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65308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企第一章、企业业内部危内部危险险源辨源辨识识与与风险评风险评价价 一、编制依据: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 控制管理规定 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危险源辨 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原则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程序,覆盖企业的生产 经营活动等全过程。根据规范标准,由安全监督部门确定危害因素的 辨识方法,组织各部门按照规定要求发动全体员工识别危害因素。 1、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2、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 三、辨识内容包括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 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 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 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 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质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 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 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 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 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 误运转和误

3、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 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害因素分类(二选一) 1.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危害 因素要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共分 为六类: 1 物理性危害因素: 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 力集中、

4、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 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 磨损严重等。 b.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 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设备电机无防护罩、动火作业安全 距离不够等。 c.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等。 d.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 声);如:手风钻、空压机、气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等。 e.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 动);如

5、:空分空压机轴振动、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等。 f.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 射线、 射线、 粒子、 粒子、质子、中子、 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 高压线、变电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电磁辐射和经常使用电子仪器、 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电磁辐射。金属放射源辐射等。 g.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 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如:高速运转的机泵、 粉碎机、给料机等运动的危害。 h.明火;如喷灯、融化沥青等明火作业。 i.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 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

6、粒。 j.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 温物质);液化气、丙烯、氮、氧气泄漏等。 k.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煤粉、 二氧化硅粉尘等。 l.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 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 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 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m.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 清、其他信号缺陷);如铁路道口、危险化学品装卸站台信号指示或标 识缺陷等。 n.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

7、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 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如易燃易爆场所和重大危险源警示标志 缺陷等。 o.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害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 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氢气、液化气、瓦斯等。 b.自燃性物质;如:褐煤等。 c.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 其他有毒物质);如:硫化氢、催化剂、化验试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 毒气等。 d.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 性物质);如:液体烧碱、盐酸、硫酸等。 e.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害因素

8、 a.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如过期腐烂的食物、 蔬菜、水果等。 b.传染病媒介物。 c.致害动物。 d.致害植物。 e.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危害因素 a.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 负荷超限)。 b.健康状况异常。 c.从事禁忌作业;如:高血压、心脏病不能从事高处作业或特种设 备作业等。 d.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e.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f.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害因素 a.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b.操

9、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c.监护失误。 d.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害因素 2.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危害因素要参照事 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 20 类。 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 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 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 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电瓶 车、厂内机动车客货混载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等。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

10、、切 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 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 起的伤害等。 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 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等。 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 事故等。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 淹溺等。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 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 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等。 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11、,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 成的火灾等。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 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 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等。 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 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 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 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等。 冒顶片帮:指隧道、洞室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 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 发生,简称冒顶片帮。 透水:指矿

12、山、地下隧道、洞室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 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 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 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 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指压 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 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 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

13、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 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 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 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 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 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五、评价范围及方法 (一)评价范围 1.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 常规和异常活动。 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 所有进入作业

14、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 作业场所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二)重点风险评价对象 1. 新、改、扩建项目的施工作业。 2. 装置开停工。 3. 大修、抢修及日常检修施工作业。 4. 危险物品的储存、装卸、搬运和使用。 (三)风险评价方法 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 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 价方法。能够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 D=LEC D:风险等级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5、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将 D 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 分,若 D 值大于或等于 70 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L、E、C、 D 的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

16、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0 人以上死 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 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39 人死亡),或 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少人死亡(12 人死亡) ,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1引人注意,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 生要求 根据风险值 D 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大于 320 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160320 二级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70160 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70 四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 20 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2.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采用安全检查 表(SCL)法 是由一些有经验的、并且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