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考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16767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考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考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考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考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考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考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考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广东省 20162016 初中毕业生物理科考试大纲初中毕业生物理科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和要求一)考试目标和要求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应体现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考试应体现课程目标,将能力考查渗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过程中。考试应加强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附:目标水平与行为动词界定目标具体要求认识了解和认识所列知识的内容。能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

2、关问题中再认或识别它们。理解理解所列知识的内容。能把握知识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操作 要求驻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会正确使用仪器,尝试对实验进行调整和改进。探究经历体验、实验和理论等方式的科学探究,建立感性认识,表达见解和感受,锯根据要求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分析论证,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二)考试范围和要求(二)考试范围和要求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能力要求能力要求对能力的考查,主要包含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五种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

3、规律的含义,初步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卜熊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2应用能力会应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会应用物理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科技、环境和社会相联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折,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饵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4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包含

4、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及创新意识。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和针对性的阅读,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答相关的简单问题。 、5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2)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

5、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5)分析与论证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6)评估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

6、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7)交流与合作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对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加强观察、实验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能利用实验器材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地使用仪器,会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学生要具备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科学内容科学内容考

7、试内容包括标准中的物质 、 运动和相互作用 、 能量三个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考试大纲是根据标准并结合广东省课程改革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对未颁布的标准修订稿中的内容不作考查要求。1物质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科 学 内 容要求说明1物质的物理特征。物质分类。认识理解2物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当地环境资源的利用及改进。认识3圆、液和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理解4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测量。环境温度。烈识操作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5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物理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的联系。探究理解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6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节约用水。

8、理解认识物7物质的属性;物质属性与物质用途的联系。烈识物质的属性8质量的概念。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测量。认识操作9密度的概念;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密度概念与物理现象。理解 物质的属性可以是弹性、10物质属性与科技进步。认识11物质的组成。认识物质的结构和12原子的核式模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13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物体的尺度 14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认识15半导体的一些特点及半导体材料。认识新材料16超导体。认识17纳米材料。认识质及其应用18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认识硬度、磁性、导电性等。2运动和相互作用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科 学 内 容要求说明19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9、。理解多种多样的运20简单热现象及分子热运动;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认识21电磁相互作用。电磁波的应用。探究认识动形式22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认识23时间、长度的粗略估测。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认识操作 不要求使用游标卡尺、24速度的描述。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认识理解千分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追及问题的计算不作要求。25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力的测量。二力平衡条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认识操作认识26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惯性。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探究理解认识27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探究运动和相互作用机械运动和力28压强概念。压强公式简单计算。探究理解

10、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认识29浮力的实验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探究认识30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认识3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乐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噪声的防治途径。探究认识3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与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实验探究。认识探究33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探究认识不要求运用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的计算。声和光34白光的组成;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认识 不要求记住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具体规律。(续表)一级主题二

11、级主题科学 内 容 要求 说明声和光3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认识运36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 要求知道右手螺旋定则,不要求知道左手定则,不要求判断力的方向。 动和37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方向的关系。认识相互38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39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认识作用电和磁40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3能量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科 学 内 容要求说明41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活的关系。认识能量、 4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烈识43功;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

12、的过程。认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44功率。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理解认识45动能和势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理解能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6机械功和功率。生活、生产中机械功的含义。认识理解能用机械功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7机械效率。理解能量机械48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 认识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能展的作用。总功,会测定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科 学 内 容要求说明49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认识理解50内能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认识5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热机的工作进程。认识52内能的利用。认识

13、53热量的概念。认识内能54比热容的概念。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认识理解能进行热量的箍单计算。5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认识 不要求了解电池和用电56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及其简单计算。探究理解57简单电路图;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理解操作58电流表和电压表。操作能电磁能59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其简单计算;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理解器的结构和原理。60电流一定时j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探究61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认识探究能量62能量守恒定律及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

14、分析物理现象。认识63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认识守恒6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认识65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能源与 66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认识可持续 67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认识量发展 68,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认识五、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五、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方式1鼓励考试方式多样化。2根据标准的要求,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实验操作等形式,具体做法由各地级以上市统一确定。不论采用何种考试方式,都应有书面笔答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内容。3笔试一般采用闭卷考试,试卷满分 100 分,答卷时间 80 分钟。(二)

15、试卷结构1自行组织命题的地级市的试卷结构由各地级以上市统一确定。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试卷结构如下:(1)试卷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和综合能力题。选择题是四个选项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是要求依据题意在相应的空格处填上结果。作图题包括画图和填图。计算题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带单位计算(单位用英文字母表示) ,并最后作答。实验题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实验设计的考查。试题形式有多种,例如填空、填图、填表、选择、作图、简答等。综合能力题是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题目,并体现体验性要求的考查,试题形式有:阅读研究、问题探究、分析归纳、解释现象等。(2)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40%;中等难度题:50%;难题:10%。(3)考试内容比例主题一物质约 20%;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约 40%;主题三能量约 40%;(4)试题要求试题编制依据考试大纲。试题的设计要进行难度、区分度和信度、效度控制;要配合适当的背景材料,符合题型的考查目的,无科学性错误。试题的表述简明、易懂,图文配合恰当,印刷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