,而且积极倡导,1935 年在燕京大学开设 “简笔字”一科,取平民字典所收 4445 字,加以简化,并汇集成简体字典,后来其中好 些字体都被采纳于简体汉字之中。书画篆刻之学书画篆刻是容庚取得比较大成就的另一方面学术。在这方面,他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主 要有颂斋书画小记 、 历代名画著录目等。帖学帖学研究在容庚的晚年学术生涯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开拓了自宋代以来丛帖的综合且深 入的探究,并取得空前的创获。他的丛帖目是后人研究历代

13、丛帖的重要参考书。人品容老一生爱国、耿直、心口一致发言人:曾宪通(中山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容庚弟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任容庚助教)商周彝器通考修订困难重重1959 年,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就跟随容先生了。那时候中山大学学习苏联模式,招收副博 士研究生,我就是其中一员,可以说,容先生是中国最早招博士的导师。早在 1954 年 6 月,容庚先生就致函当时在中国科学院任院长的郭沫若,建议增订金文 编和商周彝器通考二书。后来第三版金文编经郭沫若介绍由考古出版社出版,而 商周彝器通考因为资料不足,被搁置了下来。直到 1962 年,修订商周彝器通考被列入文化部项目。于是,容庚先生带着我们四名弟子人北上,先后到

14、19 个城市的博物馆、文物 队和考古遗址作调查和采访。所到之处,地方都安排较高规格的接待,但容庚先生为了节约国 家开支,都一一谢绝。比如在北京,文化部安排住新桥饭店,他却坚持要住故宫西角楼招待所, 招待所没有服务员,床铺被褥都是租来的。但是后来爆发“文化大革命”,他首当其冲,被扣 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家里的图书资料全被封存起来,商周彝器通考最后也没有修 订完。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容先生属于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典型的代表人物:一生爱国、耿直,心口一致,心里想什 么,嘴里就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在那个比较动荡的年代,他自己曾经有一句名言是“说人 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 。正因为敢于说

15、真话,几乎在每次政治整风运动中,他都备受批 判。比较庆幸的是他周围的群众、领导都对他本人比较了解,知道他不是真正的坏人,所以多 数人还是保他的。不过他那时候有很多属于“三反”言行,所以他受打击的命运并没有因此 而改变,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他为“知识分子的晴雨表” 。人迹九如堂无人再识故人楼中山大学南校区,从西门进去,记者一路向保安、学生和一些中年人询问,谁都没有听说 过“九如堂”,更不知道它在哪里。后来从容庚的弟子曾宪通那里才知道,“九如堂”是“文 化大革命”前建的,是当时岭南大学给中国最高级别的一些学者建的九栋楼,现在已经不存在 了,旧址在中大南校区内的康乐餐厅以东,附属幼儿园的对面。这里是一片

16、隆起的高地,上面 有围墙,围住的是几十年楼龄的楼房。幼儿园的门口有一条斜向上的路,一棵围墙里的大树将 主干伸到了围墙之外,有铁柱子支撑着。西南区教工宿舍 75 号容老最爱的住处中山大学南校区里面,已经没有两位数的门牌号,上世纪 80 年代里面的许多建筑陆续重 建,也统一将所有门牌都换成了三位数。西南区 75 号二楼,容庚老先生在这里住了五六年,是 他曾经不舍得搬走的一个住处,他在那里接待过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学生,整栋建筑两层楼, 一个门进去,一共住了 12 家。现在“西南区教工宿舍 75 号”已经不复存在,它的旧址在现在 中大的“曾宪梓楼”对面,那一整片也都是后来新建起来的民楼,也是一片渐渐往北高起来的 高地,路边有一整排参天大树,树干都显得有些朽了,转角的地方却发现一大丛翠竹。陈寅恪故居仍留有容庚遗作1979 年,年过八十的容庚老先生被劝说搬到了东南区 1 号,即陈寅恪故居的二楼居住。 如今穿过木篱笆的门,从那条掉色的白色小道进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