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课实录及薛法根点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20768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讲评课实录及薛法根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作文讲评课实录及薛法根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作文讲评课实录及薛法根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作文讲评课实录及薛法根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作文讲评课实录及薛法根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讲评课实录及薛法根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讲评课实录及薛法根点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得在理讲得在理 评得到位评得到位作后讲评课教学实录及点评执教: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金洁萍点评: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薛法根板块一:欣赏语言的幽默感1.出示沈青圆同学作文中的句子:“同学们个个像常年被浸泡在水里的抹布,突然被捞起,全身湿露露的。”师:我看到很多学生读着读着都笑了。你觉得哪里好笑?生:说我们是“常年浸泡在水里的抹布”。师:这样描写很有意思,是吗?能够使人发笑,这样的句子是精彩的。2.出示沈青圆同学作文中的句子:“一节体育课下来,我闻到了四十只烤鸭的味道!”师:(问作者)你真闻到烤鸭的味道了吗?生:没有。师: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什么?生:被太阳晒了很长时间,很热,晒黑了一圈。

2、师:那看看老师写的这句话。出示:“一节体育课下来,我们晒黑了一大圈。”比较一下:哪句话的效果好?生:沈青圆写的句子效果更好,这样写显得很幽默。师:的确,幽默的语言让人眼睛发光,记忆深刻。写作不只是把意思写出来,还要吸引人,让读的人会心一笑,这就是高水平的写作。【这一个欣赏句子的板块,旨在发现学生作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对比凸显孩子所写语句的情趣感。“常年浸泡在水里的抹布”写的是浑身是汗,“闻到烤鸭的味道”写的是口干舌燥,但孩子却用比喻、夸张的方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非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就有了特别的意味不自觉地运用了文学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折射出的是孩子细腻的生活感受力和丰富的语言表现力,

3、常加点评和赏析,必定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这样的讲评,讲得在理。】板块二:感悟结尾的含蓄感2.出示钱思懿同学作文中的句子:“渐渐地,我盯着这袋饮料出神,在一霎那间,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白开水中包含着的那份默默的爱”师:老师觉得这句话最精彩的就是这个省略号,在恰到好处时迅速收尾,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自己去感悟。很多同学在作文结尾总是把大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妈妈,我会永远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岁月流水也无法冲垮我对妈妈的爱!母爱,真是伟大!”师:你所写的事例已经表明了母爱伟大,你不说,读者也已经读明白了,结尾就不用再多此一举了。还有同学在故事结尾总喜欢来一句类似这样的总结。出示

4、句子,学生齐读:“通过这次学骑车,我明白了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克服困难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师:“通过我明白了”这个句式近似千篇一律。你不写,大家也都知道这个道理。写的都是老套的话,没有新颖的描写,还不如不写。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例子。出示爱如茉莉的结尾:“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师:作者有没有直白地写:从父母互相体贴、互相体谅中我懂得了父母之间就是在平淡中见真情,这样的真爱真是可贵,真是伟大啊!生:没有!师:学过水,我们读了课文都能感受到作者的家乡水是极其珍贵的,课文结尾怎么写的呢?出示水的结尾:“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师:

5、(边介绍边现场操作)这是一杯水,这里有一袋盐。我把盐放入到水杯里,搅拌。现在你们看见盐了吗?生:盐越来越少了,过会就没有了。师:那盐到哪里去了?生:盐溶解在水里。师:对!我们写作文,就是要把道理、启示、感悟像盐融化在水里一样,一眼看不出来,一品尝,哦,味道全在里头。这就“含蓄感”。(板书:含蓄感)师:结尾写得含蓄点,意味却无穷无尽。一切尽在不言中,也是一种美。【这一个欣赏结尾的板块,意在让学生懂得语言的含蓄之美,通过对比鲜明地揭示出含蓄结尾的表达效果。老师还用了一个盐溶于水的实验,形象地道出了写作的一个秘密: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藏在语言里。然表情达意的方法有直抒胸臆,也有委婉含蓄,没有孰好孰坏的问

6、题,关键是看具体的语境需要。所以,这里的讲评,尤其是例举的两篇课文结尾所运用的写法,应该联系上文,作更为细致的分析。而钱同学那个句子中的省略号,有含蓄的表达效果,然在写法上,则是一种省略,即有很多话可以写的时候,却偏偏全部省略了。这样的省略实质上是一种文章的剪裁方法,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字面的省略,二是意义的省略,三是事件的省略。这与爱如茉莉结尾的复沓咏叹和水的结尾的词语“错用”(陌生化)有所不同。因此,在“含蓄感”之下,若能涉略具体的写作方法,则让学生获益更多。】 板块三:训练两种形式的“对比”构思1.出示范周恒同学的作文片断:我打开书包,琢磨着怎么跟爸妈说语文考试的事情,可没找到试卷,我并不

7、着急,反正以前也经常找不到东西。再找一下,可还是没有。我也不急,顺手吃了个面包,再慢慢悠悠地回教室找,这种情况出现太多了,肯定有落在桌肚里了,我不紧不慢地吧面包咽进去,这样也好,我可以拖延时间。就这样,我捡捡垃圾,做做好事,像逛超市一样饶了一大圈踏进门口。来到座位,我懒散地从桌肚里搬出一大坨卡纸和一些书,如果我换个座位,那就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了。在数不胜数的书山前,我毫不慌张,慢吞吞地把书翻过来翻过去,可我傻了眼,还没有!我连忙一路狂奔,抄了小道回去,迅速打开了书包,慌慌张张把东西全翻了出来,可却一点没见试卷的踪影!”(“并不着急;也不急,顺手吃了个面包,再慢慢悠悠地回教室找;不紧不慢;捡捡垃

8、圾,做做好事,像逛超市一样饶了一大圈;毫不慌张,慢吞吞地”呈现红色字体)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三段话,想想从红色字体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范周恒试卷不见,一点也不着急,动作很慢。师:(再出现“一路狂奔,抄了小道回去,迅速打开了书包,慌慌张张把东西全翻了出来”黄色字体。)从蓝色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的是他的慌张,着急。师:写自己满不在乎,悠哉悠哉地找试卷,突然大转变写找不到试卷慌张、紧张了,这就好比本来是直线走,突然来个急转弯,变道走了,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带给人思维上的差异,这就是作者巧妙的构思。构思除了设计故事的曲折感外,还可以构思对比描写。2.师补充举例。(分别出示两位学

9、生的作文片断:第一位学生只写第二段;第二位学生写了两段话)以前的我写起字来歪歪扭扭,横不平,竖不直,每个字都想得了重病有气无力,每个字都像蔫了花朵抬不起头来。自从练习了五年书法后,现在写的每个字都是方方正正,笔力挺劲,横是横,撇是撇,老师夸我的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师:你觉得哪位学生写得好呢?生;第二位同学写得好,好在让我们具体了解他的字进步之大。师:(小结)对比可以使内容更具体。这个例子和范周恒同学写的都是一个类型的对比,属于写同一事物的前后对比。【这一部分的欣赏,重心在“曲折感”,即通过前后对比,让故事有了转折、起伏、变化。教师的归纳和评析有了“曲折感”这个要点,就有了具体的凭借

10、和理由,学生听来也格外清晰。可见,对于学生作文中那些妙处,需要有一个写作知识来加以概括和阐释,否则,就会说不到点子上,陷入一片混沌。】 3. 学生当场写作,之后教师组织交流,要求:写出前后对比。他就是不想写作业。瞧,老师来了,他_。老师一走,他_。他还真会变啊!生:他就是不想写作业。瞧,老师来了,他假装埋头写字。老师一走,他就把笔一扔,一溜烟跑了。他还真会变啊!师:抓住前后的动作写出了对比。生:他就是不想写作业。瞧,老师来了,他就成了一只温顺的小猫,乖乖写起作业。老师一走,他就成了森林里的“猛虎”,在教室里耀武扬威。他还真会变啊!师:两个形象的比喻用得真妙,表现出了前后的变化。4.学习另一种形

11、式的对比:个体与众人的对比师:出示例子:放学了,看到校门口有的学生进了爸妈的汽车里,有的学生坐上了爷爷的电瓶车,还有的学生排着队上了公交车,一个个,一群群都远离了校门。只有我还在寒风中焦急地等待妈妈。师:这句话拿什么和什么对比?生:我和其他学生作对比。师:这是属于个体与众人的对比。5.学生运用“个体与众人的对比”来写一段话:教室走廊上有一个小纸团,只有第四位学生陈明看见了,弯下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第一位学生看见了,_;第二位学生看见了,_;第三位学生看见了,_。(学生作后交流)生:第一位学生看见了,觉得反正不是我丢的,我也没义务去捡。第二位学生装作没看见,直接蹦跳着从旁边走过。第三位学生想

12、着别人都不捡,我也不捡。师:分别从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来写出不同的表现。生:第一位学生看见了立马转回头来,双手抱着头,吹着口号,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二位学生露出一脸嫌弃的表情,好像看到一坨恶心的东西似的,飞快地逃离了现场。第三位学生刚要准备弯下腰,切,这纸又不是我的扔的,我干嘛要捡?于是又立刻转身走去。师:第三位学生的表现不仅写得真实,而且短短一句话也写出了情节的曲折。6.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根据老师所给的情境选择一种对比形式进行写话。小明是个小书迷。小明以前_。现在他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_。下课了,同学们有的_;有的_;还有的_。只有小明_。小明可真是个小书迷啊!(学生作后交流)生:小明以前

13、一看到书就头疼,更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细细读看。现在他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一看到书就神清气爽,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狠狠啃食。师:这是运用前后对比的形式来写,“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狠狠啃食”写得非常形象。生: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足球;还有的捉迷藏。只有小明在座位上认真看书,不受周围环境打扰。小明可真是个小书迷啊!师:通过写其他同学的表现衬托出了小明对书的痴迷。【这两次实战练笔,及时地将两种不同的对比方法加以运用,在运用中体会其表达效果。作文讲评课,讲讲、评评,还需要练练。仅仅知道写作方法、写作知识,尚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唯有实践才能化知为能。在这一点上,执教老师设计的两个练笔可谓“

14、到位”了。两个练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事例,所以有话可写。而后才有写作方法的运用。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学生无话可写,再好的方法也使不上劲。再者,这两个方法简便易行,仅仅是写个对比,并不复杂。方法宜简便,不宜复杂。毕竟是孩子,简单的、简便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从学生的练习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运用对比法之后,作文质量的提升,进步感充分体现出来了。我们不追求立竿见影式的教学,但在单项的技能性教学中,应该体现出这样的变化。否则,讲得再有道理,评得再怎么深刻,都是枉然。作文讲评课,应是一种“再写作”。】作文讲评课向来是作文教学中的“鸡肋”,不讲不行,没啥可讲。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

15、级,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点写作常识,老生常谈。不说作文讲评课,就连作文指导课,也是可导可不导。于是乎,作文指导课、讲评课,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作文只能暗自摸索,自得自悟了。然而从金洁萍老师的这堂作文讲评课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讲评的意义和价值,讲不讲不一样,评不评也有不同。原因很简单,这节课上,有了实实在在的写作知识:幽默感、含蓄感、曲折感、前后对比法、个体和众人对比法等。尽管有些概念和提法有待商榷,但至少有了讲评的依据和理由。这些基于学生作文经验基础上的写作知识,学生可理解,可运用。可以据此赏析语句、结尾,乃至构思段落、篇章,如果没有这些经验型的写作知识,只凭所谓的语感,只能是月朦胧鸟朦胧。所以,有了适宜的写作知识观照,才有实实在在的作文讲评课,乃至有效的作文指导课。那么,写作知识从何而来?什么样的写作知识才是适宜的知识?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这堂课,金洁萍老师从学生作文中概括出鲜活而适当的写作知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因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出自于写作的实践经验。【来自大家语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