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结论、头部--ok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611445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结论、头部--ok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麻结论、头部--ok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麻结论、头部--ok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麻结论、头部--ok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麻结论、头部--ok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结论、头部--o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结论、头部--ok(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醉解剖学课件,麻醉解剖学绪论,一、麻醉解剖学的定义二、神经阻滞麻醉的定义三、解剖学定位四、学习重点及要求,绪论,麻醉解剖学 anesthesioanatomy是从麻醉学角度研究人体局部配布与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当代麻醉学包括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诊疗四大部分。一般性的术后镇痛、除躁和内稳态保持亦列入麻醉常规。目前,麻醉学的范畴和任务已远远超过“麻醉”的含义。,麻醉科是所有临床学科中最具潜在风险的学科。 因操作和用药不当可导致病人致残或身亡,但实际上当今麻醉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甚低。其主要原因是采取了有效的麻醉质量监控 。,绪 论,一、麻醉解剖学的定义,二、神经阻滞麻醉的定

2、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于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暂时阻滞其冲动传导,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以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神经阻滞麻醉的成功率有赖于麻醉医师,常用于四肢、面部、口腔及躯体部位的疼痛治疗与手术。,对解剖的熟悉程度正确的定位选择安全剂量的局麻药,神经阻滞麻醉的地位,1885年Halstead 首次应用于下颌神经阻滞,被命名为“神经传导阻滞麻醉”,一直应用至今,并成为现代麻醉学中一种重要的、也是临床应用率最高的麻醉方法,神经阻滞术也成为麻醉专业的基本功之一。,1936年才开展的近代疼痛治疗,是神经阻滞方法的具 体应用。 三甲医院麻醉科评定的必备条件“疼痛科”的

3、设立。,三、解剖学定位,熟悉神经(丛)的解剖部位,准确的定位与穿刺是麻醉阻滞成功的关键之一。有以下4种方法:,1、利用体表标志或体内标志定位,突起 血管搏动 皮纹 皮肤上测到的定位点,筋膜韧带深部动脉肌腱孔穴骨骼,2、操作者穿刺时的“针感”,即感觉穿刺的深浅位置、各种深层结构的硬度、坚实感以及阻力,无需寻找触及神经的异感,将药物注入神经干周围,通过其浸润到神经干表面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对合作差的病人或学龄前儿童尤其适合。,3、寻找异感定位,对成年人或能合作的患儿,处于清醒状态时能与操作者合作,准确、适时说出穿刺中触及神经时的异感的放射方向和部位。对穿越骨性孔穴、裂隙的神经干,几乎都能找到异感

4、。,4、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进行神经阻滞操作时,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产生刺激波刺激周围神经干,诱发该神经的运动分支支配的肌纤维收缩,并通过与神经刺激器相连的绝缘针直接注入局麻药,达到神经阻滞的目的。,该法无需病人说异感,故可用于意识不清、儿童等不合作的病人及因肥胖而解剖标记不清的病人。,该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只适用于有运动纤维分支的神经阻滞。,(一)学习重点,1.与确定麻醉阻滞点有关的体表与体内标志。 2.人体各重要局部的结构、层次、毗邻,血管神经 束的排列及重要穿行标志。 3.与临床和实施麻醉有关的应用解剖学 4.重要周围神经的麻醉阻滞、气管内插管、椎管内 麻醉等。,(二)学习要求

5、,高度重视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认真进行解剖操作与观察阶段小结,四、麻醉解剖学的学习重点与要求,人体分部,头部 颈部 胸部 腹部 盆部和会阴 背部 腰部 骶部 上肢 下肢,头面部,The head,局部解剖学课件,讲授人:王 琦 教授,E-MAIL;JJCWQ163.COM,头面部 head,概述 颅部 颅顶 额顶枕区 frontoparietooccipital region 颞区 temporal region 颅底与颅腔及其内容物 面部 面浅部 superficial part of the face 腮腺咬肌区 Parotid and masseteric region 面深部 deep

6、part of the face,一、概 述,境界与分区Boundary and region of head 表面解剖 体表标志 surface landmark 体表投影 surface projection,(一) 境 界 与 分 区,1、境界:以下颌体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为界。 2、分区: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颅部和面部,颅部又分为颅顶和颅底两部分。,二、重要的体表标志,1、翼点*(pterion),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两横指处 是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的“H”形骨缝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2、乳突(mastoid proc

7、ess),是耳垂 后方的突起 其根部前内侧有茎乳孔,面神经经此出颅 其后部的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乳突根治术时应注意勿损伤面神经和乙状窦,Fig,3. 眉弓superciliary arch 4. 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5.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6. 颏孔mental foramen 7. 颧弓zygomatic arch 8. 乳突mastoid process 9. 枕外隆突external occipitaprotuberance,(二)体表投影: 下横线:两侧外耳门和眶下缘最低点的平面(FH平面)。 上横线:眶上缘最高点与F

8、H平面平行的平面。 前纵线:颧弓中点与FH平面垂直的平面。 后纵线:乳突根部后缘与FH平面垂直的平面。 中央沟:上横线与前纵线的交点与后纵线与正中矢状面交点的连线。此线前后各1.5cm的范围内分别代表中央前、后回。 外侧沟:中央沟与上横线的分角线。 翼点:前纵线与上横线的交点处。 脑膜中动脉:前纵沟与下横线的交点,由此向上经翼点为脑膜中动脉前支的体表投影。,三、额顶枕区的层次,基本层次* 由浅入深分5层:皮肤、浅筋膜、枕额肌和帽状腱膜、腱膜下 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骨膜。 “头皮”的概念* 是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3层的合称。头发在毛囊中扎根牢固,整个发瓣可支持体重,故该3层可因头发牵拉

9、而撕脱。,(一)皮肤,厚而致密(尤枕部) 毛囊、汗腺、皮脂腺发达。是疖肿和皮脂腺囊肿 的好发部位。 血供丰富。故外伤时出血较多,但伤口愈合快。,(二)浅筋膜 1、结构特点与临床意义,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 结缔组织小梁连于皮肤和帽状腱膜之间,将脂肪 分隔为许多小格,小格内有血管、神经穿过。 浅筋膜的感染不易扩散,在炎症早期神经末梢受 压引起剧烈疼痛。 浅筋膜内的血管被周围结缔组织所固定,外伤时 血管不易回缩闭合而出血较多,需压迫或缝合 止血,不宜钳夹止血。,2 、浅筋膜的血管、神经*,分为前、后两组 (1)前组,包括眶上动、静脉、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神经 动脉均来自于眼动脉;神经为眼神

10、经的分支,(2)后组,血管为枕动脉、枕静脉(动脉来自颈外动脉); 神经为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耳前组,耳后组,(3)两侧组,(三)帽状腱膜及枕额肌,头皮损伤若伴帽状腱膜的横向断裂,因枕额肌收缩,故裂口较大。 头皮损伤(或手术)缝合伤口时,必须缝该层,以利于伤口愈合。,(四)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位置:是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 特点:其范围广泛,前达眶上裂,后达上项线,两 侧达上颞线(该处与颞区分界),临床意义,腱膜下血肿(或脓肿):范围广泛 该层是颅顶部的“危险区”:因该间隙的感染可经导静脉板障静脉硬脑膜窦,继发颅骨骨髓炎或脑膜。,(五)颅骨外骨膜 是

11、一层薄而致密的结缔组织。,特点 :与颅骨表面结合疏松,但在骨缝处与缝韧带结合牢固。,临床意义*,骨膜下血肿:范围局限,只限于一整块颅骨的范围。,1)在作头皮单纯切开术时,应采取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血管、神经主干。开颅术作皮瓣时,蒂应朝下,保留入蒂的血管、神经主干,以保证皮瓣的存活及原有的感觉。 2)头皮静脉的特点是借导血管(顶导血管和乳突导血管等)与板障静脉或颅内硬脑膜静脉窦相通,头皮感染可通过导血管蔓延至颅内,反之亦然。 3)头皮神经分布的特点是相邻区域有重叠,因此,局部麻醉时,需扩大神经阻滞的范围。 4)头皮动脉的特点是吻合丰富,形成密集的动脉网,在裂伤后极易出血,结扎或压迫一侧血管主干也

12、不可能完全止血。但由于血运丰富,组织再生和抗感染力强,伤口愈合迅速,撕裂伤所形成的窄蒂皮瓣常不致坏死。,临床意义:,四、颞区的层次,1、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浅深层、颞肌、颅骨外膜,2、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 分两组,开颅术为何常在颞区进行?,3、颞间隙,颞浅间隙:位于颞筋膜与颞肌之间。 颞筋膜间隙:位于颞筋膜下部两层之间。 颞深间隙:位于颞肌(筋膜)与骨膜之间。,颅 底,颅底由额骨、筛骨、蝶骨、颞骨及枕骨等连接而成。,组成:由额骨眶部、筛 骨筛板、蝶骨小翼和体的 一部分构成。 分界:蝶骨小翼的后缘及 交叉沟前缘与颅中窝分界。 结构:筛板位居中央,板上有筛孔,通过嗅神经根丝。

13、临床:颅前窝与鼻腔和眼眶间仅隔以薄层骨板,颌面部损伤波及颅前窝发生骨折时,常引起鼻腔和眼周围出血;如伤及嗅丝,可出现嗅觉障碍;若脑膜同时撕裂,可出现脑脊液鼻漏。,(一)颅前窝,1.构成:由蝶骨体和大翼、颞骨 岩部的前面及鳞部。 2.分界:借颞骨岩部的上缘和蝶骨 体后缘的鞍背与颅后窝分界。窝中央是蝶鞍,上面凹陷为垂体窝,容纳脑垂体 3.垂体窝毗邻: 前方:鞍结节 前上方:视交叉和视神经后方:鞍背 下方:隔薄骨板与蝶窦相隔两侧:为海绵窦 上方:鞍隔第三脑室垂体肿瘤时可累及何结构?出现何症状?,(二)颅中窝,4.海绵窦(cavernous sinus)境界 :蝶鞍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达颞骨岩部

14、尖端。内容物及其排列关系: 窦内有颈外动脉和展神经,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毗邻:上内方:垂体,鞍隔 下内方:蝶窦 后方:三叉神经节 (垂体肿瘤常压迫窦内神经),硬脑膜窦血液流向,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颈内静脉,乙状窦,海绵窦综合征:1. 当颅底骨折伤及颈内动脉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时,表现为病人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全眼瘫痪,额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角膜反射消失。此外由于阻塞眼静脉而有眼结膜水肿、淤血及眼球突出等症状。2. 蝶骨体骨质菲薄内含蝶窦,是颅底骨折的好发部位。当蝶骨体骨折伤及海绵窦或损伤颈内动脉形成夹层动脉瘤时,可

15、发生鼻腔大出血。若颈内动脉壁损伤严重,常引起致命性出血。,3. 海绵窦的上内方隔内侧壁与垂体相邻,当有垂体肿瘤时,可压迫窦内的动眼神经和展神经等,以致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开大及眼球突出等。窦的下内方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邻,故蝶窦炎亦可引起海绵窦血栓形成。,1视神经管 位于蝶鞍前交叉沟的两侧,有视神经及眼动脉通过。2眶上裂 位于蝶骨大翼和小翼之间,向前通眼眶,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眼神经及眼上静脉通过。眶上裂骨折时,若伤及上述神经,则发生损伤侧眼球完全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大、额部皮肤感觉和角膜反射消失,此即眶上裂综合征。,颅中窝的孔、管、裂和压迹,3圆孔 位于眶上裂内端之后

16、方,上颌神经经此向前达翼腭窝。4卵圆孔 位于圆孔的后外方,有下颌神经及导血管经此向下达颞下窝,脑膜副动脉经此入颅。5棘孔 位于卵圆孔的后外方,有脑膜中动脉及下颌神经返支经此孔入颅腔,向前外走行,分为前、后两支,布于硬脑膜。,6三叉神经压迹 位于颞骨岩部前面近尖端处,承托三叉神经半月节。7破裂孔 位于颞骨锥体尖端和蝶骨体之间,颈内动脉经此入颅。,严重的颌骨骨折常伴有颅底骨折,多波及颅中窝,若蝶骨体骨折,伤及脑膜和蝶窦粘膜时,可使蛛网膜下腔与蝶窦相通,患者可出现脑脊液鼻漏;颞骨岩部骨折伤及内耳时,可引起眩晕及平衡障碍;若伤及面、听神经,可出现面神经麻痹和失听;若骨折累及鼓室盖并连同脑膜一并撕裂,脑脊液即流入鼓室,并可经咽鼓管咽口流至鼻腔,出现脑脊液鼻漏;若同时伴有鼓膜破裂,则可出现脑脊液耳漏。,由枕骨和颞骨岩部的后面构成,容纳小脑、脑桥和延脑。颅后窝中央为枕骨大孔,该孔两旁主要有3对孔:1舌下神经管 位于枕骨大孔的前外侧缘上方,有舌下神经通过。2颈静脉孔 位于舌下神经管内口的上外方,孔内有颈内静脉、对脑神经通过。3内耳门 位于颞骨岩部的后面,颈静脉孔的上前方,孔内有面、听神经及内听血管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