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件)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5600450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2、西汉新儒学体系: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3、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儒学理论化、思辨化过程。 4、明清批判继承儒学:批判专制,提出民主思想;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唯物辩证思想等。,“百家争鸣”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第1课,孔子,孟子,荀子,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几乎是每一个省府或县城,都有 一座孔庙,但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同文门,孔林,至圣林,孔子及其家族的 专用墓,也是目 前世界上

2、延时最 久、面积最大的 氏族墓地。,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圣府大门,教学过程1、分组学习、讨论,凝聚共识。(5分钟) 2、黑板展示。(5分钟) 14组展示知识梳理填空部分,要注明序号,条理清晰。58组展示合作探究部分。 3、交叉点评。(5-10分钟) 7、8组分别点评12、34组。1、2组分别点评56,78组。 4、老师补充、评价、总结。 5、集体朗读。,【限时自测】答案,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社会背景(1)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诸侯争战;奴隶制瓦

3、解,封建制度形成。(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然而,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 孔子在教育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1、孔子的生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

4、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然而,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孔子的思想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 “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政治:核心是“仁”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含义:仁者爱人道德: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政治:以德治民;“克己复礼”(2)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

5、”,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1)政治上,P4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这是民本思想,也是他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1) P4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如何实现“仁”的主张?) 他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他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孔子的教育成就:举办私学,“有教无类”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地推动了

6、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其它:“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孟子的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仁政”思想,(孟轲,亚圣),“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性善说”(伦理),(荀况),“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孟子思想:民本,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

7、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思想:“性善说”,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注意: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

8、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仁义:儒家文化中最高的道德原则和人生理想,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亦是人之所贵,即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标准。 王道:就是崇尚和推行仁政,以德服人,使天下人民都心悦诚服地归服。 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作用。,荀子思想: “性恶论”,对于孟子所说的人之性善,荀子驳斥他说:“是不然,人之性恶。”荀子为什么说“人之性恶”呢?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

9、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荀子思想:法治思想(略讲),荀子主张以礼治国,这跟孔子的重视礼是源流相通的。可是荀子所说的礼,重在分定界限,对人制裁。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成为主张法治主义的法家学派,促成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 王道,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提一下,不讲。 讨论题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论

10、”、“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附:孔子没有直接地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三、道家和法家 道家: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道德经)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 (核心)客观唯心主义2)“无为”思想 顺其自然(1)人生: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社会关系:小国寡民(3)政治:“无为而治”3)朴素辩证法思想 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

11、,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老子:无为、愚民、小国寡民 孔子:有为、教化、礼仪之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1)君主要以法治国(2)利用权术驾驭大臣(3)以绝对权势震慑臣民。(核心)作用: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说明:法术的前提是势,法术的实施,大权握得更紧。,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学说,后来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12、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要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这些主张符合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及阶级社会里,这些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合作探究】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

13、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荀子 材料三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

14、推行仁政;(2分)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 相同: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 认识: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 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我的知识树,“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 的出现,儒家,道家,法家,社会 背景,影响,春秋 孔子,孟子,春秋 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1)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井田制瓦解。 (2)政治:诸侯争战;奴

15、隶制瓦解,封建制度形成。 (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1、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 道德: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政治:以德治民;“克己复礼” 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性善说”,“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思想: (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 (核心) (2)“无为”思想: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人生);小国寡民(社会);“无为而治”(政治) (3)朴素辩证法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是相对的。,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思想: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法、术、势。 (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权势震慑臣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