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四星重点中学公开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741764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四星重点中学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州市四星重点中学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州市四星重点中学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州市四星重点中学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州市四星重点中学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四星重点中学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四星重点中学公开课(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山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基本形成 严重破坏 发展完善,第六单元,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点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前提,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点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前提,内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中华人民

2、共和国的成立前提,1、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2、意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008年全国高考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09南京21题)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

3、949年9月7日) 问题:根据材料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答: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地改革没有完成;,人民进步的程度尚不足。,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一)背景 :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二)建立和发展历程:,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正式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3、发 展: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严重破坏: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

4、政协制度破坏 5、完 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初步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政协)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2)代表:(略),(3)内容:,广泛性,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A、内容: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

5、政。 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临时宪法。,2、正式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 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 权,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 续存在。,性质:,职能:,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统一战线组织,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代行全国人大职能,【政治协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 【民主监督】:监督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认识: 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是参政党。,西方国家两党或多党之间的关系:轮流执政,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

6、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一)背景:1、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2、时机成熟: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二)确立和发展,1、 确 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严重破坏:19661976年文革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破坏3、重建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2010年暑期自主学习测试10)与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知识链接】比较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体现的原则:共

7、同纲领体现人民民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 2、法律的性质: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临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知识拓展】比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原则和性质不同?,【知识链接】比较临时约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1)社会制度:材料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组织原则:材料一是三权分立,材料二是民主集中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在社会制度、组织原则方面的不同点。,【知识拓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何不同?,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

8、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 三权分立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知识链接】比较临时约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2)试分析造成材料一、二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材料一:资产阶级具有软弱、妥协性;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新中国成立(或民族独立)提供了政治前提。,【知识拓展】,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中国

9、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华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中国历史上)

10、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华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历史上形成各民族相互杂

11、居、相互同化、影响的局面;对外都曾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二)依据,1、国情2、法律,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三)意义,1、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2、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3、也有利于祖国统一。,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见提纲),【能力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