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学培训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767611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卫生学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心理卫生学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心理卫生学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心理卫生学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心理卫生学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卫生学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卫生学培训(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卫生学,思考:你同意下列观点吗?,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无心理疾病。 心理卫生工作的目的是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一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机能障碍的危害和后遗症。 心理卫生的意义就是使个体心理健康。 严重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大,而小的生活事件则无影响。 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目前正处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影响的阶段。 心理疾病是很可怕的。 心理疾病是由遗传造成的。,心理卫生应从零岁开始。 老年心理卫生的主要措施是进行心理保健教育。 休闲即休息。其意义就在于松弛身心。 心理保健必须与生理保健结合起来。 家庭环境条件舒适,说明家庭心理卫生做得好。 既懂得不断进取,又懂得知足常乐,这样做有利

2、于心理健康。 为保证心理健康,我们在认知方面一定要做到合理,正确地认识事物。 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途径包括生理面途径和心理面途径。,思考:你同意下列观点吗?,一、健康观,(一)健康观念的演化 1、健康的生命观 健康等同于生命,失去健康便无法生存。 2、健康的疾病观 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3、健康的全面观(整体观)1948年,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1989年,WHO在宣言里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999年,WHO新制定的健康标准是: 躯体健康方面: 1)吃得快; 2)便得快; 3)睡得快;

3、4)说得快; 5)走得快。 心理健康方面:1)良好的个性;2)良好的处世能力;3)良好的人际关系。,立体健康模型中8种健康状态的构成,健康状态 心理尺度 医学尺度 社会尺度 标 签 1 健康 健康 健康 正常健康 2 患病 健康 健康 悲观者 3 健康 健康 患病 社会疾病 4 患病 健康 患病 忧郁症患者 5 健康 患病 健康 身体疾病 6 患病 患病 健康 自我牺牲者 7 健康 患病 患病 自乐者 8 患病 患病 患病 严重疾病,(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 1、身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形具而神生”(荀子) “形朽而神亡”(王充) “形神相即”、“形质神用”(范缜) 2、身体健康

4、与心理健康相互影响。 “无形则神无以为生”,而“无神则形不可活”(张景岳)。 “调形先调神”,“形神兼养,以神卫形”,,(三)亚健康,1、经常疲乏无力、反应迟钝; 2、头痛、头晕、目眩、耳鸣; 3、烦躁、焦虑、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4、失眠、多梦; 5、胸闷、气短、出汗; 6、性功能减退; 7、食欲不振; 8、腰酸腿痛。 其中具有23项者,表明进入亚健康。,二、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社会工作者波孟提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

5、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心理学家英格里西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称为自我实现,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 陈家麟认为,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我们认为,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看。 在横向上看,心

6、理健康是一种既自我快乐又适应环境的心理状态,两者相统一。 两者相统一的结果有着纵向上的不同层次: 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起码的含义,如同身体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一样; 其二良好的适应状态,即感到精神愉快,能有效地对付各种心理压力; 其三是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状态,即人们在智力、道德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潜能。,(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指出心理健康的4个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马斯洛(Maslow)和米特尔曼(Mittelm

7、an):(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台湾学者黄坚厚(1982)的4条标准通俗具体:,(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能从工作得到快乐; (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正面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态度(如仇恨、怀疑、憎恶等);

8、(3)心理健康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能悦纳自己,并进而发展自己; (4)心理健康的人是对现实环境适应良好的人。,台湾学者曾文星、徐静(1987):,(1)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人生抱有希望。 (2)关心家庭,喜欢有亲近的人。 (3)喜欢自己的工作,满意自己的成就。 (4)保持广泛的兴趣与活动。 (5)能发挥自己的潜在优点,也能利用机会。 (6)知道自己的短处,也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 (7)能接受失败、挫折,并且愿意面对困难、正视困难。 (8)能接受环境的变化,并适应之。 (9)时时充实自己,促进自我成长与成熟。 (10)会享受人生,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我国学者王登峰提出8条标准:,(1)了

9、解自己,悦纳自己;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 (8)心理年龄符合年龄特征。,在界定上述心理健康标准时,还应注意几点:,第一、心理健康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偶尔的现象。 第二、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等级,是彼此连续又动态变化的。 第三、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 第四、心理健康标准反映社会对个体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心理境界。,(三)应该给心理健康的发展标准以适当的关注,第一、从个体社

10、会化来看。适应与发展是人生的两大基本任务。适应是个人通过不断作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而发展则是指个体的成长和品德、才能等在时间上所发生的持续的积极变化。适应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仅仅关注生存标准是有失偏颇的。,第二、从我国传统文化来看。我国传统文化由于专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因而在健康人格的设计中,对人的独立性、人的个性及创造性有所忽视。第三、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来看。一方面,世界各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已开始从传统的治疗模式转向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1、的主要对象的身心特点来看,发展性问题较为突出,且有些表面看来属于适应的问题实质上是发展受阻的一种变态反应。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关注心理健康的发展标准尤为重要。,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一)生物因素 遗传 、体质 、疾病 、性别与年龄 (二)心理社会因素 1、早期经验与家庭环境 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3、心理冲突和挫折情境 4、人格特征与行为模式 5、认知模式 (三)自然环境因素 天气、空气质量、噪声、拥挤、色彩,四、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的含义 (二)心理卫生的目的 (三)心理卫生的意义 (四)心理卫生的演进与发展,古代中国的心理卫生思想特点,1、提倡形神兼养,以神卫形;

12、 2、主张以理制情,情欲适度; 3、注意以静御躁,精神内守; 4、提倡藏、修、息、游,劳逸适度; 5、重视四气调神,顺其自然; 6、关心生、长、壮、老,阴阳调理;,古代西方心理卫生思想特点:,1、注重生理、遗传因素对精神健康的作用 2、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 3、逐渐认识到人际关系对心理保健的意义 4、初步形成了心、身、物相统一的心理卫生整体观,(五)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1)积极落实心理疾病的三级预防工作,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一级预防:针对全体人,防病; 二级预防:针对轻度病人,早发现,早治疗; 三级预防:针对重度病人,促康复; (2)积极落实人生发展各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

13、一般和特殊的心理保健的原则与措施,为增强人的心身素质和活动效能服务; (3)要积极落实不同群体的人群在其生活、工作和劳动中的心理保健的原则与措施,努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六)心理卫生的指导思想,马建青在其心理卫生学中提出,“对于心理卫生的理解应从传统的三级预防转变为三级功能: 初级功能防治心理疾病; 中级功能完善心理调节; 高级功能发展、健全个体和社会。 三级功能强调心理卫生的教育、发展、完善的价值,把它视为心理卫生的最高价值、最终目标。从而,把心理卫生工作的重心从防治心理疾病转到增进心理健康,从服务于少数人转到服务于全体人。 心理卫生价值的核心就在于它的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

14、(七)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途径,(1)生理面途径。 (2)心理面途径。 (3)社会面途径。,(八)心理卫生工作的特点,(1)对象的全民性。 (2)内容的广泛性。 (3)参与者的广泛性。 (4)方法的多样性。 (5)效果的隐蔽性和长远性。,(九)心理卫生工作的原则,(1)生理、心理、社会三途径相结合。 (2)个体与群体相协调。 (3)专门性工作与日常性工作相结合。 (4)发展优先,防重于治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焦虑理论 应激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认知理论,五、个体心理卫生原则,(一)认知合理积极 (二)自我意识良好 (三)人际关系良好 (四)乐于参加劳动

15、(五)生活方式健康 (六)善于调节情绪,心理健康认知理论的基本原理,第一、认知是行为与情感的基础,一个人的所有心情都是由他的“认知”或思想产生的。 第二、消极的情绪由消极的思想决定。你用否定的、悲观的思想看问题,那么,你就会感到非常沮丧、失意与消沉。 第三、几乎一切的消极思想都蕴含着重大的曲解。稍加推敲,你就会发现,这些消极思想都是无稽之谈,都不合情理。你终将发现,你的一切痛苦的唯一原因均来自歪曲事实的想法。第四、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与认知,可以改变我们的消极情绪。,不合理认知的特征 韦斯勒(Wessler)总结的三特征:,(1)绝对化要求。 最常见。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常与“必须”、“应该”这类词连在一起。 例如:“只要我付出了努力,我就应该获得成功。” “我必须成功。” “我爱他,他也就应该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我。” (2)过分概括化 。 (3)糟糕透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