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2010(a)3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17857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身医学2010(a)3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心身医学2010(a)3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心身医学2010(a)3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心身医学2010(a)3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心身医学2010(a)3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身医学2010(a)3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身医学2010(a)3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学号 1.简述心身疾病发展过程 2. 你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压 力过大时如何缓解?,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心身疾病个案介绍 冠心病 高血压 消化性溃疡抑郁症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 血脂 血糖 血压 体重,血脂 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C ) 低密度脂蛋白(LDL-C) 血脂正常值 TC:5.205.72mmol L TG:0.4 1.70mmolL HDL-C:1.04mmolL LDL-C:3.12 mmol L,血糖 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895.83mmol/L;如7.0mmol/L考虑糖尿病;若两次重复测定空腹血糖7.8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如血糖低于2.8mmol/L,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低血糖”。,血压 收缩压为90130mmHg 舒张压为6080mmHg 脉压差为3040mmHg 正常成人血压应 控制在135/85以内,体重 体重指数(BMI) =体重(公斤)身高(米)2 BMI 1924为正常 29为肥胖,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0。我国30岁以上的成年人80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而95的人对血压了解不够,60的人缺乏定期检查身体的意识。,冠心病 指冠状动脉由于发生严重粥样斑块增生和/或合并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阻塞(50%75%),其对心肌供血的能力

3、大减,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行为类型:A型行为类型是冠心病发生中的危险促进因素,也称冠心病个性。,行为因素: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过食与肥胖。,社会环境:发达国家发 展中国家,城市农村, 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冠心病的非药物防治,心理防治,行为矫正,个性完善,高血压 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并伴全身代谢改变。原发性高血压占95%,继发性高血压占5%。,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11.26%,每年新发病人约300 400万。,到目前为止,中国高血压病人 知晓率为30%, 服药

4、率为25%, 控制率为6%。,高血压对器官的损害,高血压发病中的一般因素,遗传因素 双亲中一方有高血压、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发病几率为28%、46%。,行为因素 超重、高脂血症、食盐偏多、吸烟、饮酒、缺少运动,心理因素: 情绪紧张、急躁易怒、A型行为的人格特征。,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多变或动乱不安, 竞争性压力过大。,职业因素:工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职业压力持续存在 。,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减重 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4以下 。,合理膳食 减少钠盐、脂肪摄入量。,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应激能力。,消化性溃疡 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而造

5、成的溃疡。 好发部位为胃和十二指肠球部。 合并症: 上消化道出血、 幽门梗阻、 穿孔、癌变。,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因素,长期精神紧张,职务责任过重,生活无规律;,负性生活事件,强烈的精神刺激 ,生活环境急剧变动;,个性心理特征:依赖、顺从或恐惧、抑郁、焦虑等。,消化病溃疡的非药物防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注意心理卫生及情绪调整, 消除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 调整工作强度及生活规律。 必要时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 和镇静、安神药物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 碍,也称情感性精神 障碍或情感性精神病, 是一组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持

6、续性情绪低落、忧郁、心境 恶劣。 焦虑和抑郁常相伴出现。 思维消极、悲观和自责、自卑。 行动迟缓,精力减退,缺乏生 活兴趣和活力。 思维困难,脑力劳动的效率明 显下降。,抑郁症的非药物防治 提高个体耐受挫折的能力。 增强自我心理调节。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恶性肿瘤 研究表明,每人身上均有原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如果发生了某种特别情况,使原癌基因被激活或抗癌基因丢失,人就会患癌症。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和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丧亲、婚变、 失业、严重经济问题; 情绪反应:情感极度压抑,不善于宣泄负性情绪; 个性特征:过分谨慎、细心、忍让、过于追求完美; 生理因素:长期不良心理应激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恶性肿瘤的非药物防治 只要我们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许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40%的癌症患者与饮食习惯、食物加工、烹饪方法等因素有关,特别与吸烟、饮酒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