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例中医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19246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病例中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儿科病例中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儿科病例中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儿科病例中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儿科病例中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病例中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病例中医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例分析,儿科教研室 廖若莎,评分细则,回答内容正确完整,分析合理充分,思路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60分)。 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分工明确。(20分) 课件制作规范,色彩答配和谐,生动而有个性。(10分) 发言同学端庄大方,语言表达正确清楚,声音洪亮,时间控制得当。(10分) 发言同学在本组同学共同得分基础上加10。 抢答问题同学在原得分基础上加10%。,病例1,患儿王某,男,2岁,2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 C,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状,解烂便23次/天,味酸臭,无粘液脓血,腹胀,间中腹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少,口干,纳呆,查体:神清,咽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

2、肺呼吸音清。腹平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浮紫于风关。,病例1,提问:1.综合四诊,如何诊断与分型?2.西医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治疗?3.小儿患本病有何特点?4.本病若合并兼证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5.此次病程后患儿精神疲倦,乏力,面色苍白,汗出较多,再次来诊要求中医调理,你该如何处理?,病例2,周某,女,1岁6个月,反复咳嗽病史,以“发热咳嗽2天,加重伴气促半天”入院。 现病史:2天前发热,咳嗽,诊断为“感冒”,予先锋VI及中药治疗,病情未能缓解。仍高热,咳嗽加重,伴气促。入院时:神倦,发热、气促、鼻煽,胃纳可,大便烂,3次/日,小便正常。PE:T:39.8, R

3、:46次/分,HR:150次/分,BP:90/50mmHg,W:10kg。急性病容,神清,面白,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较多干湿罗音。HR:150次/分,肝肋下1.5cm,质中,边缘锐利,肠鸣音正常,腹胀。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于风关之上。辅查:血常规:WBC:12.7 10e9,N:67.3 %,L:32.1 %,Hb118g/L。大便常规:黏液(-)。,病例2,提问:1.目前须密切观察哪些指征变化;为明确诊断,需做哪些理化检查?2.四诊合参,如何辨证与分型论治?3.西医诊断依据是什么,须与哪些疾病鉴别,如何治疗?4.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此为其治疗原则? 5.本病有何变

4、证,其发生机理是什么?,病例3,患儿赵某,男,1岁3个月,以“突发呛咳,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既往曾有2次咳喘病史,经解痉平喘治疗缓解。今晚饭时突然出现剧烈咳嗽,继而呼吸困难,喉中痰鸣,即送急诊,查体:神清,烦躁,略发绀,R40次/分,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右中肺闻及哮鸣音呼气延长。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其外祖母有哮喘病史。,病例3,提问: 1.目前西医诊断是什么,有何诊断依据?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2.拟定诊疗方案。 3.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4.中医发病机理与肺炎喘嗽有何区别? 5.治疗中患儿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面唇紫绀,呼吸微弱,你应如何处理?,病例4,患儿男,8岁,以“头痛、呕吐半天

5、,神昏抽搐1次”来诊。入院今早晨起出现阵阵头痛,坐位时易呕吐,共呕吐5次,为胃内容物。家长未予积极治疗。中午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角弓反张,四肢强直抽搐,即送我院急诊。既往无类似病史。 体查:T:37.3,P:130次/分,R:29次/分,BP:140/92 mmHg。意识模糊,狂躁不安,呼吸稍促,口周不发绀,眼睑轻度浮肿,咽充血+,扁桃体,两肺呼吸音粗糙,,病例4,心音有力,心率13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稍胀,无移动性浊音,肝剑突下1.5cm,脾未及,四肢活动自如,颈抵抗可疑阳性,未引出病理反射。舌红,苔黄,脉弦。血常规:WBC:1610e9,N:76%,L;24%;胸透:两肺

6、纹理增多,心影丰满,心搏快而弱;尿常规:红细胞35个/HP,白细胞偶见。肝、肾功能正常。,病例4,提问: 1.何为患儿的主症? 2.分析各项实验室检查。 3.四诊合参,中医如何辨证论治?,病例5,患儿陈某,男,5岁,以“尿少浮肿1月”入院,患儿两月前曾感冒咳嗽,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全身浮肿,尿少,尿色深黄,无尿频尿急尿痛、头痛、呕吐等症。曾服用中药治疗,疗效欠佳,既往体健,否认肾病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现症见:面白无华,疲倦,尿少,尿浊,气短乏力,纳差,大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弱。,病例5,体格检查:R 28次/分,P 120次/分,BP 110/70 mmHg。神志清,口周不发绀,全身

7、浮肿明显,双下肢浮肿甚,按之凹陷,咽稍充血,两肺呼吸音粗糙无罗音,心音有力,心率齐,未闻及杂音,腹膨隆,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肋下2cm。颈软,未引出病理反射。皮肤未见化脓性病灶。,病例5,血常规:WBC:9.610e9,N:65 %,L:32 %;胸透示:两肺纹理增多,心脏不大,尿常规:蛋白(4),红细胞(2)。血浆总蛋白51g/L,白蛋白:26g/L,球蛋白25g/L,生化常规:总胆固醇8.52mmol/L,甘油三脂2.66 mmol/L。,病例5,提问:1.患儿临床特征是什么?2.简述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拟定初步诊疗计划。3.中医如何进行辨证论治?4.如何区分阴水和阳水?,抢答题1:,陈

8、某,女,6岁,以持续高热1个月,伴面色苍白、肝脾肿大2周,98年8月28日初诊。7月29日发热,体温在39-40之间,伴咳嗽、纳呆,于8月4日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用先锋6号、病毒唑静滴1周,咳嗽止,胸片提示炎症吸收好转,但高热持续不退,8月14日出现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减少,轻度贫血,先后做过血培养、肥达氏反应、血凝溶试验、外裴氏试验、自免三项、结核抗体、骨髓穿刺等均未发现异常,血沉48mm/h,谷丙转氨酶163u。先后用过新青、丁胺卡那、氧氟沙星、复达欣、甲硝唑、氯霉素及抗霉菌药,发热仍不退。,抢答题1:,8月18日出现少量腹水,外周血:白细胞2.4 X 109/L,血红蛋白68g/L,经

9、输血200ml,静滴丙种球蛋白3d,腹水消失,贫血改善,但余症状体征无好转,遂行肝穿术,提示肝细胞浊肿,考虑药物损害。故停用抗生素,给以护肝治疗。发热仍不退,建议在多部位行骨髓穿刺术,并试行化疗,以排除恶性组织细胞病。患儿家长不同意而转求中医治疗。,抢答题1:,初诊症见:发热,体温39-39. 7,用退热药可暂退,药效过后热又起,口渴不喜饮,面色苍白,纳呆,大便秘结,小便黄,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体查:精神疲倦,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5cm,质中,无触痛,脾肋下3cm,腹水征阴性。外周血:白细胞2.8 X 109/L,血红蛋白89g/L。,抢答1,提问: 1.患儿临

10、床特征是什么? 2.中医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3.对于明确西医诊断有何建议?,病例分析,儿科教研室 廖若莎,抢答题1:,属湿温病,病机为湿热交蒸,遏阻中焦,治法为化湿清热,处方:藿香6g,滑石15g,佩兰10g,苏叶8g,茵陈10g,茯苓皮10g,法半夏10g,厚朴7g,芦根15g,金银花10g,黄芩10g,甘草3g。 9月1日二诊,热势已减,5时及16时发热,体温38.6-39C,大便已通,精神好转,胃纳稍增,舌淡红,苔黄微腻,脉滑数,上方去藿香、厚朴,加布渣叶12g,黄连7g。,抢答题1:,9月4日三诊,上午5时及16时发热,38.5,可退,舌脉同上。前方去黄连、法半夏,加柴胡7g,知母9g

11、。 9月7日四诊,16时发热,38.2“C,口干喜饮,舌淡红,苔微黄,脉细数。肝肋下4cm,脾肋下2cm,辨证为热伏津耗,治以清热生津,处方:青蒿5g,地骨皮log,柴胡7g,知母9g,石斛10g,白薇10g,青天葵10g,芦根15g,玄参10g,葛根15g,大青叶10g,连翘10g。,抢答题1:,9月10日五诊,仍午后低热1小时,体温38以下,上方去连翘,加淡竹叶7g。 9月14日六诊,发热已退,精神胃纳好,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细滑。处方:太子参12g,香附10g,生地10g,土获苓10g,丹参log,郁金8g,石斛10g,玄参10g,赤芍10g,旱莲草10g,陈皮4g, 甘草4g。,抢答题

12、1:,章虚谷医学棒喝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外受,终归脾胃”。湿热胶结不化,则见发热不退;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则纳呆、体倦、便秘,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气血生化无源,则面色苍白;湿热遏阻中焦,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瘀滞,故见肝脾肿大。故本病的病机关键是湿热胶结,遏阻中焦。,抢答题1:,吴鞠通说:“从清热则湿不退,从祛湿则热愈炽。”故以化湿清热为治疗大法。选用藿香、佩兰、苏叶芳香化湿,法半夏、厚朴苦温除湿,行气和中,茵陈、滑石、茯苓皮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黄芩、金银花清热解毒,由于发热时间长,津液已伤,故以芦根清热生津。诸药合用,共奏化湿清热之功。,抢答题1:,治疗

13、中期,以午后低热为主,辨证为热伏津伤,湿浊已退,故治法改为清热生津法。治疗后期,发热已退,以面色苍白,肝脾肿大为主证,辨证为脾虚气血瘀滞型,以健脾理气,活血化瘀为治法。,课后题:,患儿14岁,女,于2006年4月11日入院。3周前起乏力、头晕,恶心呕吐,咽部不适,轻微咳嗽,每天最高体温波动于3737.8之间,在中山医就诊,诊断“上感”,予青霉素、感冒药等治疗,仍低热不退,故收至我科住院治疗。入院时诉恶心呕吐,胃脘部不适,脐周腹痛,乏力,关节酸痛,尿频,尿急,无尿痛。,课后题:,体查:神清,精神尚好,皮肤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咽无充血,扁桃腺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压痛,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四肢关节无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外院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1.患儿主症是什么? 2.中医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3.对于发热病人应如何进行临床诊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