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5692373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9.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常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常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常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常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蔡 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1.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和治疗原则2. 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心电生理诊断方法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3. 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4.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病例,内 容,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末鞘浦肯野纤维网,心脏传导系统,心脏的冲动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的传导系统。所谓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异常,几乎见于所有人。有心脏疾病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冲动形成异常1、

2、自律性增高2、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1、传导阻滞2、折返(reentry),按发生时心率快慢分类快速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按心律失常发生原理分类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的分类,一、冲动的形成异常(一)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停搏(二)异位心律 1. 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逸搏心律(房性、交界区性、室性)2. 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交界区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区性、室性);心房扑动、颤动;心室扑动、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一)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二)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

3、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三)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快速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房性 交界性 室性 心动过速:窦性 房性 交界性 室性 扑动:房扑 室扑 颤动:房颤 室颤,期前收缩 (premature contraction),房性期前收缩 交界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tachycardia),窦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交界性心动过速(AVNRT, AVRT) 室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4、及室内传导阻滞 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和室性逸搏心律,心律失常的原因,器质性心脏病 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 心脏以外的疾病 自主神经异常,心律失常的症状,主要取决于: 心率 心律 基础心脏病 心律失常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食道心房调搏 心内电生理检查,心律失常的治疗,病因、病理治疗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1),类:阻滞Na+通道a:奎尼丁(APD)b:利多卡因、慢心律(APD)c:心律平(APD) 类:-B 类:K+通道阻滞剂 类:CCB,其它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洋地黄ATPMgSO4KCl,非药物治疗,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5、治疗室上速,食道调搏-治疗室上速, 电复律-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及快速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s),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病因包括心脏外疾病及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有心悸不适,特征: 1.于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P-R间期0.12秒 2.P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房性前期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特征: 1.提前出现的正常的QRS波群,

6、其前面有逆行P波,P-R 间期6个月) 发生原因:器质性心脏病、心脏以外的疾病、特发性(孤立性) 心室率快慢:快速性房颤(心室率110次/分),房颤的发生机制,折返机制 主导环学说 异位局灶自律性增高 预激合并房颤,房颤的治疗,病因治疗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类 预防复发 复律: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电复律 抗凝:预防栓塞 治愈:RFCA,房颤的抗凝治疗,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应长期抗凝治疗 一般主张口服华法令,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 2.03.0之间 不宜用华法令者改用阿斯匹林,每日300mg 警惕抗凝药物的出血并发症,预激合并房颤,房颤经旁路前传 容易出现室颤

7、QRS波形态多样 禁用:洋地黄、 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等 减慢心室率:心律平、胺碘酮 首选(终止):电复律 治愈:RFCA,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自发的连续三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室速 分非持续室速(发作时间30秒)和持续性室速 室速属恶性心律失常,常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或致死,需处理,室速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 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QT间期延长综合征 少数为特发性室速,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速心电图特征,连续三个以上的室早 QRS宽大畸形,常超过0.12秒 心室率为100250次/分,节律规则 P波与QRS无关系(室房分离)

8、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确诊室速的重要依据),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特征: 1.为一系列快速、基本整齐的QRS波群(频率150200次/分) QRS波群时间0.12秒 2.如见到与QRS波群无关的P波、或心室夺获或 室性融合波,则诊断明确 图中箭头所示为心室夺获,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图示一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作室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 ORS波宽大畸形,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补钾,补MgSO4 利多卡因、胺碘酮、异搏定、-B 电复律 手术 RFCA ICD,室扑室颤 (ventricular flutter

9、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无血压、脉搏,无心音 病因同室速 除颤,ICD置入,射频消融治疗的机制,高频交流电 电极头与组织界面电热效应,使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温度可人为控制,有效的温度为50-80,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的机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发展简史,1968年-外科手术阻断旁道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979年EPS中-直流电复律意外阻断病人的房室传导,1982年,Scheinman和Gallagher首先使用高能直流电消融房室结,1985年,

10、Huang等报道了射频电流能源消融房室结的实验方法,1987年成功应用临床,程序电刺激仪 射频仪 多导生理仪 电极导管 介入治疗室全套设备,仪器设备,经严格培训的电生理医师、技师、护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心内电生理检查,RVA,CS,HIS,HRA,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心内电生理检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RAO,RV,ABL,CS,HIS,HIS,RV,LAO,CS,ABL,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消融靶点多采用解剖定位;应结合心内点激动定位,CS,RV,RAO,HRA,HIS,ABL,LAO,AVRT的消融成功率99%,复发率1%,大多再次消融成功 AVNRT的消融成功率99%以上,复发率低于2% 并发症可有: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出血、血栓栓塞、冠状动脉损害等;我国统计总的并发症发生为1.8% 成功率极高 风险很小,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病因,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及睡眠状态 心外因素:颅内病变、严重缺氧、低温、甲减,阻塞性黄疸 心脏因素: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药物因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胺碘酮及心律平,特征: 窦性P波频率60次/分. 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