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汇报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64389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知识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知识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医知识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医知识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医知识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知识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知识汇报(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医 药 知 识培训汇报宁津中医院护理部 2014.11,汇报内容,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针灸、推拿 中医养生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与环境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北谓之阴 阴阳与四季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阴阳与人体 腹为阳背为阴,阴阳五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的生克关系,藏象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例:脾主运化、主统血 称“脾为后天之本”,中医诊断学,汗出 自汗:经常日间不因热等原因而汗出不止,活动更甚。多见于气虚证、阳虚证。 盗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 绝汗:在病情危

2、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常为亡阴或亡阳的表现。,望舌(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足三阴经、心经连于舌 原理: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边属肝胆,舌根属肾 舌质(苔):正常为淡红舌,薄白苔 病理:淡白,主虚证;红绛舌主热证;青紫 舌主瘀 。,脉诊 常用寸口诊法 定位:手腕部挠骨茎突(腕后高骨)内侧挠动脉搏动处,中指定为“关”,食指为“寸”,无名指为“尺”。 诊者以右手搭病人左手为宜,中药、方剂,中药配伍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相须 如:麻黄与桂枝配伍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 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

3、以提高主药的功效-相使 。如: 黄芪:健脾益气,利尿消肿;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利尿作用。,相畏、相杀-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半夏畏生姜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人参 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中医有十八反、十九畏。,先煎后下 先煎: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毒副作用较强先煎,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后下(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大黄久煎后泄下作用明显降低。,药物举例 生姜、附子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亡阳、阳虚)与人参合

4、用大补元气。,方剂,方剂内容(略),中医护理技术,大椎穴刺络放血并拔罐,治疗高热 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剂量3-4mml血加0.2mml抗凝剂足三里 痤疮、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加夹脊穴局部的治疗作用) 脐疗 操作方法及功效 灸肚脐治疗妇科病 长蛇灸(火龙灸)局部督脉治疗妇科病(尤以风寒湿痹症者见效,天宗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乳腺增生;点刺少商治疗咽喉肿痛;点刺耳尖治疗目赤肿痛;点刺太阳治疗头痛。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少商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少商穴位于人体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腧穴的远

5、治作用 后溪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可配人中) 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腰椎委中求;心胸寻内关,脏腑三里留点刺放血,腧穴的特殊作用之良性双向调整作用 天枢 便秘时刺天枢有缓解作用,腹泻时有治疗作用(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寸)。内关 心动过速时针刺有减缓作用,心动过缓时针刺其有加快心率的作用。 发热时针刺内关有降白细胞的作用,化疗时又升白细胞的作用。(内关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耳针-耳穴压豆 可解耳朵的解剖结构,耳朵与人体对应的部位与头面部相对

6、应的穴位-耳垂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凹沟,对耳轮和耳轮之间 与躯干和下肢相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体部 与内脏相对应的耳穴-耳甲腔 与消化道相对应的耳穴-耳轮脚周围,耳穴压豆注意事项 1、施术部位防止感染 2、紧张疲劳虚弱患者以卧位防晕针 3、湿热天气,耳穴压豆时间不宜过长,耳穴压豆2-3天,耳穴埋针1-2天。 4、留豆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 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5、耳穴刺血施术时,避免接触患者血液。 6、妊娠期患者禁用耳针,中医养生,中医体质养生 1、九种体质 阳虚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血虚体质、血瘀体质、阳盛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 2、宜食食物:阳虚体质 枸杞、乌梅、桑椹

7、;气虚体质: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小米、大枣等;阴虚体质:肉桂、肉蔻、鸡肉、羊肉等;血虚体质:大枣、木耳、荔枝、鸡肝等;血瘀体质:桃仁、红花、山楂;阳盛体质:栀子、连翘、清淡饮食多食蔬菜如芹菜、菠菜藕等;痰湿体质:薏苡仁、茯苓、陈皮等 气郁体质 : 桔子、佛手、白萝卜 3、产后乳汁少:黄芪20-30g,通草10g可煎服也可包起来炖鸡、炖排骨,中医四季养生 中医精神养生(三季人),中医护理方案,目前执行的33个病种的护理方案要求下月起全面执行,科室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本病种可以执行的中医护理技术,辩证分型(和临床一致)本型的辩证施护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此外执行此中医护理技术的作用,注意事项,穴位定位,希望各科室及时予以准备并培训,在技术的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应用(解释作用尤对第一次执行者,沟通很重要),穴位定位一定要准确,中医护理一定要形成一个特定的理论体系,而不是盲目、欺骗。 (在临床工作中要总结出自己的经验(这个技术用上效果怎么样,只有亲自接触临床的人才了解。) 中药湿敷治疗静脉炎、冰硝散(冰片10g+芒硝一袋,治疗水肿、下肢及阴囊水肿),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