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喾高辛陵说起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757629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帝喾高辛陵说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帝喾高辛陵说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帝喾高辛陵说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帝喾高辛陵说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帝喾高辛陵说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帝喾高辛陵说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帝喾高辛陵说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帝喾高辛陵说起从帝喾高辛陵说起辛玉璞(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陕西西安 710054)摘摘 要:要:帝喾高辛陵是陕西合阳县洽川最早的人文景观,是今洽川风景区内其他景点的“根” 。辛姓起源于莘,合阳莘与山东曹县莘是源,其他莘是(支)流。帝喾高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辛为氏的人,辛姓源流与他关系密切,他是辛姓的始祖。西汉辛武贤、辛庆忌父子与苏建、苏武父子并称“苏辛” ,是中国古代“关西将”的代表。宋代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 ,是中国古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今天辛姓遍布海内外,按人口多少排序,居于正在使用的 3500多个汉族姓氏中 347 个常用姓的第 138 位。关关键词键词:帝喾高辛陵;辛姓起源莘;

2、辛姓始祖;“苏辛”帝喾高辛陵帝喾高辛陵位于今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莘里村西。陵墓源远流长,本有地面建筑物,因历经沧桑,少人修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仅剩一个大塚,高23 米,围长数十米。但“圣名灵气”不绝,当地百姓不忘祖宗,每年都在这里举办热闹的庙会。19992001 年重修陵墓时筑起园墙,陵前立石碑一通,上书“帝喾陵”三字雄劲刚健,被列为洽川一景。帝喾是帝号,高辛是国号,合称帝喾高辛;帝喾陵也称“古高辛氏陵” ,合称帝喾高辛陵。帝喾为五帝之一,是黄帝的曾孙,姓姬,名夋,生而神灵,十五岁就辅佐天子(帝)颛顼(黄帝之孙,帝喾族父) 。颛顼把莘这块风水宝地封给他,称莘国。帝喾利物为民不为己,仁义信智兼备

3、,颛顼死后,三十岁的帝喾以卓著的成绩与万民拥戴的威望继承天子之位,称高辛氏,建都于亳(今河南省偃师县) ,在位七十年,活到一五岁,归葬于莘(又皇览说:“帝喾在东郡濮阳顿立城南台阴野中。 ” ) 。 作者简介:辛玉璞(1942 年 ) ,男,汉族,陕西长安人,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陕西历史地理的研究。2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以“莘”为名的封国,从帝喾受封开始,一直存在到春秋时晋国强大起来,占据河西;最迟到战国魏文侯十七年(前 399)在此始置合阳县。 “莘”与“辛” 、 “ ”同音, “辛”简明,所以通常写作“辛” ;“莘”也称“莘” 。 “有”是助词,无实际意义,如“

4、有虞”、 “有扈” 、 “有男”等。莘里村在民国时还称“有莘里” ,现在还有“辛野村”之称。莘最初是帝喾的封国,加上东临黄河,有川有原,绝佳的水土使宅成为当年首屈一指的美女国,而且处在交通要道,地理形势险要,在众多的小国中颇有名气,数千年来便留下不少名胜古迹。如:古莘国遗址、帝喾陵、太姒庙、瀵泉、子夏石室、夏阳古渡(即韩信木罂渡) 、秦驿古道等。如今这里又是黄河中上游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河滨湿地与芦苇荡,侯鸟群集,美不胜枚。1995年被陕西省命名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 年国务院批准为洽川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成立了西旅洽川风景区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洽川旅游,迎来了国内外大批游客。洽川人

5、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在今天关中地区的诸多景区中屈指可数;在归“关中(长安)八景”难以恢复,需要确定新“关中(长安)八景”的讨论中,不少人提出洽川应列为第一景。追根溯源,这些都是从帝喾开始的。帝喾上承颛顼黄帝,下启尧舜,三代的夏祖禹与他关系密切,高祖契与周祖弃(后稷)是他的儿子。帝喾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可低估,所以帝喾高辛陵才是洽川景区内其他景点的“根” 。因此,今日全国惟一,却又平淡不过的帝喾高辛陵应该由政府出资或引资,广邀专家学者、能工巧匠予以重修。辛姓起源泉于莘姓在先秦时期分为姓与姓的支系氏。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姓,与今天不同之处是那时实行贵族官爵世袭的分封制,包括天子、诸侯子弟在内

6、的贵族们各自成为一支,或以族(分为孟孙、仲孙、叔孙、重孙) ,或以官职,或以封国、城邑,或以祖先的谥号与名字等为符号,在原姓之外另取一个姓,这就是“氏” 。氏是标榜贵族身份的,所以只有贵族才称氏,一般庶民称姓不称氏。贵族身份丧失,氏也丧失,此称谓“削爵亡氏” 。战国时,贵族官爵世袭制开始动摇,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后,庶民中一些人上升为统治者,新权贵,在这一3政体演变的过程中,姓与氏逐步混为一体,或只称姓,或合称姓氏,司马迁作史记时就是姓与氏混一的。姓氏合而为一后,人们身份的贵贱不再由往日贵族们特有的“氏”的区别,而是由地望,即某姓地位与名望最高的家族所在的郡(也称郡望)来区别。辛是最古老

7、的姓氏之一,起源于莘。史料记载莘的地名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今陕西合阳洽川的莘,一处是今山东曹县北的莘。合阳莘合阳莘。史记五帝本纪 “帝喾高辛者”后索隐:“宋衷曰:高辛地名,因以为号 ” 。 路史说,辛姓是古高辛氏的后代;姓考 、 广韵 、 元和氏纂等说,夏朝建立后,禹的儿子启继当年颛顼封帝喾于莘,把他的一个支系儿子(庶子)又封到莘。启姓姒,封到莘的儿子及其后代以辛为姓。 史记夏本纪说:“禹以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辛姓作为夏禹后代以国为姓的十二个姓氏之一,一直存在到今天。莘国出美女,天下闻名。周文王结好

8、莘,娶莘国长女太姒为正妃。 诗经大明歌颂到:“文王(继位)初载(年) , (上)天作之合。 (太姒家)在(住)洽 (水)之阳(北) ,在(耒到)渭(水)之涘(边) 。有命(令)自天(降) ,命此(把她赐给周)文王。于京于周(在周都) ,缵女(美女)维莘(只有莘国耒的太姒)长子(子女)维行(出嫁) ,笃生(周)武王。 ”太姒勿为周王朝的圣母,是莘国最能光宗耀祖的历史人物,今洽川的太姒庙就是后人为纪念她建立的。周文王被囚羑里时,臣子们通过周莘的姻亲关系,在莘的帮助下,把莘国美女献给殷纣,才使文王获释。 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是:“崇侯虎谮(诬告)西伯(文王)於殷纣曰:西伯和善累德,诸侯皆嚮(归附)之,将

9、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於疚里。 (文王臣子)闳夭之徒(忧)患之(这件事) 。乃求有莘氏美女、骊(山)戎之马、有熊(国)九驷, (及其)他(珍)奇怪(异之)物,因(由、通过)殷嬖(宠)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悦) ,曰:此一物(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况且还有这么多好东西) 乃赦西伯, (而且)赐之弓、矢、斧、 ,使西伯(获)得(意想不到的)征伐(权) 。 ”4莘国国君、贵族的二位女子同样美丽、贤良。 诗经开篇关雎唱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谁都想)流(摘取)之(她)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这里的“河”专指黄河,不是后世泛指的河,先秦史籍中都是这样;“

10、雎鸠”比喻男女成双对;“荇菜”指“窈窕淑女” 。关关鸣叫的对对雎鸠在黄河边的沙洲上,美丽贤良的女子与日思夜想追求她的好小伙当然是岸边滩头人。 “荇菜”是厚萍之类野菜,生在水中,把它比作窈窕淑女,女主人自然是乡民村姑。诗中的人物、生态背景、风俗都和洽川民间生活相吻合。中国古代美女的雅称“窈窕淑女”很可能就产生在这里。莘国出美女与洽川绝佳的水质、土壤、空气、生态及教化有关,其中水质最为重要。一是饮用水,包括:河水。先秦时河水清澈,无污染(当时对黄河称“河”或“河水” 。后世因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色变浑变黄才称“黄河” ) ;泉水。瀵泉泉源极深,泉眼直径超 1 米,泉水洁净碧绿;井水。沙

11、层丰厚,井水经过很好的过滤,没有杂质。二是不少瀵泉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莘国人常去洗浴,其中最有名的是莘里村东 1 公里处的处女泉(现面积约 3 亩) 。中间深水区泉眼涌动,沙浪迭起,像蘑菇芸一般,呈金黄色,下水随便动动四肢就会浮在水面。相传当年太姒与进入殷纣王宫的美女都在此泉中冼浴,接受玉液灵气的滋润,后来便形成古老的民俗:姑娘出嫁前都要特意下到泉中,接受圣洁的冼礼,所以取名“处女泉” 。西周是莘的鼎盛时期,人口繁多,辛姓(氏)以此为中心首先向河西(陕西) 、河东(山西)发展。曹曹县县莘。莘。今山东省曹县北曾有古莘国。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楚城濮之战时(公元前 632 年) ,晋军攻

12、占曹国(今曹县)后, “晋东在七百乘, 靷鞅靽(战马披卦精良) ,晋侯(文公)登(上)有莘之墟(遗址)以观师(检阅军队) ,己巳,晋师陈(刊陈)于莘北(城濮又在有莘之墟以北的卫国,约今山东鄄城南的临濮集) ,胥臣(晋将军)以下军之佐当(阻击)陈、蔡(二国军队) , ”与楚决战。 列女传记载:“汤妃有 者,有 氏之女也。殷汤娶以为妃。生仲(中)壬、外丙(汤以后两位商王) 。 ”不少学者说这个“有 氏”是合阳莘。笔者认为:商汤讨伐不行尧舜之道的夏桀,推翻了姒姓的夏王朝,5建立了子姓的商王朝。合阳有莘氏是姒姓夏禹的后裔,他与汤没有特别亲密的关系,他不会与汤联婚,助汤推翻同一祖宗的天子夏桀;汤同样不会

13、娶他的女子为妃。这个莘极可能是与商关系密切的曹县莘,理由有二:第一,曹县与商人最初的活动地区之一商丘毗连。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子产问晋侯疾时对叔向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大的)曰阏伯,季(小的)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以他俩)不臧(善) ,迁阏伯于商丘,主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今山西中南部) ,主参。故为参星。 ”阏伯这一支高辛氏后裔以商立为根据地,称“商人” ,成为这一带的主体部落,以强大的实力影响着周围小国。夏末曹县莘兴旺,证明它与商人的关系一定不错。第二, 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通干,求)汤而无由(没有理由、途经) ,乃为有莘氏媵臣(婄

14、嫁的男奴隶)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隐士) ,汤使人聘迎之,五(次往)反(返)然后背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 ”助汤讨伐夏桀。孟子认为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 “以尧舜之道要(通邀) ,求、邀结)汤” ,否认“以割烹(即负鼎俎 ) ”要汤(孟子万章) 。司马迁综合其他史料,对孟子的一家之言经过研究,又把“负鼎俎”写上, 是有一定道理的。伊尹通过有莘氏,或设想通过有莘氏与汤的关系邀结汤,证明曹县莘与汤关系亲密。汤与曹县莘联姻,辛姓(当时称氏)在商政权中自然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姓氏文章把商王“祖辛、小辛、廪辛、帝卒(纣) ”的“辛”说成是辛姓,是商莘联姻的产物,

15、纯系误解。因为商王帝号中的“辛”是天干中的“辛” ,与有莘氏无关。商代世系表除汤以外,30 位商王的帝号中都有天中的一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仅缺一个“癸” 。对治史者来说,这是个常识问题。商代是曹县莘的鼎盛时期,辛姓以此为中心,首先向山东与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发展。除合阳、曹县两个莘外,史书记载:定州唐县(今河北省唐县)有个“高辛” ;陈甾东(今河南开封市南)有个“莘城” ;(南)虢国(今河南陕县)有个“莘” 。其次,姓氏起源形成的先秦时期,实际存在而没有文字记载的“莘”的地名肯定还有许多处。以上这些“非主要”的“莘”的居民与他们后裔中,自然相当多的人也是以辛为姓氏的。

16、这是那个时期的以地名为姓氏的历史实际;6后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带辛(莘)字的地名都是以辛(莘)姓(在此居住或与辛姓有关而)得名,即以姓为地名的。二者时代不同,不能混同。再次,祝融后裔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莘”中有辛姓(氏) ;采用汉姓的我国西南与南方少数民族,如彝、苗、瑶、土家等中有辛姓。帝喾高辛是辛姓的始祖辛姓起源泉于莘已如上述。像一条河流的源流一样,合阳、曹县两个莘是源,合阳莘是主源,其他莘是(友)流,不是源。研究古今姓氏辞书就会发现,凡姓氏的始祖都是第一个使用该姓氏的人,而且在当时的该姓氏中最有名望或地位最高,或影响最大。换句话说,就是该姓氏的源头都与他们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支流也与他们有关。中国历史上因颛顼封帝喾于合阳莘而使帝喾成为以辛为氏的第一人。他继颛顼为天子后,国号“高辛” ,史称“帝喾高辛” 、 “高辛氏” ,辛姓起原于莘从此开始。夏后支系的莘国是帝喾国的延续。夏的始祖禹是颛顼的孙子,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