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练习课件2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3821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练习课件2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练习课件2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练习课件2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练习课件2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练习课件2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练习课件2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练习课件2新版浙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要点分类练,规律方法综合练,第4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分类练,拓展培优,1分子很小,一般需要借助哪个实验器材才能观察到( ) A放大镜 B平面镜 C光学显微镜 D扫描隧道显微镜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 C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个水分子 D自然界有很多种分子,知识要点分类练,知识点 1 认识分子,第1节 物质的构成,D,C,3用放大镜观察一块蔗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放大镜下,我们看到了蔗糖分子 B我们看到的是放大的蔗糖,不是它的分子 C把蔗糖碾碎后,我们能看到蔗糖分子 D蔗糖的水溶液中,没有蔗糖分子,第1节 物质的构成,B,知识点

2、 2 分子的特点,第1节 物质的构成,4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100 mL的酒精和100 mL 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 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 A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A,第1节 物质的构成,解析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用素描笔在纸上画的线,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说明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将100 mL的水和100 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

3、积小于200 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空隙,才会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5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第1节 物质的构成,C,解析 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6下列有关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雾霾天气时有大量极细

4、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构成墨水的分子在运动,第1节 物质的构成,D,7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第1节 物质的构成,C,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很小 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第1节 物质的构成,B,9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相对的两边上。

5、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中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第1节 物质的构成,D,10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_、原子等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_;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气体的_(填“大”或“小”)。,第1节 物质的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解析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是一种扩散现象,这种现象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固

6、体分子排列最紧密,液体分子排列较紧密,气体分子排列最稀疏,所以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要比气体的小。,11图所示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最后,上、下两瓶气体颜色_,此现象说明_。当两瓶气体混匀后,分子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第1节 物质的构成,变浅,相同,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继续,规律方法综合练,第1节 物质的构成,12一群蜜蜂飞入一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7、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B,第1节 物质的构成,解析 蜂蜜吸引蜜蜂运用的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是水沸腾带动米粒翻滚; 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1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第1节 物质的构成,C,解析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无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

8、规则运动;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14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中甲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图乙是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第1节 物质的构成,D,15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是事实,

9、是推论 B是事实,是推论 C是事实,是推论 D是事实,是推论,第1节 物质的构成,A,第1节 物质的构成,16某市已开展对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人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_(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的做法是_。,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合理即可),m,不属于,第1节 物质的构成,17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有物质是由大量分子

10、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理论与如图所示的现象相对应的是A_;B_;C_。(均填数字序号),已知氨气溶于水后称为氨水,而浓氨水是一种易挥发出氨气的液体;酚酞是一种无色的试剂,将酚酞滴入浓氨水中,溶液会变红;酚酞滴入蒸馏水中不变色。李明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项实验探究。实验现象是在如图所示的大烧杯内(密闭)的小烧杯B中的液体呈现红色。,拓展培优,第1节 物质的构成,请回答: (1)烧杯B中的液体为什么会变红? _。 (2)李明探究的问题可能是_?,第1节 物质的构成,分子是否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合理即可),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中的氨分子不断地运动,到达烧杯B的溶液中,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