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学院菌痢定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00168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学院菌痢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三全学院菌痢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三全学院菌痢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三全学院菌痢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三全学院菌痢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全学院菌痢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全学院菌痢定稿(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感染科:何丽平 Tel:13939369860,学 习 要 点,了解:菌痢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熟悉: 1.菌痢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2菌痢的鉴别诊断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菌痢的预防。 掌握:菌痢各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依据,菌痢的治疗。,一、概 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指由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 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直肠及乙状 结肠的炎症与浅表溃疡为主要病变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流行。临床特征: 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发热 、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由于志

2、贺菌各组及各血清之间无交叉免疫, 且病后免疫力差,故可反复感染。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志贺氏菌特点,G杆菌 兼性厌氧菌 ,但最适宜于需氧生长 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荚膜及芽胞 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生存力强,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 对消毒剂敏感,二、病 原 学,志贺氏菌属分型,根据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4 群和47个血清型,无交叉免疫痢疾志贺菌(A群) 毒力最强,病情最重 福氏志贺菌(B群) 我国主要,易转慢性 鲍氏志贺菌(C群) 我国较少宋内志贺菌(D群) 病情最轻(欧美国家最多见),志贺氏菌毒素,内毒素:均可产生,引起全身毒血症(发热,休克等) 外毒素:只

3、有痢疾志贺菌可产生,亦称志贺氏毒素 神经毒性 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志贺氏毒素 细胞毒性 肠粘膜细胞坏死肠毒性 类似霍乱肠毒素,水样泻,细菌毒素:包括外毒素与内毒素 外毒素:与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 内毒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细胞毒素: 粘膜的破坏、坏死、脱落、溃疡形成 粘液脓血便 肠 毒 素: 肠壁通透性增加 病初的水样腹泻 神经毒素: 肠壁植物神经、肠道功能紊乱、肠蠕动功能腹痛和里急后重 内 毒 素: 血管活性物质增加 微血管痉挛、缺血性 缺氧、无氧代谢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增加瘀血性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浆外渗、回心血流减少 发热 、休克、DIC、多脏器功能衰

4、竭,志贺菌存在于患者与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加热6010分钟被杀死,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粪便中数小时死亡,但在污染物上可生存10-20天。温度越低,生存时间越长。对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敏感,抵抗力生存能力(宋内福氏鲍氏志贺菌),三、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免疫力不持久,无交叉 免疫,易反复感染或复发 流行特征:地区性:呈世界性分布,发展中国家多见,全球每年志贺菌感染1.63亿,发展中国家占99%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见年龄分布:学龄前儿童及青壮年。约70%患者和60%死亡的患者为

5、5岁以下儿童。,5月上升-89月高峰-10月下降,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 进入肠道 是否发病 细菌侵入肠壁 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见图)肠黏膜炎症反应、 释放内毒素入血, 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 引起发热、毒血症肠黏膜炎症、 严重者导致感染性休克、 坏死和溃疡 DIC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腹痛、腹泻、脓血便,四、发病机制,志贺菌进入机体后是否发病? 取决于三个要素: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痢疾杆菌,外毒素,内毒素,结肠粘膜炎症反应 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结肠粘膜炎症、 坏死、溃疡,腹痛、腹泻、 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肾上腺髓质、 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 网状内皮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

6、, 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畏寒、发热 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五、病理特点,普通型菌痢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严重可累及整个结肠 基本病变: 急性期初期急性卡他性肠炎,随后出现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最后愈合。肠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慢性期-有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肠粘膜不断形成和修复,导致疤痕和息肉形成,少数肠腔狭窄 中毒性-则局部病变轻,全身症状重,多脏器损害,脑水肿、神经细胞变性。部分病例肾上腺充血,肾上腺皮质萎缩。,急性菌痢 假膜性肠炎,假膜,浅表 溃疡,二类七型,急性菌痢(2月) 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1-4天(数

7、小时-7天) 特 点:志贺菌-临床表现较重,而预后大多良好:福氏菌-介于两者之间,排菌时间长,易转为慢性宋内氏-症状较轻,非典型病例多,易误诊或漏诊,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乏力、 纳差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刺激症)腹泻特点:大便次数-10次以上日大便量-少大便性状-稀便粘液脓血便腹部体征: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病 程:治疗干预早,1-2w左右恢复,少数迁延为慢性,(2)轻型(非典型):全身症状:轻,低热或不发热消化道症状:轻,无里急后重腹泻特点:低于10次日,粘液稀便腹部体征:左下腹可有轻度压痛病程:经治疗3-7天痊愈,可转变为慢性

8、,(3)重型:老年、体弱、营养不良者常见,急性起病消化道症状:重,里急后重腹泻特点:30+次日,稀水脓血便,偶尔排出片性假膜。中毒性休克:体温不升,常有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肾功能不全外周循环衰竭:,(4)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a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b特点:起病急骤,发作凶险好发于夏秋季,小儿多见 全身症状重,局部症状轻 可表现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c分型:休克型一周围循环衰竭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可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脑 型一呼吸衰竭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患者可出现头痛、频繁呕

9、吐、烦躁、惊厥、昏迷。混合型一最凶险,死亡率高(90%),两型表现,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定义: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者。,原因,未及时诊治 细菌耐药,福氏菌感染 机体抵抗力差,营养不良,(1)慢性迁延型:无发热,但长期反复腹痛、腹泻、排粘液脓血 便、伴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可长期间歇排菌,(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 后急性发作,但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不明显。 (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菌痢病史,近期(2个月以上)无明显 症状,但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内窥镜检肠粘膜有炎症改变甚至溃疡。,七、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N Hb(慢性) 大便常规 外观

10、:粘液脓血便 镜检:WBC 、RBC、巨噬细胞 病原学检查大便培养+药敏 阳性可确诊、阴性不排除诊断 特异性核酸检测 临床应用较少 免疫学检测 对菌痢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易出现假阳性。,注意点尽早,多次 标本新鲜, 取脓血部分 抗生素应用 之前送检,八、并发症及后遗症,菌血症:多见于儿童,症状重,病死率高 溶血性尿毒综合症:预后较差。有类白血病反应、溶血性贫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 关节炎:累及大关节,激素有效 赖特(Reiter)综合征:男性多见,临表:眼炎、尿道炎和关节炎,其关节炎可数年不愈 神经系统后遗症:小儿脑型中毒型菌痢后可有耳聋、失语、急性心肌炎及肢体痢痪等后遗症,九、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季节 进食不洁食物 菌痢病人接触史 学龄前儿童多见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确诊粪便培养 (志贺菌),在菌痢流行季节,凡突然发热、惊厥而无其他症状的患儿,必须考虑到中毒型菌痢的可能,应尽早用肛试取标本或以盐水灌肠取材作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中毒型菌痢-直肠拭子采便或盐水灌肠取便送检!,十、鉴别诊断,1、急性菌痢 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 其他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赖于大便培养 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集体发病,潜伏期 短,黄色水样便,脐周痛,检出同一细菌或毒素 其他:肠套叠、急性坏死出血性小肠炎,细菌性痢疾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的鉴别,中毒型菌痢,重度中暑 长时间高温环境停留史血常规粪

12、便 脑脊液正常 脑型疟疾 血片或骨髓片找到疟原虫 流行性乙型脑炎 脑脊液检查病毒性IgM 中毒型肺炎 病前多有受凉史,多伴感染性休克肺炎症状与体征,胸部X光片提示肺部感染证据。无典型肠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粪便(包括肛试)检查无特殊发现。,2、中毒性菌痢休克型:与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可通过血培养鉴别脑型:乙脑特异性IgM阳性,3、慢性菌痢:结肠癌及直肠癌:进行性消瘦,病检 慢性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 大便检查克罗恩病: 无致病菌,抗菌素无效,肠管呈铅管样改变,十一、预 后,急性菌痢:预后良好,一周产生免疫,二周左右可痊愈,少部分转为慢性或带菌者 中毒性菌痢:预后差,病死率高,少数发生

13、中毒性 脑病,遗留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 慢 性:不易根治免疫力低,儿童或老年人病死率高 影响因素:免疫状态 感染菌型临床类型治疗情况,治 疗,1、急性菌痢(1)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 连续2次阴性卧床休息:饮 食: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 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呼吸及瞳孔变化,(2)抗菌治疗(3 -天)A.喹诺酮类 如环丙沙星、氟哌酸及氧氟沙星等,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干扰DNA合成而致细菌死亡 有较强的杀菌活性,抗菌谱广 口服后吸收完全,体内分布广,多数经肾脏排出,半衰期较长,副作用大多轻微 成人菌痢首选,孕妇、儿童及哺乳期妇

14、女一般不用,B.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 如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及头孢噻肟钠等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二代者弱,但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副作用少,基本无肾毒性,经静脉使用,可发生过敏反应,价格贵。阿奇霉素:1-1.5 qd po1-5d,C. 小檗(nie)碱(黄连素)减少肠道分泌作用同抗生素同时使用用法:0.10.3 Tid po7d,D.磺胺药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如与甲氧苄氨嘧啶(TMP) 合用,则使叶酸代谢双重遭到阻断,如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coSMZ)片剂。具广谱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口服吸收完全,血浓度高,组织分布广,SMZ脑膜通透性好,主要在肝脏代谢灭活。有严重肝病,肾病,磺胺过敏,白细胞减少症者忌用近年来耐药菌已见增多。,严重肝、肾病、磺胺过敏及白细胞明显减少者忌用!,推荐方案,抗生素 用法 疗程,一线:环丙沙星 0.5 bid po 3d,二线:匹美西林 0.4 qid po 5d,头孢曲松 25g qd im 25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