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课件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67397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裂症课件_3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神分裂症课件_3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精神分裂症课件_3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精神分裂症课件_3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精神分裂症课件_3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分裂症课件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裂症课件_3(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分裂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分裂症,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病程和预后,李某,男,42岁,一年前因生意失败,回北京借居在父母家。入院半年前的一个深夜,患者发现对面楼里有灯光照到自己的房间。此后渐渐发现街坊邻里常常“话里有话”,内容多涉及患者的隐私,开始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入院前三个月,患者听到脑子里有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讲话,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正在对他实施全面监控。后又出现一个自称是“老书记”的女声为患者辩解,说患者是一个好同志。“少校”与“书记”在许多方面都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令患者不胜其烦。入院

2、前半个月,患者多次走访各个政府部门,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章写信,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概 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常见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 药物治疗水平目前仍然处于 对症性/治标 经验性,概 念,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本病病因尚未阐明。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精神分裂症发展史,Morel(法,1860)描述了他称之为“早发性痴呆”的疾病,表现为青春期发病,伴有古怪的行为和自我忽视,导致精神功

3、能衰退。 Kahlbaum(德,1874)精神分裂症概念的创始人。最著名的是他对紧张症的描述。 Hecker(1871)对青春型的描述:发生于青春期、具有荒谬、愚蠢行为,不适切的情感及思维形式障碍。称之为青春痴呆(hebephrenia) 。常以衰退为转归。 Kreapelin(德,1896):这一疾病多发生于青年。最后发展为衰退,称之为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 。 E.Bleuler(1911)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原发症状。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结局并非以衰退告终。将这一疾病重新命名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 Schneider (1959):

4、 11种首级症状 二十世纪80年代的阳性、阴性症状 二十世纪90年代的5轴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变迁 (引自Csernansky, 2002),-6 -4 -2 0 2 4 6 8 10,诊断时间 (年),症状严重程度,精神病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精神分裂症的自然发展过程,10,20,30,40,50,60,好,功能,精神病理学,差,年龄 (年),病前期,前驱期,进展期,稳定期 复发,流行病学,患病率 国外一般估算为0.5%1% 美国(1988):终生患病率为13 发病率 国外:美欧各国估算的数字为居民的0.3%0.6% 国内:近年调查为0.1%0.2% 性别: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年龄:

5、青壮年,1635岁,但男性平均较女性起病早5年,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因素 先证者亲属患病率高于一般居民 Schulz等:对65个家庭的调查,双亲均为分裂症患者,其子女的发病机率为35%86% Kallmann(1938):统计1087名先证者亲属中的发病率,其子女为16.4%,同胞为11.5%14.3%,父母为9.2&10.3% 上海(1958):对1198例患者的54576名家属成员的调查,近亲中以父母及同胞的患病率最高,遗传因素 挛生子研究 单卵双胎的同病率比双卵双胎一般高46倍 单卵双胎的同病率为35%58%, 双卵双胎的同病率为9%26% 寄养子研究 进一步说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

6、中的作用 分子遗传学研究 Basset 1988提出,第号染色体5q11.2及13.3与分裂症发生有关,病因及发病机制,神经生化因素 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5-羟色胺假说 血小板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研究 神经肽和精神分裂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依据: 促进多巴胺释放的苯丙胺等的致精神病作用 阻断多巴胺的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有治疗作用 典型药的临床疗效与阻断D2受体的效价成正比 反证: 典型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不如阳性症状有效 氯氮平疗效好,但对D2受体阻断作用小,多巴胺假说的修正,原发性前额叶DA功能降低引起阴性症状继发性皮质下DA系统脱抑制、DA功能亢进 引起

7、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5-HT假说,1954年提出:吲哚类致幻剂等是5-HT2受体激动剂,导致幻觉 1988年修正为:5-HT功能亢进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及缺损症状有关,5-HT2A受体,5-HT2A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作用位点 阴性症状与5-HT2A功能亢进可能有关 阻滞5-HT2A可以减少EPS 致幻剂LSD与5-HT2A有高度选择性结合 阻滞5-HT2A可以增高5-HT1A兴奋性,改善抑郁及焦虑,社会心理因素 病前个性特征 环境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早期阶段(1),急性起病者 突然兴奋、冲动,行为反常 可伴有意识障碍,尤其心因下起病者 亚急性起病

8、者 情感症状、强迫症状、妄想,临床表现:早期阶段(2),慢性起病者 性格改变:冷淡、疏远、敌意、少语、懒散、多疑、恐惧等 类神经官能症症状:躯体不适、失眠、易疲劳、强迫、刻板、情绪不稳,人格解体等,进展期 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松散 思维破裂 逻辑倒错性思维 象征性思维 思维云集 思维中断 思维插入 思维贫乏 幻觉、妄想,临床表现,进展期 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 情感不协调 抑郁 情感倒错,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进展期 意志行为障碍 矛盾意向 意向倒错 违拗 紧张症状 冲动行为 模仿动作,阳性症状 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 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 精神功能的减退或

9、缺失 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临床表现,E.Bleuler(1911) 主要临床特点:人格的分裂 四A症状(原发症状) 联想障碍 (association) 情感淡漠 (apathy) 矛盾意向 (ambivalence)或意志缺乏(abulia) 内向性 (autism) 继发症状 幻觉 妄想 感知综合障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Schneider(1959) 11个首级症状 思维鸣响、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躯体影响妄想、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广播、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被强加的意志、妄想性知觉 首级症状的发生率在70%左右 首级症状的一致性较高,

10、是精神分裂症症状学标准的基本框架,精神分裂症5轴症状,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分型,主要临床分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其它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Crow(1985)的I型和II型,I 型分裂症 以阳性症状为特征 药物疗效好 无认知改变 预后良好 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II 型分裂症 以阴性症状为主 药物疗效差 伴认知损害 预后差 有额叶脑萎缩 多巴胺功能没有特殊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ICD-10诊断标准,具备下述(a )到 (d)中至少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至少两组症状中的

11、一项十分明确的症状,如不甚明确常需二项或多项症状。 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想、行为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边贯,或不中肯或词语

12、新作; 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ICD-10诊断标准,诊断要点 特征性症状在至少一个月以上的大多数时间肯定存在。 一个月的病程标准仅适用于上述特征性症状,而不适用于前驱的非精神病期。 符合症状学标准但病程不足一个月时(无论时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时间

13、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如存在严重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则不应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除非已明确分裂性症状出现在情感障碍之前。 如分裂性症状与情感性症状同时发生并且达到均衡,那么即使分裂性症状已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也应诊断为分裂情感性障碍(F25.-)。 如存在明确的脑疾病或处于药物中素或戒断期,则不应诊断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神经衰弱 强迫性神经症 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 应激相关障碍 妄想性障碍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人格障碍,病程和预后,疾病的发作 急性起病 慢性起病,前驱期长 首次发作的结局 Lieberman(1993):83%的患者第一次病情缓

14、解。达到缓解的平均值42周,中位数10周。 中期评价 一些较轻病例第一次发作后可完全康复 2030%患者呈发作性病程,两次发作之间症状相对较轻 中等严重程度的患者,两次明显发作间期有确切的功能损害 严重者约2025%的症状可以部分缓解 最严重者占510%,症状和行为障碍持续存在,严重影响其生活的各个方面,持续症状和功能缺陷状态 最可能持续的症状是基本症状,幻觉、妄想多为发作性的 社会功能丧失,人际关系严重受损 长期预后 不良,病程和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 预后不良的因素 病前适应不良 潜隐性发病 青春期发病 明显认知损害 脑室扩大 女性比男性预后好 发展程度较低国家预后较好,病程和预后,预后良好“ 病程 15年 住院时间 15年 住院时间 50% 最近3年的住院患者,健康者, 侧脑室 第三脑室,精神分裂症 预后不佳“ 预后良好“, 丘脑体积,Staal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1,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