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2)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5609257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2)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2)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2)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2)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2)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2)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2)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有性,配子,1概念:进行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2特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_次,细胞分裂_次,结果是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的_。,一,两,一半,二、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睾丸。 (2)、过程:,1 个初级精母,2 个次级精母,4 个精细胞,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卵巢。,染色体,初级 卵母,(2)、过程:,次级卵 母细胞,卵细胞,极体,第一极体个,第二极体个,精 子 形 成 过 程 图 解:,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减半,染色体,染色体着

2、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加倍,减半,精 子 形 成 过 程 图 解:,三、受精作用,受精卵,头部,细胞核,染色体,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_的过程。2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的_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变化,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_相融合二者的_会合。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使得生物的后代既呈现多样性,又能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_。,恒定, 判断正误 1蛙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过程中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2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存在 Y 染色体。 ( )3非同

3、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4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5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 ),答案:1.,2.,3.,4.,5.,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1相关概念辨析:(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染色体的数目以着丝点计数。图中有 4 条染色体。,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在一个着丝点上的两条完全相同的子染色体叫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在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2)、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

4、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如图中的 1 和 2、3 和 4。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彼此分离。注:一对性染色体可能大小、形态不同。,非同源染色体:除同源染色体外的任意两条染色体。如图中的 1 和 3、2 和 4、1 和 4、2 和 3。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3)联会和四分体:联会:特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四分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共包含四条染色单体。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图中 1、2 和 3、4 分别是一个四分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3、精子和卵

5、细胞形成过程与受精作用:(1)、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2)、依据细胞质的分配方式判断减数分裂:,(3)、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曲线分析:,说明:图 1 中曲线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 分子在间期加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共发生了两次减半。图 2 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单体在间期形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图 3 间期中,随着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由含有1个DNA 分子变成含有2个 DNA分子,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变成含有1个DNA 分子。,(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DNA 的数目变化图:, 高考探究 ,考向1 减数分裂中DNA

6、和染色体的行为,例、(2015 年衡阳模拟)下图中 P 和 Q 各表示某精原细胞的一段 DNA 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 和 Q 来自同一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的复制 BP1 和 Q1 的碱基序列和碱基种类一定相同 CP和 Q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P和 Q的形成常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解析、P 和 Q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段 DNA 分子,因此来自不同染色体上 DNA 分子的复制;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因此 P1 与 Q1 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碱基种类相同;P和

7、Q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P和 Q所在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答案、C,考向2 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图像,例 2、(2015年海南卷)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 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两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 Aa、Bb 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填“

8、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 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自由组合,交换,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考向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数目的变化,例 3、(2015 年天星联考)下图为染色体数为 2m,核 DNA 数目为 2n 的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两对基因 A、a 和 B、b 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示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 粒 ) 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

9、为 2m,核 DNA 数目为4nB含 2 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2mC每条染色体上相互分离的两个 DNA 上的基因均有可能出现差异,但出现差异的概率明显大于D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 3 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解析为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4m,核 DNA 数目为 4n。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2 个染色体组,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m。每条染色体上相互分离的两个DNA 由复制而来,其上的基因差异可来自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因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故出现差异的概率明显大于。图中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个(两种类型)精

10、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b、Ab、aB、aB。答案、B,1(2015 年齐鲁名校调研)用 32P 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 DNA 分子,然后置于不含 32P 的培养液中培养,开始培养后一个细胞核中 DNA 数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考点练 】,ACD 段与 GH 段的细胞中 Y 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BIJ 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之比都是 12 CGH 段细胞中含 32P 的核 DNA 分子占总数的 DKL 段每个细胞核中含 32P 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解析:CD 段包括有丝分裂的间期(已完成DNA 复制)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前期和中期有1 条Y 染色体

11、,在后期有2 条Y 染色体;GH 段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只有1 条Y 染色体,故A 错。CD 段间期、前期、中期,这3 个时期1条染色体含2 条染色单体和 2 个DNA,后期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1 条染色体只含 1 个DNA,故B 错。该精原细胞经过1 次有丝分裂形成的2 个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每条染色体含的1 个DNA(1 条链含32P,1 条链没有),这2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每个精原细胞进行 DNA 复制,每条染色体含 2个单体(1 条单体含的DNA 含32P,1 条单体的 DNA 不含32P),故C 正确。KL 段完成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1 条

12、染色体的2 条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故形成的子细胞含 32P 的染色体条数不一定都相等,故D 错。,答案:C,2(2015 年安徽合肥检测)下面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有关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图,A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只有甲、丙细胞 B图中处于图中的 CD 段的细胞是甲、丙、丁 C图中 BC 段形成的原因与 DE 段形成的原因相同 D图中丁细胞的名称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解析:甲乙表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的过程,乙丁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甲、乙、丙三个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选项 A 错误;据

13、图可知 BC 段表示染色体的复制过程,CD 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点分裂前的过程,即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则图中的丙、丁处于图中的 CD 段,甲应处于图中的 EF 段,选项 B 错误;图中 BC 段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DE 段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二者形成原因不同,选项 C 错误;由于图丙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膜从中间向内凹陷,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定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据此判定丁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选项 D 正确。,答案:D,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续上一页表 ),( 续上一页表

14、),2、分裂图像的比较:,( 续上一页表 ),3、染色体数目和核 DNA 含量的变化:,(1)、数量变化柱状图分析(以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例):,(2)、变式曲线的分析:变式曲线:,分析方法:,上图所示曲线既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相关分析如下:,项目,AB,BC,CD,DE,图示,染色体 与DNA的关系,由1条染色体上含有1 个DNA分子变为1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1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由1条染色体上含有 2个DNA分子变为1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 DNA分子,1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 DNA分子,染色单体,无2 条,2 条,2 条无,无,(1)、柱状图和曲线图中“

15、0”的含义不同。在柱状图和曲线图中,只有染色单体才会出现“0”。在柱状图中,只要染色单体数不为“0”,染色单体数一定和核 DNA 分子数相等,而且都为染色体数的 2 倍。(2)、正确理解坐标曲线图中的“斜线”的含义。若不存在斜线,则为染色体数的变化。若有斜线,则为染色单体或核 DNA 分子数的变化。,减数分裂曲线图和柱状图的两点提醒,一般来讲,鉴别某一细胞图像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时期,最关键的是看染色体的行为。(1)、三个前期图像的判断:,、判断步骤:,、判断结果:A 为有丝分裂前期,B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4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2)、三个中期图像的判断

16、:,、判断步骤:,、判断结果:A 为有丝分裂中期,B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三个后期图像的判断:,、判断步骤:,、判断结果:A 为有丝分裂后期,B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高考探究 ,考向1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例 1、(2013 年新课标卷)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 DNA 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 DNA 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 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 分子数目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