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抗挫能力研究计划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42920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抗挫能力研究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抗挫能力研究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抗挫能力研究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抗挫能力研究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抗挫能力研究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抗挫能力研究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抗挫能力研究计划(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抗挫能力的 研究计划锦绣小学 宋晓英一、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历史的进展,人们愈加认识到抗挫折教育的重要,以致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一定要下大力气培养下一代抗挫折能力,要让他们经受磨难,让他们承受压力,让他们经受误会。外国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送入孤岛,老师们离去,让学生学会死里逃生。许多理论家发表了成千上万篇论文,论证“抗挫折能力” 、 “磨难教育” 、 “压力教育” 、“淬厉教育” 、 “死里逃生教育”的必要性。在国内抗挫折教育的研究对象,既有针对中小学生的,也有针对大学生和幼儿的。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的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农村孩子由于父母长

2、期不在身边,有什么心里话找不到对象倾诉,长此以往形成心理自闭、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常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心情郁闷,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小部分孩子还因此逃学、偷窃、沉迷于网游,甚至走上犯罪、轻生的道路。类似事件近年来更是屡见不鲜,让人心疼,因此,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二、研究范围按低中高年龄特点确定主题,制定相应的方案,有效的开展团体活动,使学生通过班级团体活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1) 确立研究对象、范围,对各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建立学生个人档案。(2)利用课余谈话、心理咨询等形式了解学生心理问

3、题,课题组制定解决方案。(3)利用班、团、队等集体活动,收集名人在逆境中成长、成功的故事,谈感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良好的班风、班貌,校风、校貌,相结合。使学生感到老师就像父母,同学就像兄弟姐妹,学校就像温暖的大家庭。 三、研究方法 、途径:(1)问卷调查法:确立研究对象、范围,形成调查报告,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育的状况。(2)个案研究法:深入典型、有代表性的学生中了解家庭、个体情况,实行跟踪调查研究、动态管理,为问题学生成因的个案研究奠定基础,形成一定数量的个案研究范例。(3)访谈法: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谈心,交流思想

4、。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以备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4)主题活动法,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另外本课题还将采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验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四、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首先使学生学会爱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如何和同学、老师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与和睦的家庭成员关系。(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正确对待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注重疏导,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3)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使他们找回信心,激起学习的兴趣。(4)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既要注重评价结果,更要关注过

5、程性评价。找到正确评价学生的方案,策略,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针对学生的差异,给与正确、客观的评价。使他们在同学之间、学校找准自己的位置。(5)找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控能力的方法。使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五 科研手段: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建立学生档案,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不同时段、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对比,探索提高学生成绩、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途径、策略。六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成绩,是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为突破学生的教育问题有着重要

6、意义。四、课题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为期三年,大体分为三个主题: 低年级主题:中年级主题:高年级主题:2017 年 8 月2017 年 12 月,确立研究对象、范围,对各班学生发放“你都遇到哪些挫折一览表”进行调查。利用课余谈话、心理咨询等形式了解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汇总分析,了解造成孩子心理抗挫折能力脆弱的原因,课题组组织研究材料,进行开题论证。2、2018 年 1 月2018 年 5 月,实施阶段。深入实施课题研究,积累材料,撰写文章,做好阶段总结,中期完成中期报告,调整课题方案等。 (1)利用班、团、队等集体活动,收集名人在逆境中成长、成功的故事,谈感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7、。(2)心理健康老师通过授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克服困难的途径。正确对待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注重疏导,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 (3)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树立孩子的信心,激励孩子扬帆起航。 (4) “心连心”互助小队在行动。真情互助,共筑和谐。(5)教师心理咨询,化解学生心理障碍,帮学生树立信心。抗挫折能力是一个人在受到外部或内部困难冲击时的一种自我意识的防卫心理及行为。(6)开展“比比我最强”活动。(7)结合自己的寒假生活或社会实践,谈谈在自己周围的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

8、状况,以及自己的感受和做法或打算。(8)加强体育锻炼,锻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3、2011 年 6 月,总结阶段。全面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五、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1、针对学生实际撰写案例分析。2、抗挫折教育的教材。3、抗挫折教育心理活动课课例或课堂实录。挫折教育活动方案内容提要本案所述的挫折,包含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的挫折,生活、生存中可能出现的挫折以及学习上遭到的大小不同、程度不一的挫折。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提高挫折意识,自学增强应挫的心理和能力,教育学生正视挫折,直面人生。背景描述当前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家长的宠爱,是家庭中的“小公主” 、 “

9、小皇帝” ,从小娇生惯养, “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不愿与他人合作,表现出自私、孤僻、嫉妒心强,他们大多没有或很少经历过磨难和打击,稍经挫折,动辄意志消沉,颓靡不振亦或离家出走乃至自杀。出于以上认识,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小学班主任,我深切感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在本学期在全班开展系列挫折教育活动。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让学生懂得在挫折面前要坚定信念,

10、教育学生正视挫折,做生活的强者。二、目标要求:小学生挫折教育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班开展的“挫折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了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性,我们将进行长期的小学生挫折教育实践研究,在对小学生受挫观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小学生耐挫折教育目标体系,以班队心理教育为主要阵地,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挫折教育自愿,将耐挫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德育工作和各科教学中,探索出一些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力争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三、主要内容:以学会坚强、学会自信、永不灰心、永不放弃

11、、做生活的强者、做自己的主人为主题,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的挫折的一般认识、了解。2、对生活、生存中可能出现的挫折的心理准备及疏导对策。3、对学习上遭到的大小不同、程度不一的挫折的态度及其转化机智。4、对学生群体中人际关系造成的挫折的正确处理协调。5、对前进道路上暂时性挫折的清醒认识及必胜信念。四、具体安排:(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第 1 周)1、以“挫折教育”为主题办一期专题板报。2、举办一次以“直面挫折”为主题的班会。3、向学生家长发放挫折教育势在必行致家长的一封信。(二)对学生受挫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第 23 周)1、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挫折能力测试题。2、对测

12、试结果作好统计、分析。 (三)采用多种形式,正确认识挫折、体验挫折(到学期结束,按学生发展状态而定)1、利用班队会,进行正面教育举办耐挫心理知识讲座;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挫折;开展校外活动,如“六一”徒步野炊,到校外阵地参观访问等,锤炼学生心理。2.巧妙挖掘生活素材,抓住契机,适时进行挫折教育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挫折教育渗透到生活小事之中,自觉增强应挫的心理和能力。身边的素材如:A、考试成绩不理想时;B、与同学、朋友交往中发生矛盾时;C、父母闹矛盾时;D、身边的朋友遭到困难和不幸时;巧妙挖掘生活中的大事,抓住契机,适时进行抗挫教育。生活中的大事如:A.1998 年抗洪 B.二 O0 八年

13、雪灾;C.二 OO 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发生大地震 D、目前人们正面临的猪流感;3、跟踪记录为每位学生准备挫折教育成长记录档案,对每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加以记载,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档案袋感受挫折并不可怕,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战胜了挫折,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认识,意见和看法。1、举办“如何面对失败”征文大赛。2、举办一次“面对挫折我最敬佩的人”故事会。3、组织一次“直面挫折辩论赛” 。4.组织“我的第一次失败”演讲活动。(五)总结表彰(本学期末进行阶段表彰)1.表彰“自强之星”2.组织评选“小强人”活动。五、预期德育效果:我们设想通过一系列

14、宣传及活动的开展,广大同学对挫折能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挫折教育成长记录档案的跟踪记录,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同学们在面对挫折时,能调整心态,正确对待挫折。在挫折面前,能坚定信念;受到打击,不气馁。使学生知道战胜挫折需要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从总体来看,目前正在进行的挫折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挫折。教室里,同学们的争吵声少了;当受到委屈时,愤怒少了;父母闹离婚时,不再躲在角落里默默哭泣;遇到困难时,大胆地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同学们的耐挫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六、方案及评价及反思:本次活动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德育效

15、果,家长和社会评价较好。存在以下不足:1.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体验挫折的情境还不够,校外活动较少。2.在活动的设计中,家校联系还不够,在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得到家长的配合。20172018 学年度小结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深化研究的子课题,主要针对我们农村学校在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中的研教育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

16、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心理学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一个青少年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锐地感受到挫折。如果在少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抗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前不久,有研究人员对一些地区的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孩子的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尤其是一些小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发生心理扭曲,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当代的学生是新的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将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