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专用)2018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_专题五_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77557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专用)2018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_专题五_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新课标专用)2018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_专题五_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新课标专用)2018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_专题五_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新课标专用)2018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_专题五_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新课标专用)2018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_专题五_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专用)2018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_专题五_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专用)2018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_专题五_公民的政治生活课件(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公民的政治生活,高考政治 (新课标专用),1.(2016天津文综,2,4分)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秩序是广大民 众的共同心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 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表明 ( ) 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 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考点一 我国的国家性质,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A 与材料无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该草案后向社会

2、公众征求意见,与政府无关,B不选。公民通 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民主监督,D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该草案后向社会 公众征求意见,充分说明了C正确。,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五年高考,2.(2015福建文综,25,4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公开征求意见 “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三审”。此过程 表明 ( )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 B. C. D.,答案 D 题干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以不符合题意。错误,全国人

3、大常委会不具有 最高决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决定权。符合题意。,3.(2015安徽文综,4,4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 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 )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 B. C. D.,答案 C 民主具有阶级性,故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故错。应 选C。,4.(2013广东文综,30,4分)卢梭说过,一切法律

4、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 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公民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B.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 C.法律是人民意志的直接反映和载体 D.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政治素质的内涵,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B 题干中卢梭的话强调了公民对法律认同的重要性,B正确切题,故选B。A错,增强公民 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C错,忽视了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阶级性。题干体现不出 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政治素质的内涵,不选D。,1.(2016课标,17,4分)某省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单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该省各级政府在 组织相关

5、职能部门开展职权审核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对于社会反 映强烈的权力事项,通过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见。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 ( ) 是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 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 是履行政府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 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A. B. C. D.,考点二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答案 B 本题考查公民的权利、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等知识。解答本题要抓住“让 公众参与”这一关键信息,这是政府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有助于公众了解权力清单的制 定,增强其参与的热情,从而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改革发展,故正确;让公众参与权力清 单的

6、制定,是政府坚持民主决策的表现,不是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举措,与题干无关;让公众参 与权力清单的制定,重点强调公众的权利,不强调政府履行法定职责,故排除。故正确答案 为B。,知识拓展 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 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 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疑难突破 本题的难点在于排除。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确有利于完善立法 体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公民的政治权利不仅包括知情权、表达 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包括选举

7、权和被选举权。显然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与保 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无关,故夸大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 应排除。,答案 D 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主要反映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不涉及立法权力边界问题,故不选。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并不能保障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故不选。“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也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不仅能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而且能使公民有更多机

8、会有序参与立法,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3.(2013课标,16,4分,0.292)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 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 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 ) 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 B. C. D.,答案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居民身份证法的修改体现了其履行职权,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 服务水平;“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体现了公民的义务,“加大对泄

9、露公 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正确。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既没有扩大 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又不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故错误。,疑难突破 本题是2013年全国课标卷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道题。题干中“增加”指纹信息、 “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很容易使学生误选。因此,突破本题的关键在 于正确认识题肢。增加指纹信息、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只是使人民当 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切实的维护,并没有“扩大”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公民的权利是由法 律确定的,不能说某个具体的事件就扩大了公民的权利范围。,4.(2017北京文综,29,4分)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

10、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 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总则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民法总则的评论,正确的有 ( ) 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尊重 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不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人身和财产权利会得到更多保障,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民法总则的颁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A. B. C. D.,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D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治国等知识。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现 了对公民民事权利的尊重,而不是民主权利,说法错误。由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对未成年人 要特别保护,符合法律面前一律

11、平等的原则,另外,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司法和守法的平等,不包 括立法平等,说法错误。人身和财产权利得到更多保障,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激发社会活 力,正确。民法总则的颁行,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正确。,5.(2017天津文综,1,4分)在2016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针对较为普遍的人户分离现象, 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记的办法,并通过网络实 施选民资格转移,方便选民就近登记。这一做法 ( ) A.扩大了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 B.确保了选举结果体现每个公民的意愿 C.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D.发挥了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

12、和监督,答案 C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民主选举等知识。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 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 的民主权利。材料中“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 记的办法”方便了选民行使选举权,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故选C。此举和选民直接选举 的范围无关,A不选。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未涉及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D不选。,误区警示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基本政治权利,但不是基本权利; 另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个特定概念;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 的基础

13、和标志,而不是参与民主决策。,6.(2017江苏单科,13,2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地 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 权。这是因为 ( ) A.人大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B.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各项工作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全体公民管理国家的基础,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各地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切实 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缘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性,C正确切题。人大代表的产 生方式有两种,即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14、,A错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但并不管 理国家各项工作,B错误。并非全体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错误。,误区警示 解答本题要准确把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人大代表 的职权等相关知识点,否则易误选失分。,7.(2017江苏单科,15,2分)某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对我国地方财政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 其中,2011年以来31省份财政透明度平均分如图所示。该图反映了 ( ) A.政府权威不断增强 B.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公民的监督权不断扩大 D.公民知情权进一步落实,答案 D 由图可知,2011年以来31省份财政透明度平均分逐年提高,这进一步落实了公

15、民的知 情权,D正确切题。A、B与材料所反映的主旨不符,故不选。C说法错误,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 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8.(2015天津文综,2,4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 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这意味着 ( ) 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 B. C. D.,答案 D 材料强调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靠人民维护,体现了;人民权 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说明了;说法错

16、误,在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意志; 与材料无关。故正确答案选D。,9.(2015浙江文综,31,4分)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 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 (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 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 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A. B. C. D.,答案 A 所说的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是错误的,排除。改革基本养老保险 制度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经济权益,而不是政治权利,排除。正确切题,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