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775472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按照皮亚杰的观点,7-12 岁的学龄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儿童的智慧活动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掌握了空间关系、分类、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是仍离不开具体事实的支持,能在具体的和观察过的事物中进行逻辑推理,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到抽象概念之中。在纯粹语言叙述的情况下,进行逻辑推理就会感到困惑。埃里克森对学龄儿童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他认为这一阶段是“勤奋对自卑”的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体验从稳定的主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 ”儿童可以从中产生勤奋感,满怀信心的在社会寻找工作;如果儿童不能发展这种勤奋,使他们对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缺

2、乏信心,那么就会产生自卑感。用埃里克森的原话,就是:年龄变大了的儿童将使自己进入梦想和游戏的动力就忘掉了,或者不如说把它们“升华”了也就是用之于具体的追求和社会承认的目标了。他现在学会了用制造物件以获得承认。他逐渐变得不屈不挠,使自己能适应工具世界的无机规律,并能成为生产情景中一个热情而专心致志的人。本阶段的危险是产生一种对自己和自己任务的疏远即众所周知的自卑感。这可能是由于以前的冲突未能得到适当解决而引起的:儿童可以仍然需要他的妈妈甚至需要知识;他可能仍然愿意当家中的宝宝而不愿做学校中的大孩子家庭生活可能没有为他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知道目前他所学会的一切,在他的同伴和教师看来似乎毫无可取之处。

3、此时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潜力可挖而脱颖而出。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诱发,也可能发展的很晚或根本得不到发展。总之,学龄儿童已开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幼儿是通过游戏、通过想象来发展自己,7-12 岁学龄儿童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努力,取得成绩,得到认可,从而发展自己。从道德发展水平看,小学生(7-12 岁)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小学低年级可能处于快乐主义定向阶段,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马上报复你。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处于好孩子定向阶段,开始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开始考虑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基于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发展特点,我们提出了

4、不同阶段的家庭教育措施,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措施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几种家庭教育的措施:帮助孩子养成勤奋、努力的好习惯;提高亲子接触的质量,加深亲子感情;明确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把爱扩展到家庭之外。1、帮助孩子养成勤奋、努力的好习惯小学生的核心任务是摆脱幼儿期的游戏和幻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取得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父母要为孩子成为一个勤奋专注的人创造条件,从而帮助孩子提高勤奋感和自信心。2、提高亲子接触的质量,加深亲子感情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家长是斤斤计较的,父母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往往有所降低,如果在这个时期

5、亲子之间缺乏感情的交流,那么部分小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对父母撒谎。因为他们这时道德判断的基础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报复你。所以,父母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如吃饭、休息、节假日等机会,加强跟孩子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知道无论自己表现如何,父母在内心深处都深爱他这个人,那么有了这样感情的小学生,更容易听从父母的合理建议。3、明确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小学生是需要得到他人的承认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的,因此父母要明确地鼓励或表扬孩子的努力。例如,孩子一个人在星期天安静地看了一上午的书,父母可以欣赏的表达:“今天上午你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看书,真不错。

6、”;再比如,如果孩子帮你布置晚餐的桌椅,你也要当众表示感谢:“你帮我摆好晚饭用的碗筷,谢谢你。 ”当然,也不一定如此机械,你可以拍拍他的头,给孩子一个欣赏的眼神或微笑,让孩子知道你欣赏、感谢他的努力,就够了。现在很多人提倡鼓励教育,动不动就对孩子伸大拇指,动不动就喊“太棒了” ,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付出努力,或者教育者对孩子的努力没有明确的了解,那么这种廉价的笼统的所谓鼓励,只能让孩子倒胃口,甚至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4、把爱扩展到家庭之外家庭不是一个封闭系统,需要跟外界进行接触。小学生正是从他律的道德(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向自律的道德(根据内心标准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鼓励孩子为社会服务。很多聪明的家长,经常带着上学的孩子到邻居或亲戚家串门,帮助邻居或亲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带着孩子一起扫雪、清除居住小区或村子的垃圾。如果这些行为是在愉快、积极的气氛中进行,那么这些行为对小学生道德的发展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培养都非常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