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_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18803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_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_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_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_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_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_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_课件(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 新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培训中心 袁 燕,2011年11月16日 地点:市直中学多功能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纲要,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002年9月3日,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情况、实验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中小学心理

2、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简介,纲要共20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纲要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纲要在正确分析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纲要明确提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

4、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针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纲要规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针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纲要

5、提出要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

6、培训工作;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纲要还根据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等不同的阶段,确定了各自侧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作了解释和规定。尤其强调要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医学化倾向。 纲要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实施。,第二讲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第一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与现代教育价值的取向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我国的课程改革,第一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学生而言,心理健康又有什么样的特殊内涵?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一、中小学心

7、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一) 健康与心理健康 1.健康的内涵 健康,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专指生理健康,而没有考虑到心理方面的健康。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把心理健康界定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这样的理解健康显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

8、。,2.心理健康的内涵,(1)国外对心理健康的界定 国外学者们对于心理健康的界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又得认为心理健康是环境的适应状态。如学者麦灵格(K.Menninger)说:“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相互之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是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如国外学者(W.W.Bochm)说:“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2)我国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我国心理学者对此问题也各有看法,兹列举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中科院王极盛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是

9、指人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积极的反应形式去适应自身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充分发挥人的身心潜力。 心理学者陈永胜认为,心理健康就其本质而言,应当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在大脑机能正常的前提下,不断向社会所需求的精神文明程度渐次发展的过程。,学者张湖德认为,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心理活动正常。 学者颜世富提出,心理健康应该包括以下12方面的内容:智力正常;有安全感;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意志健全;能够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乐于学习、工作和社交;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和谐;睡眠正常,生活习惯良好;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相符合。,(二)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含义,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 所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0、,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从内容来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两项基本任务:一项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另一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更好适应社会,健康的成长、发展。 这项任务包括:(1)帮助学生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避免其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2)帮助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摆脱情绪困扰,恢复正常状态;(3)协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恢复健康状态。,2.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1)学校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

11、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目前存在的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 走出误区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 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我们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第三状态”虽不是明显的病态,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人的快乐感、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是心理疾病的和“第三状态”的反面。克服“第三状态”就是发展。,(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中小学生。,目前

12、存在的认识误区心理辅导是对学困生而言的,优生不需要心理辅导;初三、高三太忙,不需要开心理健康课;小学生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走出误区的正确解说马斯洛提出:真正的心理医生应该研究健康的、正常人的心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创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所以正确的理解是: 心理健康辅导是对全体中小学生而言的。,二、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尽管在措辞和侧重点上,国内外学者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正常的认识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与良好的个性特征。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一般可以

13、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学生的心理健康。,(1)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学生,虽然智力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都能把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有效地运用在学习上,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正视现实,不主观、不固执,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能力求有效的认识和改造,既不逃避现实,也没有想入非非的困扰。正确的自我意识是人们依据周围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及积极的情感和态度。,(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都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好与否,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须适应环境才是求得发展。特别是在今天,人们面临着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更

14、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3)乐观向上的心境。,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健全的情绪生活,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并能较好的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不是自己经常陷于情感上的困扰,愉快积极地情绪状态常多于消极的情绪状态。,(4)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以信任、尊重、友谊、礼貌、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客观的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兴趣和个性品质,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并能诚恳的赞美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善意的批评和帮助别人改正错误和缺点;与周围的人友好交往、团结友爱、互相合作,保持和发展融洽的关系,并能从中寻求兴趣,获得友谊。,(5)健全的人格结构。,

15、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中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发展;能够完整、协调、和谐的表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风貌;思考问题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的态度,对外界的刺激不会有偏激的情绪和行为;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能与集体融为一体。,(6)坚强、健全的意志。,心理健康的学生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能独立的作出决定,并对觉得负责,行动有较明确的目的性,既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又不盲从。能根据活动的要求自觉地调控和控制自己的行动,抑制不合理的欲望;能专注于某些学习或活动,做事善始善终。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挫折和焦虑面前也能采取较合理的反应手段,不轻易放弃努力,勇于追求目

16、标,能自强不息地排除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有效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表现出较高的耐受力,并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7)行为适度。,心理健康的学生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行为协调是指人是一贯的、统一的,而不是反复无常的。既表现为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于和谐统一之中,也表现为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的行为的一致性。反应适度,是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能对强弱不同的刺激作出适度的反应。心理健康的学生还能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行为与社会要求相冲突,即能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行动。,上述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是往往在一两个方面表现出严重失调。另外,儿童、青少年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般要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要求上应有层次上的区别。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其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与大多数人特别是同龄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是否一致,不能搞简单的“对号入座”。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偏离了自己所属的年龄段,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同时还应指出,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也不是绝对的。二者之间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应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进行小心谨慎的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