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要点整理(crh)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604567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要点整理(crh)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化要点整理(crh)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化要点整理(crh)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化要点整理(crh)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化要点整理(crh)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化要点整理(crh)》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要点整理(crh)(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名词词解解释释:1.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 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的作用 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想的破坏,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2.蛋白质复性(renaturation): 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天然构象并恢复其生物活性的现象。3.Tm(DNA的熔解温度): 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是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4.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在260nm处吸收增加。5.Km(米式常数)

2、: Km值是酶促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 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影响。6.比酶活(specific activity): 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活力单位,酶活力单位数蛋白质量(类似纯度)7.变构效应(allosteric effeyouxct)(又称别构): 是寡聚蛋白与调节剂结合使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8.酶活中心(active center): 酶分子中于底物直接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9.辅酶(co-enzyme): 一类可以将化学基团从一个酶转移到另一个酶上的有机小分子,与酶较为松

3、散地结合(可用透析除去) ,对于特定酶的活性发挥是必要的。10.辅基: 与酶蛋白结合较为紧密,与辅酶间无严格界限。11.辅因子(co-factor): 结合蛋白酶的非蛋白质部分,只有当与蛋白质部分结合组成复合物时才显示催化活性。12.新陈代谢(metabolism):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13.氧化磷酸化(oxidatifve phosphorylation): 真核细胞线粒体、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Pi合成ATP的偶联反应。14.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底物在

4、生物氧化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高能键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GDP合成,这种产生 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与呼吸链作用无关,只产生少量的ATP。15.呼吸链(respiration chain): 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传递体被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电子在逐步传 递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16.P/O比: 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呼 吸过程中无机磷酸(P

5、i)消耗量(即生成ATP的量)和氧消耗量的比值称为磷氧比。(NADH2.5 FADH2 1.5)17.糖酵解(glycolysis): 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生成丙酮酸的阶段。18.糖异生(gluconenogenesis): 非碳水化合物(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19.磷酸戊糖途径(HMP,或称PPP途径): 机体内某些组织(肝、脂肪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 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产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己糖支路,是机体戊糖代谢主 要途径。20.柠檬酸循环(TCA): 是糖、脂肪、氨基酸等有机物的不完全

6、降解产物最后氧化分解的公共途径。从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缩合 生成柠檬酸开始,经过8种酶催化10步反应。两次脱羧,四次脱氢,消耗3份水,生成10个ATP。21.-氧化(-oxidation): 脂肪酸的- 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断裂,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 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22.联合脱氨基作用(joint deamination): 是由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联合作用脱去氨基的方式。(转氨基氧化脱氨基)23.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氨基酸和-酮酸之间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氨基转移作用24.必需氨基

7、酸(essential amino acids): 机体无法自身合成,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25.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与上词相反26.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DNA复制时,从复制点开始,两条链解开,已解开的两条链与未解开的双链间形成一个叉子样的结构。27.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两条链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然后以每条链为模版分别合成新的互补链。每个子代DNA分子 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28.半不连续复制(semi- 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以

8、复制叉向前移动方向为标准,在35走向的模版链上,新链能以53正常合成,称为先导链 。而在另一条53的模版链上,新链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相反,所以随着复制叉的移动,合 成出许多不连续的片段,称做冈崎片段,最后连成完整的新链,该链称作滞后链。29.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 一组短的DNA片段,是DNA复制起始阶段产生的,随后被连接酶连接成较长的片段。30.引物(primer): 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链进行延伸的出 发点而起作用的多核苷酸链。(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OH端延伸DNA链)31.启动子(p

9、romoter): 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从转录起点开始到上游约3540bp的一段富AT区32.操纵子(operon): 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一种功能单位。由起动基因(p),操纵基因(o)和若干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 成。33.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 是给定的阅读框中无终止密码子的一段基因序列,可编码相应的蛋白。34.退火(annealing): 当双链呈分散状态的DNA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链螺旋结构,这种 现象被称为退火。简简答答题题1.淀粉和纤维素的异同点同:均为多糖,都是由葡萄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连接起

10、来的生物大分子,彻底水解的产物均为葡萄糖 异:直链淀粉主要由-D-吡喃葡萄糖经-1,4- 糖苷键连接而成,并形成线性的聚合物,呈左手螺旋构象。支链淀粉除了通过-1,4- 糖苷键连接的糖链外还有-1,6-糖苷键引出的分支。 纤维素是由-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线性大分子,不成螺旋结构,也无分支结构2.蛋白质变性及其理化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无力或化学因素的作用,有序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至其生物活性 丧失,并伴随一些理化性质异常变化,但一级结构并未破坏。 理化性质改变:旋光性改变,粘度增加,光吸收性质增强,失去结晶能力,溶解度降低,易发生凝集、 沉淀。由于侧链基

11、团外露,颜色反应增强。 (生化性质改变:变性的蛋白质更容易被蛋白酶分解。好消化。生物活性丧失是变性最重要的明显标志 之一)3.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一级: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二级:蛋白质分子中局部的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或折叠的方式,-螺旋,-折叠 三级: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各种次级键卷曲或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四级: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及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4.DNA结构分类和特征DNA一级结构: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以及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特征:四种脱氧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连接,主链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

12、糖相间排列的长链,碱基挂在戊糖的另一侧。 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特征:(1).右手螺旋 (2).碱基在内侧,主链在外侧,表面有大沟、小沟 (3).直径2nm,每个螺旋周期10个核苷酸对,螺距3.4nm碱基对之间距离0.34nm (4).A-T(2氢键) G-C(3氢键) A+G=T+C DNA三级结构:双螺旋DNA的卷曲或再螺旋(超螺旋)5.酶催化的特点(1).酶催化效率极高:比无机催化剂高1051013倍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某一类物质发生一定性质的化学反应, 生成一定的产物 (3).反应条件温和:酶来源于生物细胞,本身也是蛋白质,对高压,高温

13、,强酸碱等剧烈条件非常敏 感,所以通常反应条件是在常温常压,近中性pH条件下进行。 (4).酶的催化活性是受调节和控制的:维持正常的代谢平衡,使生命活动有节奏地进行,分子水平上 有共价修饰调节,变构调节,同功酶调节,多功能酶调节。酶分子合成水平上有对酶量进行调节6.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简述,不用像下面这么复杂)(1).底物浓度的影响: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的活性中心没有全部被底物占据,随着底物浓度s的 增加,反应速度成正比关系增加此段为一级反应;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时,反应速度增加比较缓慢,不 再呈正比,此段为混合级反应;底物浓度很高时,几乎所有的酶活中心都被底物饱和了,反应速度逐渐 趋于极限值,

14、为零级反应 (2).酶浓度的影响:在s足够大,其他条件都一定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关系,这种关系是 酶活力测定依据 (3).pH的影响:在一定pH条件下,酶反应速度最大,高于或低于此pH值反应速度都下降,能使酶发挥 最大活力的pH是最适pH。 (4).温度的影响:一方面像化学反应一样,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树增多,酶反应速度加快;另一方面 ,温度升高,酶蛋白逐渐变性失活,反应速度下降 (5).抑制剂的影响: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蛋白必需基团结合,使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可逆性抑制:竞争性(底物浓度增加,抑制解除,Vmax 不变,Km增大),非竞争性(底物和抑制剂同时与酶结合,使复合物不能分

15、解成产物,透析或分子筛可 除去抑制剂,Vmax变小,Km不变),反竞争性(制剂只与酶- 底物复合物结合,Vmax,Km都变小,但Vmax/Km比值不变)(6).激活剂:提高酶活性,作用机制有三种 与肽链侧链基团结合,稳定催化所需构象;作为底物或辅酶与酶蛋白之间的桥梁;作为辅酶或辅基的一 个组成部分,协助酶催化作用。7.抑制酶促反应的种类和动力学参数如何变化(1).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蛋白必需基团结合,使活性降低甚至丧失(Vmax变小,Km变小) (2).可逆性抑制:竞争性(底物浓度增加,抑制解除,Vmax不变,Km增大);非竞争性(底物和抑制 剂同时与酶结合,使复合物不能分解成产物,

16、透析或分子筛可除去抑制剂,Vmax变小,Km不变);反竞 争性(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Vmax,Km都变小,但Vmax/Km比值不变)8.简述化学渗透学说的要点(1)由磷脂和蛋白多肽构成的膜对离子和质子具有选择性 (2)具有氧化还原电位的电子传递体不匀称地嵌合在膜内 (3)膜上有偶联电子传递的质子转移系统 (4)膜上有转移质子的ATP酶9.简述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及调节作用(1) 己糖激酶:把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催化从ATP转移磷酸基团至各种六碳糖上去 (2) 磷酸果糖激酶:把6-磷酸果糖转化为1,6-二磷酸果糖 (3) 丙酮酸激酶:把磷酸烯醇或丙酮转化为丙酮酸,并且产生ATP 10.简述柠檬酸循环过程中的限速酶及其调节作用(线粒体 ,不可逆反应)(1)柠檬酸合酶:催化柠檬酸合成的机制,柠檬酸异构形成异柠檬酸 (2)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氧化脱羧过程,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酮戊二酸, (3)-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使-酮戊二酸脱羧和使硫辛酸还原,-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