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虫纲医学ppt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4550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X 页数:98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孢子虫纲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孢子虫纲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孢子虫纲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孢子虫纲医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孢子虫纲医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孢子虫纲医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孢子虫纲医学ppt(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孢子虫纲 (Class Sporozoa),病来如山倒!,民 谣,“疟疾蚊子传, 吃药不要钱。 药是上级发, 关心咱社员。 八天服八次, 防治以后患!,一、疟原虫 历 史,疟疾是最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 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战、发热和出汗。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有关疟疾的发热症状描述的第一次文献记载是公元前1500年,在我国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脾寒”、“瘴气”等。,历 史,到十九世纪末,人们普遍认为得疟疾是由于呼吸了“坏空气” bad air (mal-aria) ,而且与潮湿

2、的气候有关。 许多人致力于在潮湿地区寻找致病因素。现在我们知道是传播疾病的蚊子住在这些潮湿的地方。 疟疾研究第一个突破是发现红细胞中的病原体。,疟疾研究中的重要发现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1907年,1902年,1880年,发现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 1885年,区分了几种疟原虫,并观察到虫体的变化与发热寒战周期有关。,1897年,报告了在喂食疟疾病人的按蚊的胃壁观察到疟原虫卵囊,提出蚊子传播疟疾。,Charles Laveran,Ronald Ross,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3、) 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P.m.) 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P.f.) 卵形疟原虫(P. ovale,P.o.)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病例。,形 态,在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依据。 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 细胞膜、质、核。 瑞氏Wright或姬氏Giemsa染色: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蓝色,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产物 疟色素呈棕黄色。 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1.间日疟原虫,三期六种形态 滋养体期(trophozoites):早、晚期滋养体(ring form and developing tr

4、ophozoites) 裂殖体期(schizonts):未成熟、成熟裂殖体(immature and mature generating merozoites) 配子体期(gametocyte):雄、雌配子体(microgametocytes and macrogametocytes),(1)滋养体(trophozoite)期,Fig. 1: normal red cell; Figs. 2-6: ring stage parasites (young trophozoites),1)早期滋养体 环状体,胞质环状,呈蓝色,直径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中间为大空泡。 红细胞内通常只寄生1个疟原虫

5、。 细胞核1个,点状,呈红色,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 早期滋养体又称为环状体(ring form)。,Thin blood film Giemsa stained,ring form,红细胞,胞 核,胞 浆,环状体,早期滋养体-环状体,2)晚期滋养体 大滋养体,经810小时,虫体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增大,伸出伪足,胞质增多,常含气泡,出现棕黄色颗粒 疟色素(malarial pigment) 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红细胞膜上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Schffners dots),Trophozoit,胞核,胞浆,疟色素,红细胞,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阿米巴样体,伪足活动增加

6、,虫体有空泡,(2)裂殖体期(Schizonts),Figs.:increasingly mature schizonts,1)未成熟裂殖体,约经40小时,虫体继续增大,伪足和空泡消失,虫体变圆,核开始分裂 分裂成2-10细胞核 薛氏小点更明显 疟色素开始集中 受染RBC 变大、颜色苍白、形态不规则,红细胞,胞核,疟色素,胞质,未成熟裂殖体 Immature Schizont,2)成熟裂殖体 Mature schizonts,核继续分裂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胞质分裂,包围核形成相应数目的裂殖子。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疟色素集中成堆,Mature schizont,红细胞,胞

7、核,疟色素,胞质,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 在血液中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成熟裂殖体,P. vivax 成熟裂殖体荧光素染色,(3)配子体,疟原虫经过几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雌性配子体(female gametocyte, 即 macrogametocyte)或雄性配子体(male gametocyte, 即 microgametocyte)。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疟色素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核1个。,1)雌配子体大配子体,圆形或卵圆形,虫体较大,占满胀大

8、的红细胞。 胞质致密,色深蓝。 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疟色素分散。,2)雄配子体小配子体,圆形,虫体较小,胞质淡蓝色 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 疟色素分散,Male gametocyte,雄配子体,Female gametocyte,雌配子体,2.恶性疟原虫,(1)滋养体 1)早期滋养体 环状体,细胞质环状,呈蓝色 环小而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 。 核1个,但2个常见,呈红色。 红细胞常含2个或2个以上疟原虫。 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 ,呈“鸟飞状”。,2)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 体小结实,圆形,不活动 胞质深蓝色 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 原虫此时

9、开始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2)裂殖体 1)未成熟裂殖体,虫体似大滋养体,但核分裂成多个; 疟色素集中; 外周血难见到。,2)成熟裂殖体,裂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则 疟色素集中成一团 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至3/4 外周血难见到,(3)配子体 1)雌配子体,新月形,两端较尖 胞质深蓝色 核小而致密,深红色,常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2)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质色淡蓝 核大而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 疟色素黄褐色,小杆状,在核周围较多,蚊吸血注入子孢子,红外期,红内期,蚊吸血吸入子配子体,生活史,1. 感染期:子孢子 2.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

10、盘 3. 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 4. 人体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5. 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 6. 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生活史,人疟原虫的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蚊(终宿主)做宿主,并经历世代交替。 1在人体内发育 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和配子体形成。 2在蚊体内发育 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 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即孢子增殖。,迟发型子孢子,速发型子孢子,红外期裂殖体,红外期裂殖子,雄配子体,雌配子体,裂殖体,大滋养体,裂殖子,雄配子体,雌配子体,合子,动合子,卵囊,子孢子,疟 原 虫

11、生 活 史,人体内,按蚊体内,肝细胞内,红细胞内,休眠体,被吞噬,雄配子,雌配子,环状体,(1)红细胞外期 (exo-erythrocytic,stage),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迟发型子孢子与疟疾的复发有关。 速发型孢子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肝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M吞噬,一部分则侵入RBC内发育。,红外期 肝细胞内裂殖体,(2)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及配子体的形成,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

12、侵入RBC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 基本过程:环状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侵入健康RBC ,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RBC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 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h/代;三日疟72h/代;恶性疟36-48h/代。,2.在蚊体内的发育,配子生殖 有性生殖,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 配子体形成配子(male gamete)或称小配子(microgamete)。 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配子(fe

13、male gamete)或称大配子(macrogamete)。,雄配子形成(exflagellation),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丝,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出丝现象,即配子形成。 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即配子(male gamete)或小配子(microgamete)。,动合子(ookinete),配子受精,形成圆球形的合子(zygote)。 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能活动的动合子(ookinete)。,卵囊(oocyst),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蚊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oocyst),卵囊也称囊合子。,孢子增殖 无性生殖

14、,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 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子孢子(sporozoite)形成,呈梭形,(1015)m1m。 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巴钻入蚊体组织。 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 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 雌性按蚊饱餐人血。,生活史特点:宿主转换和世代交替现象,子孢子小滋养体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 囊合子 裂殖子 动合子 小滋养体 合子 大滋养体 (雌、雄)配子配子体裂殖子成熟裂殖体 未成熟裂殖体,蚊体内的发育(终宿主),肝内期发育时间:Pv8天,

15、Pf6天;红内期发育时间: Pv48小时,Pf3648小时,致病性,周期性裂体增殖是疟原虫致病的基础。 潜伏期: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症状的时间。疟原虫在潜伏期内增殖到一定数量,疟疾才会发作。 恶性疟潜伏期727天;三日疟1835天;间日疟短潜伏期株1125天,长潜伏期株612个月或更长。 输血感染诱发疟疾潜伏期一般较短。,1.发作: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引起机体寒战、高热和出汗的典型症状,称疟疾发作。发作原因:红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液,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