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5604862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三、结果:清朝战败,被迫接受南京条约。,四、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社会性质变化,2、主要矛盾变化,3、革命任务变化,4、历史分期变化,5、社会思潮变化,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英法等谋拓中国市场,2、战争实质:鸦片战争继续和扩大,二、侵略国家 1、主犯:英、法,2、帮凶:美、俄,三、侵略罪例: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四、不平等条约,1、天津条约:中英法俄美,2、北京条约:中英法俄,3、瑷珲条约:中俄,4、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5、伊犁界约:中俄,五、影响: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化程度,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背

2、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 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激化 社会矛盾。,二、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 动群众。,三、开始:金田起义,四、建制:永安封王,五、定都: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六、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七、征战:,1、北伐:孤军深入,失败告终。,2、西征:巩固中游,取得胜利。,八、转折:天京变乱,由盛转衰。,九、挽危:,1、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洪仁玕著资政新篇,十、失败:天京陷落,十一、意义:,1、影响:时间长、范围广、打击内外反动势力,2、启示:旧式农民战争不是救国出路,第4课 洋务运动,一、背景,清朝统治者面临第二次鸦片战争 和太平天国运动而内外交困,二、发起者:洋务派,1、

3、主张: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维护清朝统治,2、代表人物:,中央奕訢、文祥等,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3、洋务机构:设立总理衙门,三、内容,1、分期:,(1)19世纪60年代: 自强为主,重点练兵制器,(2)19世纪70年代起: 求富为主,重点民用制造,2、主要成就,(1)开办军事工业,(2)兴办民用工业,(3)筹建新式海军,(4)培养新式人才,开办新式学堂 派学生留学,四、结果:北洋海军覆灭,标志运动受挫,五、评价,1、进步性: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局限性:单学器物不改政治体制,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 与早期维新思想,一、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商和洋务派兴 办近代

4、工业带来的刺激和影响,2、标志: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1869年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2年 广东南海继昌隆机器丝厂,3、分布特点,(1)地区:东南沿海为主,(2)行业:轻纺、采矿、航运等为主,4、两重性:,民族资本企业:反抗性、依赖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妥协性,5、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出现新因素,(特殊国情所致),二、西学传播,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外交流扩大, 西学东渐出现新潮,2、主渠道: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海归介绍,3、影响:,(1)传播近代科技,(2)冲击传统文化,(3)改变思想观念,三、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西学传播与洋务事业发展,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

5、、 马建忠、郑观应等,3、主要观点:,(1)经济:发展资本主义,(2)政治:建立君主立宪,(3)文化:废八股倡西学,(4)先导作用:为戊戌变法作了 思想与舆论准备,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一、背景:,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定侵略 朝鲜和中国为既定政策。,2、侵略借口: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 出兵朝鲜。,二、爆发:日本袭击驻朝清军,挑起甲午之战。,三、主要战斗,1、黄海海战,2、辽东之战,3、威海卫之战,四、结果:请军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 :中国承诺,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割让辽东、台湾及其属岛,赔款2亿两,增开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2、对

6、华危害: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国际反应:三国干涉还辽,五、反割台斗争,第7课 戊戌变法,一、背景,1、形势特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深重,2、经济前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开明 士绅、爱国知识分子等,二、领导力量: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三、过程,1、拉开序幕:公车上书,2、宣传鼓动: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天演论:严复介绍进化论,宣传民权,3、进入高潮:百日维新,(1)主要内容,政治上:开放民主,经济上:提倡实业,军事上: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

7、学,(2)变法失败:戊戌政变,四、评价,1、积极影响: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学说,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历史启示:和平改良之路在中国 行不通。,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一、背景:,(1)经济侵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比例上升,(2)政治控制: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 与划分势力范围,(3)列强竞争:美国提出让中国“门户开放”,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2、民族矛盾激发义和团运动兴起,(1)斗争目标:扶清灭洋,(2)运动局限:盲目排外,二、过程(1900年): 义和团和部分请军抗击八国联军,1、廊坊、杨村阻击战,2、天津守卫战,3、北京陷落:帝后西逃,三、结果:清政府被迫接受辛丑条

8、约,1、内容:赔巨款、划使馆区、拆炮台、 允驻军、惩祸臣、禁反帝、改机构。,2、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第9课 清末新政,一、起因,1、客观原因:经受义和团的震荡和 八国联军的打击, 清政府无法照旧统治。,2、主观目的:通过改革,实现自救。,二、过程:,1、1901年1905年的新政措施,(1)内容: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 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2)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但未触动政治体制。,2、1905年1911年的预备立宪,(1)过程,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清廷上谕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的成立,(2)影响:“皇族内阁”暴露了清政府假立

9、宪真集权的骗局,使其大失民心。,第10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背景:,1、国势:甲午战争以来,民族危机 深化。,2、时局:维新变法和义和团的失败, 说明必须另辟救国之路。,二、过程:,1、初起: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1894,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发展:孙中山领导同盟会 1905,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高潮:武昌起义,成立民国 19111912,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府),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临时约法),三、结局: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取得 辛亥革命果实。,四、评价:,1、进步性:,推翻清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创建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开

10、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局限性:,没有根本性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一、南京临时政府变革社会习俗,1、内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2、意义:体现革命成果,有利社会进步。,二、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1、二次革命 1913,(1)导火线:袁世凯暗杀宋教仁,(2)经过:孙中山号召讨袁,李烈钧举兵响应,南方多省宣布独立,袁世凯镇压革命,2、护国运动 19151916,(1)起因: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并复辟帝制,(2)经过:全国人民反对,蔡锷云南兴师 讨袁,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身败名裂。,三、北洋军阀

11、的割据混战,1、根源,(1)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在华利益, 扶植代理人,(2)中国相对独立的农业经济 便于政治割据,2、主要势力,(1)北洋军阀(掌握中央政权): 皖系、直系、奉系,(2)西南军阀(控制西南地区): 滇系、桂系,3、危害:使国家陷于分裂和动乱, 不利于近代化建设。,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民国初年,民主缺失,复古逆流猖獗,(2)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2、主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兴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915,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4、内容: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理念,(1)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反对封建统治,提

12、倡科学,反对盲从迷信,(2)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5、后期: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潮流,二、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1、时间:始于19世纪末, 兴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2、代表人物: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第2125课,反 帝 反 封 建,上海 嘉兴,上海,1921,1922,通 过 中共纲领,选 举 中 央 局,建 立 共产主义,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开天辟地: 中国革命产生新的领导核心,面貌一新: 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建党 意义,宣 告 中共成立,确 立 革命纲领,中共 一大,中共 二大,组织 建党,思想 建党,中共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