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17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95010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X 页数:11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17张ppt) 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17张ppt) 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17张ppt) 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17张ppt) 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17张ppt) 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17张ppt)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17张ppt) (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高考生物 (新课标专用),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 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五年高考,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营养级判断等知识。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 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 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 方法技巧 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处于食物链的第

2、一营养级。,2.(2015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 D 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 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 解题关键 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解题关键。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

3、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等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理 解能力,难度适中。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3.(2014海南单科,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 D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 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4.(2014海南

4、单科,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 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答案 B 分析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需要参考生物个体的大小。第一、二营养级分别是栎 树(体型很大)和昆虫,所以第二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于第一营养级的,A错误;与第二营养级生 物相比,第三营养级生物含有的能量少,并且生物个体较大,所以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少于第 二营养级的,同理可知蛇的数量会更少,故选B。,5.(2018课标全国,3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

5、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 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 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 ,通常植物根系对N 的吸收是通过 运 输完成的。,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 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活垃圾的处理、物质运

6、输等知识。(1)蚯蚓为 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 机物。蚯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2)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需考 虑分解者的种类、待分解垃圾的性质以及分解者分解垃圾时所处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植 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 等无机盐离子。,6.(2017江苏单科,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 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 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

7、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 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 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答案 (8分)(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 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8、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等的相关知识。(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 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该公园生物群落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由于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又存在捕食 关系,故它们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声音属物理信息,因为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所以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其卵块的密度。(4)水草腐烂后,一些浮游生物 会对其进行分解而最先快速增殖。(5)蛙类可被蛇类和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生物捕食,同时猛 禽又可捕食肉食性鱼类、蛇类和鼠类等生物

9、。 易错警示 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看出在岸边最好用等距取样法调 查卵块密度;水草腐烂后,最先快速增殖的生物应是水中属于分解者的一些浮游生物。,7.(2015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 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 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 费者。,答案 (1)间接(1分) (2)CO2 生

10、产者 分解者 C(每空2分,共8分),解析 (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 者和大气中的CO2(无机环境),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 消费者。 解题关键 根据单双箭头判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CO2是解题关键。,8.(2014课标,31,9分,0.587)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 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 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1、(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 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 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 (9分)(1) (3分) (2)捕食(1分) 消费者(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 (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 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2)从食物

12、网可知 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9.(2013全国,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 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 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

13、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 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 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 中属于 。,答案 (1)浮游植物B(2分) 食物(1分) 氧气(或溶解氧)(1分) (2)浮游植物B(1分)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每空2分,共6分),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相关知识。由题中信息可知,此三个优势种构成的食物 链为: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浮游植物B能进行光合作用,施肥能为

14、浮游植物B提 供光合作用必需的矿质元素(无机盐),因而向池塘中施肥使浮游植物B的数量增加;鳙鱼与池 塘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野杂鱼为竞争关系,两者将争夺空间、食物、氧气等资源。(2)鳙鱼数 量减少,短时间内将引起浮游动物A数量增加和浮游植物B数量减少。(3)若池塘施肥过量,浮 游植物大量繁殖,其死亡量随之增加,导致分解者活动增强,消耗了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最终 使鱼类和浮游动物大量死亡。,10.(2011课标,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 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 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

15、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 弱、不变)。,答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 (3)增加 (4)减弱,解析 (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人捕食狐且人和狐又捕食野兔,故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 捕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 (2)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绘出如下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

16、5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 斗争强度增大。 (4)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到的是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随着患病个体不 断被淘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减弱。,11.(2011全国,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 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 、 、 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 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 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