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27348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阅读兴趣的培养浅谈阅读兴趣的培养初中生处在阅读的朦胧期,对阅读没有足够的认识。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从阅读中 获取大量的知识,因此怎样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我校开 展的阅读课及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习惯来谈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 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 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鼓励学生自主 选择阅读材料。而作为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 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现在的学生大多迷恋网络,在 QQ 上聊 天交友,在网络的帖吧里发些牢骚,也成为很多学生的爱好。能静下心来好好拿起本书来阅 读的孩子很少。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只能反省:自己有没 有真正的做到新课标里要求的少做题,多读书?有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有没有真正落实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学生真正读了吗?这一个个的 问号对于我们很多的老师来说恐怕都很难做出肯定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是何 等的重要和迫

3、在眉睫! 大量阅读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家就是 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他博文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中写到: “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 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 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 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那么,答案就有了。如果我 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 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

4、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 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 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 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因此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走向成功之门 ,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并且会大量的阅读。阅读又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课内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结合 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使学生无论在课内和还是在课外都有阅读的收获 。(一)课内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师课堂上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宝贵的 45 分钟时

5、间,达到阅读的教学目标。细心观察我们周围的 语文教师,就发现有些教师仍然在课上只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和讲解,而忘了阅读。老师在 上面精彩的表演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老师表演结束了课也就结束了。等回过头来看才发 现原来一篇文章的学习结束了,学生竟然一遍都没有读过。而我们老师在“小组合作讨论 ”“探究”等等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对自己的教学非常的满意,感觉课上得很热闹,也很精 彩。但是学生却根本没有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阅读,学生没有熟 悉文本的内容,内容都不熟悉又怎能谈理解和掌握呢?我曾经听过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所写的事理说明文。这位年轻的教师很用心的去

6、准备了课件。导入之后开始学习课文,课件上显示了各种各样的沙漠现象图片,学生开始一幅一副的欣赏。接着有音频资料对沙漠现象的介绍,各种各种的沙漠现象都介绍并且解 释了,等讲到“鸣沙” 现象时老师终于提到我们课文里也介绍了请大家找找看,同学面面 相觑,找不到。这时反应快的同学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上这课,然后互相告诉周围同学 。这时下课的铃声也响了,45 分钟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一节不能叫语文课,只能叫一节 鉴赏课吧!从头到尾都没有读,老师没有读课文,学生也没有读课文,课结束了学生却不 知道讲那篇课文。没有读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因此课内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要抓好课内阅读培养出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并提高阅

7、读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语文课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要吝惜时间 。要以学生的读为本,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阅读者、思索者、探 究者。鼓励学生自己大声的朗读,读得尽兴、读得忘我。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比如 :默读、精读、泛读、略读和浏览等,全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体 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 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指导学生倾听文本本身发出的声音,尽可能 走进作者创作时的心声,读出作者的情感,并教会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读法,美 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

8、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比如:节 奏、语速、停顿、轻重音、感情基调等。同时鼓励学生有自己创造性的读。作到这些学生 课内阅读的习惯慢慢就培养起来了。(二)培养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有课内有限的阅读那么学生的知识面是无法拓展的。 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一点是我们广大的教师都明白的道理 ,而且都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老师每天都讲你们一定要抽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说 得是苦口婆心。然而我们大多同学并“不领情”。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怎样才能使学 生对课外阅读也有广泛的兴趣从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要使课内培养的阅读兴趣在课外得到拓展和延伸。以苏教版七

9、年级下册的课文为例 。比如:第 1 课童年的朋友节选高尔基的童年里的一个片段,鼓励学生去读高尔 基的童年以及自传性的其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第 2 课阿累写的一面 ,介绍与鲁迅的一面之缘。那么鲁迅是怎么的一个人呢?通过读鲁迅的作品来走进这个 为伟人,推荐鲁迅的作品让学生去读朝花夕抬、呐喊、彷徨。第 3 课魏巍的 我的老师,介绍他最著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去读。教师适当的讲讲所 推荐数目的精彩处,吸引学生去读。这些课外阅读材料都是从课内精读的教材出发而选 的由于学生已听过老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就 比较容易引起趣,而且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师生共同推荐新作。要使学

10、生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单靠课内带动课是不够的-内容有限面也较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50 个同学 就可以推荐 50 部作品。我的做法是:以比赛的形式看谁看过的书多、推荐的书好!每周安 排两个同学推荐两部作品,推荐时要求说出为什么推荐此书?推荐的理由有几点,说出来 。从而说服其他同学去阅读。老师也可以推荐适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同学,同学可以推荐给 全班同学,同学还可以推荐给老师。推荐阅读的范围广泛:文学的、科学的、侦探冒险的 ,历史的,还有报刊、杂志、小说等等都可以,但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积极 向上、有阅读价值的作品。使全班同学和老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合作的好氛

11、围。本学 期我的同学就向我推荐了好多作品,其中推荐最多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作者日本著名 作家黑柳彻子,我细心的研读了这本书,并查找和学习了这本书相关所有资料和作者的其 他作品和同学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同学非常兴奋、激动,通过师生互相平等的交流学习收 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三)为学生提供大量阅读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为了给学生大量阅读的机会和平台,我校定期开展读书竞赛,诗词朗诵大赛,讲童话 神话故事赛,成语接龙、名人名言比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面。运用 好假期的大量时间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记读书笔记。(四)掌握学生的阅读的成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老师作了大量的工作叫学生阅读。但是老师只是

12、要求学生去阅读而没有掌握学生阅读 的成效,甚至不知道学生阅读了什么内容,那么老师所有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工作都是失效 的,就像风筝断了线、马失去了缰绳。特别是课外阅读,因为在课外进行,更无法知晓。 这时我们要掌握学生阅读的成效,怎么办呢?就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开设了阅读课,每周一第七节课为阅读课。在这节阅读课我是这样 安排的:第一,全班同学把自己前一个星期包括周末读的作品,用几句话概括介绍给全班 同学。第二,同桌之间读书笔记的相互交流和批改,然后七嘴八舌评讲,最后教师做出点 评。第三,“我读得最好”的环节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声有色的介绍自己喜欢的作 品。这样的反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他同学也学到了新的知识,使阅读课成了课内 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这样真正的使大量的阅读落到实处。老师和同学都有了看得见、 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阅读收获。一个学年的实践发现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了,阅读的量也 大了。超过了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量。达到了大量阅读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