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钢结构火车站站房施工质量创优汇报(鲁班奖 图文丰富)2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74660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结构钢结构火车站站房施工质量创优汇报(鲁班奖 图文丰富)2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框架结构钢结构火车站站房施工质量创优汇报(鲁班奖 图文丰富)2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框架结构钢结构火车站站房施工质量创优汇报(鲁班奖 图文丰富)2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框架结构钢结构火车站站房施工质量创优汇报(鲁班奖 图文丰富)2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框架结构钢结构火车站站房施工质量创优汇报(鲁班奖 图文丰富)2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框架结构钢结构火车站站房施工质量创优汇报(鲁班奖 图文丰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结构钢结构火车站站房施工质量创优汇报(鲁班奖 图文丰富)2(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施 工 及 质 量 情 况 介 绍,一、工 程 概 况,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 新建XX工程 工程类别:公共建筑工程 主要使用功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公交和出租等多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工程规模:站房工程总建筑面积157483m2,包括东西站房49986m2、换乘广场31907m2、无站台柱雨棚75590m2。基础形式为冲孔灌注桩+承台基础,另有部分扩大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大跨度张弦梁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采用铝镁锰金属板和阳光板;室外装饰主要为石材幕墙、玻璃幕墙、金属幕墙,室内地面装饰以花岗岩石材和瓷砖为主,墙面装饰以石材、铝板为主

2、、吊顶装饰以铝板吊顶为主。站房综合楼地上三层,建筑总高度为53.09米;雨棚及换乘广场地上一层;站房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6000人设计,总投资额约9.796亿元。,工程开工日期、验收日期及验收单位:2008年9月2日开工,西站房、无站台柱雨棚及换乘广场于2010年4月15日由XX公司组织XX、XX、XX、XX、XX、XX责任公司等单位通过竣工验收,并于2010年4月26日投入试运营;工程整体于2010年8月22日通过竣工验收。,工程竣工日期:2010年8月22日 工程验收日期:2010年8月22日 全面验收单位:XX公司、XX集团有限公司、XX(集团)有限公司、XX、XX责任公司、XX、XX、X

3、X、XX、XX、XX等。 工程质量自评等级:工程质量等级按照现行国家验收标准自评为合格。 工程质量核定等级及核定单位:经XX公司、XX集团有限公司、XX、XX责任公司、XX共同核定,按现行国家验收标准评定为合格。,承建单位及承建内容:XX站房工程由XX总承包,承担东站房、西站房、换乘广场及无站台柱雨棚土建及安装工程施工。 参建单位及参建内容:XX:承担东站房和西站房出站厅、售票厅、卫生间及换乘广场室内装饰工程施工。XX:承担东站房、西站房屋面钢结构及无站台柱雨棚钢结构工程施工。,建设单位:XX公司 设计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XX(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 监理单位:XX责任公司 质量监督

4、单位:XX,1.工程施工的主要难点及技术措施,1)工程地势起伏大,地面障碍物多,空间距离远,基准点不易保护,施工采用全站仪测控定位、局部采用激光经纬仪放线,全站仪进行轴线、标高校核的方案,解决了测控精度要求高的难题。,二、工程技术难点与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2)工程位于戴云山东麓,丘陵、丘间谷地区及冲海积平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中通过回填抛石处理,采取低冲程,加快冲击频率等措施,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冲孔灌注桩成孔的难题。,3)站前、站后多家单位交叉作业,制约因素多,协调难度大。施工过程中建立生产协调会机制,多方统一认识。积极沟通,同时加强施工现场警戒和安全防护等措施,有效保证了正常施工和生

5、产安全。,4)站厅、换乘广场结构超长,通过多次试验,掺加砼抗裂剂、高效减水剂等,确定最优配合比,并通过设置温度缝、电子测温、养护等多种措施,确保了混凝土结构无有害裂缝产生。,5)站房钢屋盖采用250吨履带吊位于站房南北短轴外侧进行吊装,采用液压爬行器推进系统,将张弦梁累积滑移拼装成整体单元,然后再整体滑移至设计位置;先滑高跨区,然后变换支撑高度,将轨道由高变低,再滑低跨区,成功解决了大型吊装设备不能就近吊装的难题。,6)雨棚屋盖为三跨连续不等跨张弦梁结构,张拉任何一跨均会对其它跨产生很大影响,通过仿真模拟计算,选择合理的张拉分区、顺序及张拉工艺,采用多台液压千斤顶分级同步张拉,借助结构应力、应

6、变双重监控,保证了张拉的顺利完成。,7)96米换乘通道上部雨棚屋面钢结构吊装施工时大型吊装机械必须行走在通道轨道层上部,此时通道结构承受的施工荷载大于混凝土结构设计承载能力,通过选定吊装施工路线,在对应轨道层梁下设计钢柱支撑系统,成功解决了大型吊车给轨道层梁板结构造成的超负荷承载难题。,8)中央采光顶系统综合考虑节能、防水、采光及耐久性等因素,采用16mm厚聚碳酸脂阳光板倒挂系统,通过在主结构坡面上搭设脚手架及部分吊挂形式,解决了阳光板檩条安装时操作平台的难题;在阳光板表面适当喷洒清水增加黏着力,利用吸盘成功解决了阳光板吊装的难题;通过改变U型卡槽间距微调校正,解决了阳光板安装精度高的难题。,

7、9)智能系统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在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平台上集成了十个子系统,全面整合服务资源,通过采用软件的模拟测试、分系统调试、联机调试、系统运行自检等技术,保证了计算机信息集成系统的成功开通运行。,10)东西站房系统独立设置变风量节能空调系统,综合了空调水系统、空调送回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等,且空调系统的运行均纳入BAS控制,通过精心施工、应用过程测试和调试技术、分区分系统调试然后联动调试等技术,保证了空调系统的最终质量。,2、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建设部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中的26子项。,1)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站台墙、挡土墙背部采用土工

8、织物滤层,具有过滤性好,排水性能佳,经济环保的优点,较好地保证了站台墙、挡土墙背部回填土的密实和稳定。,2)高耐久性混凝土、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站房综合楼及换乘广场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综合采用了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及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超长结构设计中通过设置变形缝构造措施、通过掺加抗裂剂、高效减水剂等,确定最优配合比,采用电子测温、养护等多种措施,确保了混凝土结构无有害裂缝发生。,3)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索结构预应力技术:本工程框架结构中钢筋应用以HRB400钢筋为主,A18以上钢筋连接均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为实现大跨度空间需求,站房及换乘广场部分框架梁应用

9、了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站房及雨棚屋面钢结构应用了预应力拉索技术。,4)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出站厅及换乘广场饰面清水结构采用工厂定制的钢模板,普通清水结构采用双面覆塑胶合板模板,施工前对模板分块、面板分割、对拉螺栓的排列进行了全面深化设计,施工过程中对模板拼缝、模板表面平整度及垂直度进行了严格控制,保证了砼结构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站房装修脚手架应用了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该脚手架具有构造简单、承载力高、安全可靠、安装快捷等优点,避免了钢管、扣件等材料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室内装修的工期,从而节约了成本。,5)钢结构深化设计技术、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钢

10、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XX钢结构构件截面多为变截面,为解决构件的放样制作问题,通过应用钢结构深化设计技术,提供制造加工和安装的施工详图、构件清单,很好地解决了钢构件的加工尺寸确定问题;站房屋面钢结构施工受现场条件制约,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焊接安装质量,采用了整体累计滑移施工技术;站房框架柱采用了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显著减小了柱的截面尺寸,提高了承载能力,刚度大且抗震性能好;钢结构受力构件均采用Q345B高强度钢材,减少了钢材用量及加工量。,6)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变风量空调技术、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综合应用了多项技术,针对安装各专业管线标高重叠、位置冲

11、突等问题,应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解决了安装过程中的各种冲突,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质量与成本;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通过改变进入空调区域的送风量来适应区域内负荷变化,实现区域温度可控,大大降低了风机能耗;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复合酚醛风管具有外观美观、重量轻、效率高、漏风小、不需要外保温的特点,现场制作,施工方便,可最大限度避免损坏。,7)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铝合金窗断桥技术:室内外围护墙体均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重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等特点;外墙应用了外墙外保温岩棉施工技术,用胶粘剂将岩棉板粘贴于外墙外表面,并用专用岩棉锚栓将其锚固在基层墙体,保温

12、性能佳,防火性能好;站房外门窗采用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自重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加工装配精密准确,开闭轻便灵活,无噪声。 8)聚氨酯防水涂料技术:厕浴间防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涂膜致密、无接缝,整体性强,抗渗性能优良,有效地保证了厕浴间的防水效果。 9)消能减震技术:站房及雨棚钢结构在柱顶设置了减震支座,在风、小震等不利荷载作用,支座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风振能力或地震,迅速衰减结构的风振或地震反应,达到消能减震目的,有效地保证了主体结构及构件的安全。,10)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本工程钢结构施工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建立结构空间实体模型,并对

13、吊装、张拉各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为现场安装施工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成功地保证了钢结构安装的施工质量;本工程工作量大、内容繁杂,通过应用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实现了钢筋、混凝土、砌体、装饰等各部分的自动算量,优质高效地为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将项目建设各方、各阶段、管理要素进行集成管理,实现了多方协同管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成本。,(2)采用的其他新技术、新工艺,1)施工缝处理技术:施工缝处理采用快易收口网处理,施工时不需要对混凝土接茬处进行专门处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新旧混凝土的结合能力。 2)虹吸排水施工技术:采用虹吸压力流排水技术,减少了立管布

14、置,达到了与建筑装修的完美结合。 3)铝镁锰屋面板施工技术:屋面采用铝锰镁合金屋面板系统,该系统采用现场一次性轧制瓦楞超长板,极大地增强了屋面板的强度和纵向刚度,板材连接采用双直立锁边咬合构造,并应用“T”型码暗扣安装技术,实现了屋面板的无损安装,确保了屋面不出现渗漏。,4)阳光板屋面施工技术:站房中部屋面采用阳光板采光天幕系统,应用其独有的“U”管连接构造,施工简单、快速、方便,且该系统以其合理的防水连接构造,避免了常规螺钉安装方式,从根源上消除了屋面渗漏隐患。,5)电动排烟窗施工技术:XX采用了集中控制式电动排烟窗系统,排烟窗安装于玻璃幕墙上方和吊顶之间,排烟窗控制模块安装于吊顶内,其电气

15、控制系统安装于站房弱电间内,并通过控制模块与消防控制中心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既解决了大空间人工控制通风排烟的需要,又满足了火灾自动探测,消防控制中心系统联动的消防控制需要。 6)植物纤维吸声喷涂技术:换乘大厅顶棚,设备用房墙面、顶棚采用10mm厚植物纤维吸声喷涂,其蜂窝状内部构造能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吸声降噪的目的。换乘大厅、设备用房经植物纤维喷涂后,混响程度明显降低,语言清晰度显著提高,对列车运行、设备运转等噪声源进行了有效控制,创造出舒适怡人的候车环境。,(3)施工中的创新技术,1)型钢柱与梁相交节点施工技术:型钢柱与框架梁相交处节点主要采用钢筋穿过型钢柱,辅以部分钢筋绕型钢柱进行节点

16、构造处理的设计方案,通过本技术的研究和施工工艺控制,解决了纵横向钢筋的穿过问题、节点模板的构造设计和施工问题,确保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2)重型吊车行走通道加固技术:96米换乘通道上部雨棚屋面钢结构吊装施工时大型吊装机械必须行走在通道轨道层上部,此时通道结构承受的施工荷载大于混凝土结构设计承载能力,为保证砼结构安全,通过选定吊装施工路线,在对应轨道层梁下设计钢柱支撑系统,成功解决了大型吊车给轨道层梁板结构造成的超负荷承载难题。,3)雨棚张弦梁托换支撑技术:雨棚屋面钢结构采用250吨履带吊分跨逐榀进行吊装,张弦梁下部设置成钢支撑托换平台,待张弦梁与树状支撑钢件安装完后,形成整体稳定体系,拆除钢支撑托换平台。此项技术解决了张弦梁与树状钢管支撑空间定位的难题。,4)三跨连续不等跨张弦梁同步张拉技术:雨棚屋面钢结构为三跨连续不等跨张弦梁结构,张拉其中任何一跨均会对其它跨产生很大影响,三跨同步张拉施工控制难度大。通过仿真模拟计算,选择合理的张拉分区、顺序及张拉工艺;采用多台液压千斤顶分级同步张拉,借助结构应力、应变双重监控,保证了张拉的顺利完成。,三、工程质量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钢结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