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ⅲ)含解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695678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ⅲ)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ⅲ)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ⅲ)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卷ⅲ)含解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国卷 3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 1 -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

2、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 错误。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

3、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 正确。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 正确。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全国卷 3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 2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正确。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同时能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某些过程。需要指出的是,选项 D 中的牺牲阳极的

4、阴极保护法,实际指的是形成原电池的保护方法。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4 g 镁与 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 1 mol 重水与 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 21D. 1 mol 乙烷和 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结构,需要先分析该物质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或组成的情况,再结合题目说明进行计算。详解:A1 个 Mg 原子中有 12 个质子,1 个 Al 原子中有 13 个质子。24g 镁和 27g 铝各自的物质的量都是 1mol,所以 24g 镁含有的质子数为 12mol,27g 铝含有的质子的物

5、质的量为13mol,选项 A 错误。B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 Xg,则氧气(O2)的物质的量为mol,臭氧(O3)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2=mol 和3=mol,即此时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一样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 8 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选项 B 正确。C重水为,其中含有 1 个中子,含有 8 个中子,所以 1 个重水分子含有 10个中子,1mol 重水含有 10mol 中子。水为,其中没有中子,含有 8 个中子,所以 1 个水分子含有 8 个中子,1mol 水含有 8mol 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比为 10:8=5:4,选项

6、 C 错误。D乙烷(C2H6)分子中有 6 个 CH 键和 1 个 CC 键,所以 1mol 乙烷有 7mol 共价键。乙烯(C2H4)分子中有 4 个 CH 键和 1 个 CC,所以 1mol 乙烯有 6mol 共价键,选项 D全国卷 3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 3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中含有的各种粒子或微观结构的问题,一般来说先计算物质基本微粒中含有多少个需要计算的粒子或微观结构,再乘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结果。3. 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B.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与氯化氢反应

7、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D. 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应该先确定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或特定结构(苯环等非官能团) ,再根据以上结构判断其性质。详解:A苯乙烯中有苯环,液溴和铁粉作用下,溴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所以选项 A 正确。B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 B 正确。C苯乙烯与 HCl 应该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是氯代苯乙烷,选项 C 错误。D乙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得到聚苯乙烯,选项 D 正确。点睛:本题需要注意的是选项 A,题目说将苯乙烯与液溴混合,再加入铁粉,能发生取代,这

8、里的问题是,会不会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和液溴是可以发生加成的,但是反应的速率较慢,加入的铁粉与液溴反应得到溴化铁,在溴化铁催化下,发生苯环上的氢原子与溴的取代会比较快;或者也可以认为溴过量,发生加成以后再进行取代。4. 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 H2时,加几滴 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 用标准 HCl 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 Na+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全国卷 3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 4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

9、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 C 正确。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 D 正确。点睛:本题选项 B 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 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 pH=3.14.4) 。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 pH 约为 5.6) ,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

10、,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5. 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 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 Li2O2-x(x=0 或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Li2O2-x=2Li+(1)O2【答案】D全国卷 3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 5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应该先根据题目叙述和对应的示意图,判断出电

11、池的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的反应要求进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网详解:A题目叙述为:放电时,O2与 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选项 A 错误。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 ,选项 B 错误。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该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选项 C 错误。D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电池的正极反应应该是 O2与 Li+得电子转化为 Li2O2-X,电池的负极反应应该是单质 Li 失电子转化为 Li+,所以总反应为:2Li + (

12、1)O2 Li2O2-X,充电的反应与放电的反应相反,所以为 Li2O2-X 2Li + (1)O2,选项 D 正确。点睛: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可充电电池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还可以直接判断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而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本题明显是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所以通氧气的为正极,单质锂就一定为负极。放电时的电池反应,逆向反应就是充电的电池反应,注意:放电的负极,充电时应该为阴极;放电的正极充电时应该为阳极。6. 用 0.100 molL-1 AgNO3滴定 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 Ksp(AgCl

13、)的数量级为 10-10全国卷 3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 6 -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Ag+)c(Cl-)=Ksp(AgCl)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400 molL-1 Cl-,反应终点 c 移到 a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500 molL-1 Br-,反应终点 c 向 b 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应该从题目所给的图入手,寻找特定数据判断题目中的沉淀滴定的具体过程。注意:横坐标是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纵坐标是氯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详解:A选取横坐标为 50mL 的点,此时向 50mL 0.05mol/L 的 Cl-溶液中,加入了

14、 50mL 0.1mol/L 的 AgNO3溶液,所以计算出此时溶液中过量的 Ag+浓度为 0.025mol/L(按照银离子和氯离子 1:1 沉淀,同时不要忘记溶液体积变为原来 2 倍) ,由图示得到此时 Cl-约为 110-8mol/L(实际稍小) ,所以 KSP(AgCl)约为 0.02510-8=2.510-10,所以其数量级为 10-10,选项A 正确。B由于 KSP(AgCl)极小,所以向溶液滴加硝酸银就会有沉淀析出,溶液一直是氯化银的饱和溶液,所以 c(Ag+)c(Cl-)KSP(AgCl),选项 B 正确。C滴定的过程是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所以滴定的终点应该由原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决定,将 50mL 0.05mol/L 的 Cl-溶液改为 50mL 0.04mol/L 的 Cl-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 0.8 倍,所以滴定终点需要加入的硝酸银的量也是原来的 0.8 倍,因此应该由 c 点的 25mL 变为 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