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18592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条辨》叙(原文+译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病条辨叙 江廷珍 昔淳于公有言:人之所病, 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 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 者矣!何也?六气之中,君相 两火无论已,风湿与燥无不兼 温,惟寒水与温相反,然伤寒 者必病热。天下之病,孰有多 于温病者乎?方书始于仲景。 仲景之书专论伤寒,此六气中 之一气耳。其中有兼言风者, 亦有兼言温者,然所谓风者, 寒中之风,所谓温者,寒中之 温。以其书本论伤寒也。其余 五气,概末之及,是以后世无 传焉。虽然,作者谓圣,述者 谓明。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 义,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 治六气可也,以治内伤可也。 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以阙 如为耻,不能举一反三,惟务 按图索骥。盖自叔和而下

2、,大约皆以 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御风以 絺,指鹿为马,迨试而辄困, 亦知其术之疏也。因而沿习故 方,略变药味,冲和、解肌诸 汤,纷然著录。至陶氏之书出, 遂居然以杜撰之伤寒,治天下 之六气。不独仲景之书所未言 者,不能发明,并仲景已定之 书,尽遭窜易。世俗乐其浅近, 相与宗之,而生民之祸亟矣! 又有吴又可者,著瘟疫论 , 其方本治一时之时疫,而世误 以治常候之温热。最后若方中 行、喻嘉言诸子,虽列温病于 伤寒之外,而治法则终未离乎 伤寒之中。惟金源刘河间守真 氏者,独知热病,超出诸家,温病条辨叙译文从前淳于意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担忧的事情,是 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3、。 病种多而治病的方法少的情况,没有比温病更突出的了。 为什么呢?六气之中,君火和相火造成的疾病不用说了, 风邪、湿邪和燥邪造成的疾病没有不兼有温热证候的,只 有寒邪造成的疾病跟温热病相反,但是被寒邪所伤的病人 一定患有温热的证候,那么,天下的疾病有哪一类比温病 更多呢?!医方书是从张仲景开始有的。张仲景的书是专 门论述被寒邪所伤的疾病的,这寒邪只是六气中的一种气 罢了。其中有同时谈论风邪的内容,也有同时谈论温邪的 内容,但是其中所谈的风邪,是寒邪中的风邪;所谈的温 邪,是寒邪中的温邪:因为该书本来就是论述被寒邪所伤 的疾病的。其余五气,一概没有涉及它们,因此后世没有 对它们的传述。即使这样,

4、医方书的开创者张仲景被称为 圣人,阐述张仲景书的人也被称为贤明之人。学医的人们 如果真的能够研究该书的文字,弄通其中的意义,灵活地 加减变通其中的方剂(理法?)方剂(理法?) ,推广并且实行它们,那 么用来治疗六气造成的疾病是可以的,用来治疗内伤造成 的疾病也是可以的。无奈世上缺少才智超群的杰出人物和 把医学的缺漏当作令人感到耻辱的精神,一般的医生又不 能够举一反三,只是致力于像照着相马图经去寻求骏马的 愚人那样套用该书,拘泥而不知变通。自从王叔和以后,医家们大体上都是用治疗伤寒的方 法来通治六气造成的疾病的,这就犹如用葛布抵挡风寒, 方法实属不当;又好比指鹿为马,混淆了伤寒和温病的不 同。等

5、到一经使用就行不通时,也才知道了他们自己医术 的浅陋。于是就仍然沿用旧有的方剂,只是稍微改变一下 药物的组成,结果冲和汤、解肌汤等方剂就纷纷地被记载 了下来。到了陶华的伤寒六书这部书问世以后,就竟 然用臆造的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治疗天下的六气造成的疾病。 不仅是张仲景的书中没有讲出的内涵没能被阐发明白,连 张仲景已经写定的书也全都遭到了窜改。世上的俗医们喜 欢它浅显易懂,一起尊奉它,可是百姓的灾祸就多了。又 有吴又可,写有温疫论 ,其中的方剂本来是治疗一定 时期的季节性流行病的,但世上的俗医们却错误地用以治 疗任何一个时节中都会发生的温热病。最后象方中行、喻 嘉言等先生,虽然把温病列到了伤寒之外,

6、但治法却最终 没有脱离伤寒的范围。只有金朝的刘河间守真先生,独独 通晓热病,超过了众多的医家。他所写成的河间六书 , 分为三焦论述治则,而不是死守六经辨证的纲领,差不多 就像黑暗房间的一盏明灯,是一位中流砥柱般的堪当大任、所著六书 ,分三焦论治, 而不墨守六经,庶几幽室一灯, 中流一柱。惜其人朴而少文, 其论简而未畅,其方时亦杂而 不精。承其后者又不能阐明其 意,裨补其疏。而下士闻道, 若张景岳之徒,方且怪而訾之。 于是其学不明,其说不行。而 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 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 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 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 功,致死则不言己过,即病者 亦但知膏盲难

7、挽,而不悟药石 杀人。父以授子,师以传弟, 举世同风,牢不可破。肺腑无 语,冤鬼夜嗥,二千余年,略 同一辙,可胜慨哉!我朝治洽学明,名贤辈出, 咸知溯原灵 、 素 ,问道 长沙。自吴人叶天士氏温病 论 、 温病续论出,然后当 名辨物。好学之士,咸知向方; 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 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 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 罕得十全。吾友鞠通吴子,怀 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 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 虚心而师百氏。病斯世之贸贸 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 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 然犹未敢自信,且惧世之未信 之也,藏诸笥者久之。予谓学 者之心,固无自信时也。然以 天下

8、至多之病,而竟无应病之 方,幸而得之,亟宜出而公之。 譬如拯溺救焚,岂待整冠束髫? 况乎心理无异,大道不孤,是 书一出,子云其人,必当旦暮 遇之,且将有阐明其意,裨补 其疏,使天札之民,咸登仁寿 者,此天下后世之幸,亦吴子独撑危局的人物。可惜他质朴而缺少文才,他的理论简略 而且不够通畅,他的方剂有时也显得杂乱而不够精炼,继 承他的学术的后世学者又不能阐明他的思想,弥补他的疏 漏,同时下等智慧的人象张景岳之流的医生在听到了他的 高明理论以后,还在责怪而且诋毁他。于是他的学说就不 能发扬光大、也不能推行开来。至于世上的俗医们遇到了 温热病,则是无不首先发汗解表,夹杂着用消食导滞的方 法治疗,接着就

9、猛用攻下之药,或者乱用温补之药,轻病 患者因此加重,重病患者因此死亡。侥幸避免了灾祸就自 己吹嘘自己的功劳,造成了死亡却闭口不提自己的过错。 即使病人也只知道自己已是病入膏肓难以挽救了,却不明 白是药物害了人。这些欺世盗名的方法,父亲把它传给儿 子,师傅把它传给徒弟,整个世上都是这种风气,牢固得 不能打破。肺腑不会说话,被误治而死的冤鬼在夜半号哭, 两千多年以来,大致走的就是这同一条路子,能够让人感 慨得尽吗?!我们这个朝代政治和洽、学术昌明,高明的医家一批 批地涌现,都知道从灵枢和素问中探求医学的本 源,从张仲景的书中学习医道。自从吴县人叶天士先生写 的温病论和温病绪论问世以后,然后才确定了

10、温 病的名称、辨明了温病的内涵。好学的人们,也都知道了 学习的方向。然而贪恋常规、沿用旧法之流的医生,仍还 各自认为自己师傅的学说是正确的,厌恶听取这一高明的 理论。至于那些技术粗疏的医生又只是大概知道温病的粗 浅内容,没有通晓其精髓要旨,把它应用到实践当中后, 很少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着救 助世人的心愿,具有高超的智慧,酷爱学问,不知满足, 研究医理,务求精深,坚持高尚的志向并仰慕古人,虚心 地以百家为师。担忧这个世上的人们对温病蒙昧不明,阐 述了前代名医的精辟言论,发抒了他自己平生的心得体会, 深入研究了温病的源流,写成了温病条辨这部书。但 是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水平,

11、把它藏在书箱很久。我认为 学者的心中,本来就没有相信自己水平的时候。但是对着 天下最多的疾病,却竟然没有对付疾病的方法,幸运地得 到了对付的方法,应该赶快拿出来使它公开。打个比方, 就如同救助溺水的人、抢救被火烧着的东西,哪里能等到 戴好帽子、梳好头发呢?!何况人的心理没有不同,高明 的医理不会孤立,这部书一经问世,扬子云那样的学者一 定会迟早遇到它,而且将会出现阐明其中的意义、弥补其 中的疏漏、使患了温病可能早死的百姓都达到长寿境地的 人士。这是天下之人和后世之人的幸运,也是吴先生的希 望啊!就好比折杨皇苓这样的通俗乐曲,一般的人们之幸也。若夫折杨皇荂,听然 而笑,阳春白雪,和仅数人, 自古如斯。知我罪我,一任当 世,岂不善乎?吴子以为然, 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嘉庆十有七年(公元 1812 年)壮 月既望,同里愚弟汪廷珍谨序。汪廷珍(公元 17571827 年), 字瑟庵,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至礼部 尚书,卒谥文端。著有实事 求是斋诗文集 。听后都会张着口发出会心的笑声,而阳春白雪这样的 高雅乐曲,能够跟着唱的只有数人而已,自古以来就是如 此。理解自己还是怪罪自己,完全听凭当今世上的人们, 难道不好吗?!吴先生认为我说的对,于是就与我一起对 书作了评定然后把它付印了。嘉庆十七年八月十六,同乡 愚弟汪廷珍敬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