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75630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4 4 灯灯 笼笼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体会本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散文的特点。 2.以“灯笼”为线索,理清文章叙事脉络,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3.品味本文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中“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说说对灯笼的了解。 2.想一想,你和灯笼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 3.播放有关灯笼的小视频。 4.多媒体课件展示灯笼的图片。 5.下面,我们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 。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 灯笼(long) 争讼(sng) 领域(y) 斡旋(w) 静穆(m) 思慕(m) 怅惘(wng) 锵然(qing) 褪色(tu) 燎原(lio) 熙熙然(x) 暖融融(rng) 马前卒(z) 焚身(fn) 焰火(yn) 皎洁(jio) 磷火(ln) 犬吠(fi) 点缀(zhu) 辉煌(hung) 幽悄(qio) 2. 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22 磷火:磷化氢燃烧时的火焰。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时分解出磷化氢,并自动燃烧。夜间在 野地里有时看到的白色带蓝绿色火焰就是磷火。俗称鬼火。 斡旋:调停,调解。 静穆:安静庄严。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点缀:加以

3、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 幽悄:幽深寂静。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人情世故:为人处事世的道理。 3作者简介。 吴伯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原名熙成。1906 年出生于山东莱芜,1925 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后,主要从事语文教材编审,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兼副总编辑。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 黑红点 北极星 忘年 吴伯萧散文集 中。散文南泥湾 一坛血 记一辆纺车 菜园小记 我没见过长城等,作为范文 收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早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其数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 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

4、的结构,清丽洗炼的语言,赢 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 段):由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叙述引出作者对灯笼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 36 段):具体写与灯笼有关的几件事。 第三部分(第 711 段):从文化的角度写作者由灯笼生发出的联想。 第四部分(第 12 段):抒发作者现实中的感慨。 2.文章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3.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

5、了。 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33 (2)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 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4.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 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 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5.文章结尾说:“唉,壮,

6、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 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 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 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 卫好自己的家园。 评价: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 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 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

7、声 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6.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的。 文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的:在文化方面: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 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在情感方面: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 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 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记录着沧桑的岁月在思想方面:灯笼下 的将军门,譬如霍骠姚、李广、裴度等人,他们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使“我”震撼,更 坚定了“我”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信心,以及愿与时代同呼吸、共命

8、运的担当精神。 (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1.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作者以“灯笼”为线索,顺着自己的思绪,具体记叙了记忆中与灯笼有关的一些 事情。包括灯笼所承载的作者对祖父、母亲的情感,与灯笼有关的乡情民俗,以及现实社 44 会中自己的一些感慨等,层层递进,使灯笼在文章中所承载的作者赋予其的含义一层层地 展示出来。 2.语言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 本文语言文白相间,既富有雅致,又不会过于通俗。比如“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 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 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句中的“锵然” “古 远”等词的运用,使得文章耐人品读。 而大量的诗词典故的化用,也使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比如“最壮的是塞外点兵, 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一句,就化用了宋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状词以寄之里的诗句。 三、总结提升 本文作者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自己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 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课 外可以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