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课件_2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64701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黄疸课件_25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生儿黄疸课件_25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生儿黄疸课件_25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生儿黄疸课件_25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生儿黄疸课件_25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黄疸课件_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黄疸课件_25(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Background and Introduction,Billirubin MetabolismSpecial problems in neonatesDangerous of the HyperbillirubinemiaThe diseases in relation with Neonatal Jaundice,衰老的红细胞的分解代谢80 %,无效的 血红素形成 (旁路),网状内皮系统,肝脏,肝内血红素组织血红素,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血液内,胆红素+Y、Z蛋白,结合作用,结合胆红素,毛细胆管,光面内质网,结合胆红素,重吸收后90%,肠肝循

2、环,-肝细胞,葡萄糖醛酸90% 0-葡萄糖结合物 0-木糖结合物,-肠腔,细菌作用,尿胆原80% 排出,10%,肾脏,门V,尿:尿胆原 (0-4毫克/日),粪:尿胆原(40-280毫克/日),图 正常胆红素代谢,1、胆红素生成较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不足 4、肠肝循环增加,新生儿红胆素代谢的特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成生较多 1. 红细胞过剩 2. 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 3. 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 4. 旁路胆红素来源多,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白蛋白联结运送胆红素能力不足,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 1. 载体Y、Z蛋白少 2. 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 3.

3、肝酶活力易遭破坏 4. 生后血糖浓度迅速下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肠肝循环负荷大 1. 肠道菌群少 2. 小肠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 活性高 3. 胎粪中胆红素含量高,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特征 足月儿 早产儿 出现时间 23天, 46天达高峰 黄疸程度 12mg/dl 12mg/dl;升高快 5mg/dl/d 3、持续时间长 4、黄疸进行性加重或消退后再次出现,病理性黄疸 Pathological Jaundice,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1、新生儿溶血: * 同族免疫性溶血(ABO、Rh) * RBC形态异常 * 酶缺乏 * 血管外溶血 2、母乳性黄疸 3、红细胞增多症,

4、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1、新生儿肝炎 2、先天性胆道闭锁 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感染性黄疸,新生儿感染性黄疸 由于各种重症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黄疸,尤其是大肠杆菌败血症。,临床特点 1、黄疸加深,消退延迟 2、中毒症状: 反应低下;肝脾肿大;严重者 休克、DIC 3、感染病灶:肺炎、脐炎、尿感、 脑膜炎等,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诊断 1、胆红素增高: 早期(初生一周)以间胆为主, 后期可为双相 2、确定感染灶: 血培养、尿培养、CSF检查、胸片,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

5、血。,ABO溶血病 1、第一胎即可发生,约50 2、ABO不合率20,仅10发病 3、多为O型血母亲,婴儿为A或B型 Rh溶血病 1、第一胎不溶血(有流产,母输血史例外) 2、外祖母学说 3、Rh抗原性依次为DECce,RhD溶血 最常见。,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特点 1、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程度重 (Bi18-20mg/dl) 2、贫血:重者心衰;可有后期贫血 3、肝脾肿大 4、水肿:胎儿、胎盘水肿,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 1.提示溶血指标: (1)RBC、Hb降低 (2)Ret增高,6 (3)有核RBC10 (4)间胆增高 2.母子血型不同: (1)母O,子A、B; (2)母Rh阴性,子

6、Rh阳性,新生儿溶血病,3.三项试验 1Rh溶血病 Coombs:直接阳性, 间接阳性(抗体存在类型) 2ABO溶血病 Coombs直接阳性 游离抗体 释放试验阳性,新生儿溶血病,诊断: 病史:母既往生产史:高胆患儿、贫血、 死胎、胎儿水肿 产前诊断 1 Rh阴性的母亲于孕28、32、 36周测Rh抗体 2羊水检查:母亲Rh阴性,且 抗体增高,测羊水Bi 出生后:黄疸,三项试验,新生儿溶血病,预防 Rh阴性母亲第一胎娩出后,3天内 母亲肌注抗D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溶血病,母乳性黄疸 (Breast milk jaundice) 病因不明,可能与新生儿胆红素 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临床特点 (1)

7、发生在纯母乳喂养儿 (2)黄疸出现: 早发型 34天, 晚发型 68天 (3)缺乏特殊诊断方法 (4)停喂母乳后,黄疸可消退 (5)预后良好,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 (Neonatal hepatitis) 多数为CROTCHS感染 发病机理 1胆汁郁积:毛细胆管和肝 管阻塞 2肝细胞受损,临床表现 1、阻塞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 2、生理性黄疸退后又出现或持续 加深 3、尿色深黄,大便色浅 4、消化道症状:纳减或纳增,呕吐、 腹泻 5、贫血 6、肝脾大,新生儿肝炎,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 2.实验室: 1胆红素增高,呈双相 2肝功能SGPT增高,白蛋白可降低 3病原学:三对半、CMV IgG/M、 TOXO IgG/M,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 诊断及与肝炎的鉴别 1发现黄疸的日期 2大便颜色的改变 3胆红素性质 4肝胆B超 5同位素ECT检查:锝99,黄疸的诊断和鉴别 1、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2、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 3、必要时进行肝脏活检 4、影像学检查,1、促进正常胆红素代谢的过程 2、阻止肠肝循环 3、加速胆红素分解光疗 4、机械除去血中胆红素换血 5、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Kernicterus) 病因和发病机理 1、游离胆红素致病论 2、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临床表现 警告期 痉挛期 缓解期 后遗症期 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