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09072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课件新版粤教沪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课件新版粤教沪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课件新版粤教沪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课件新版粤教沪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课件新版粤教沪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课件新版粤教沪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课件新版粤教沪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运用,课前预习,1. 默写公式,完成填空: (1)功W=_,国际单位为_. (2)功率P=_,国际单位为_. 2. 用拉力F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升高度h时,拉力拉过的距离为s,则: (1)W有用=_,W总=_,=_.,Fs,J,W,Gh,Fs,课前预习,(2)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减小_和_的重力,减小_,增加_.,动滑轮,绳子,摩擦,物体的重力,课堂演练,知识点一 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

2、可能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课堂演练,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11-3-12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_(填代号即可).,课堂演练,2.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课堂演练,(1)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个,其中动滑轮有_个 (2)小刚同学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进行读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正确的结果_,则他这样得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_.(填“偏小”“偏大”或“相等”),3,2,偏小,偏大,课堂演练,3. 小明在测量滑轮

3、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1-3-13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 N,实验所得数据如表格所示.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 F时,应尽量_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 程中读数 (2)完成表格中的空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匀速竖直向上,课堂演练,0.4,0.8,0.4,0.6,0.54,0.72,0.7,1.4,74,83,57,57,课堂演练,(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_图做的.(均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

4、,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b,c,增加提升的物体的重力,越低,无关,课堂演练,知识点二 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 4. 用如图11-3-14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课堂演练,(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N,钩码总重G为1.0 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 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

5、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0.5,66.7,杠杆本身受到重力或者O点有摩擦,课堂演练,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 答:_;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_;_,不能,实验的次数太少,钩码悬挂点不同,课后作业,夯实基础 1. 如图11-3-15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B. 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C. 拉起物体的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D. 物体被拉起得越高,机械效率越高,B,课后作业

6、,2. 如图11-3-16所示,小穆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匀速拉起重为6 N的物体,使物体升高了0.2 m,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N,则有用功是_J,机械效率为_.,2.5,1.2,80%,课后作业,3. 如图11-3-17所示,用滑轮组将重5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 m,已知动滑轮重为1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做的总功W总_J,有用功W有用_J,机械效率为_,1 200,1 000,83.3%,课后作业,4. 如图11-3-18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物体重均为20 N,滑轮重均为2 N,不计绳重及摩擦,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和F2

7、,机械效率分别是1和2,则F1_F2,1_2.(前两空均填“”“”或“”) 若乙图中再加挂一物体, 机械效率将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变大,课后作业,5. 如图11-3-19所示,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 (1)实验原理:_ (2)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轻重不同的两物块、_、 _、 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米尺,课后作业,(3)在实验操作中拉力的方向应沿_方向_拉动弹簧测力计 (4)某次实验提升物体前后如甲和乙图所示,则物体上升的高度为_,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若物体的重力为5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1-3-19丙所示,则拉力是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为_,竖直,匀速,0.1 m,0.3 m,2,83.3%,课后作业,6. 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11-3-20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分别是:(a)_;(b)_; (c)_ (2)通过比较_(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_(填“有关” 或“无关”) .,1.2,1.32,90.9,有关,课后作业,(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_(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知他的观点是_(填“正确” 或“错误”) 的; 由此可知

9、,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错误,同一个滑轮组,增加提升的物体的重力,课后作业,7. 如图11-3-2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粗糙斜面匀速向上拉动木块由图中数据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若将图中的斜面变陡,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83.3%,变大,课后作业,能力提升 8. 小强看到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工人要将油桶搬运上汽车,常常用如图11-3-22所示的方法小强想:为什么不直接将油桶抬上车呢?难道这样做可以省力吗?小强带着疑问去查阅有关资料后了解到:用斜面搬运同一物体时的推力大小跟斜面长度、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小强根据以

10、上查阅的资料提出了一个探究的问题: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小强探究搬运同一物体时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长度的关系时,你认为应控制_和_相同 (2)小强选用了一把弹簧测力计、一块8 N的长方体重物、五块长度不同的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进行了实验,如图11-3-22所示,实验时控制斜面高度为0.2 m不变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上面表格所示.,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实验数据,小强得到的结论是:_ (3)近期学习了斜面的机械效率的知识,爱思考的小强结合表格中的数据通过计算,他很快又找到了一个关于斜面的机械效率的结论,他的结论是什么呢?,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沿斜面推力的大小随斜面的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 随斜面的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