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医学病毒(网上下载)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599471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医学病毒(网上下载)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其他医学病毒(网上下载)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其他医学病毒(网上下载)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其他医学病毒(网上下载)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其他医学病毒(网上下载)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他医学病毒(网上下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医学病毒(网上下载)(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虫媒病毒(arbovirus) 定义:是一大群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主要通过嗜血的节肢动物在哺乳类和鸟类等脊椎动物中传播。 共同特征: 1病毒为小球形,直径40-70nm,少数偏大。 2核酸为单正链RNA,20面立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糖蛋白刺突。 3抵抗力较弱。对热、脂溶剂、酸敏感。 4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所致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5在细胞浆中增殖,宿主范围广,易感动物为乳鼠。,其他医学相关病毒,6所致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五类: 脑炎或脑脊髓炎: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等; 无特殊部位的全身感染:登革热等; 肝炎为主的全身感染:黄热病;

2、出血热为主的全身感染:新疆出血热、登革出血热; 关节炎为主的全身感染:罗斯河热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日本脑炎病毒)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引起乙型脑炎的病原体,儿童多见,病死率高,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生物学性状1单正链RNA病毒,20面立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2 结构蛋白有三种:衣壳蛋白C,与核衣壳装配有关 ;膜蛋白M,连接蛋白;包膜蛋白E,含中和抗原和血凝素。3病毒抗原性稳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分离的病毒株,无明显差异,疫苗预防效果好。,4分离培养 实验动物:乳鼠易感,脑内接种,3-5d发病; 细胞培养:地鼠肾原代细胞、BHK细胞,CPE(+) 鸡 胚:卵黄囊

3、接种,血凝实验(+); 二、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带毒的蚊子和家畜(无症状、有病毒血症),幼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 传播媒介 库蚊、伊蚊等(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流行特征 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6-10月)与蚊密度的高峰期一致,流行环节 蚊动物(猪、牛、羊等)蚊的循环 叮咬易感人乙脑。,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特点: 99%的人为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多见儿童)引起中枢神经症状,5%- 20%有后遗症(痴呆、偏瘫、智力低下)发病机理:带病毒蚊叮咬人 病毒在网状内皮细胞、局部淋巴结增殖 隐性感染 一次病毒血症 肝、脾的单核细胞中大量增殖 顿挫感染 二次病毒血症 病毒侵入中枢神经

4、(高烧、惊厥、昏迷),临床特点轻型 体温通常在3839, 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 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 中型 体温常在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病程约为10天。 重型 体温在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现呼吸衰竭,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 暴发型 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4免疫性:体液免疫为主。病后免疫持久、稳定。三、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 BHK-21细胞株敏感,CPE(+) 特异性IgM测定、血凝抑制试验 血清学实验: 中和试验、补

5、体结合试验 病毒核酸检测:RT-PCR,四、预防治疗: 1一般预防措施:防蚊、灭蚊,幼猪预防注射。 2特异性预防: 灭活乙脑疫苗:6-8月皮下注射两次间隔7-10天,4-6岁加强免疫一次;保护率60-90%; 减毒活疫苗:对1-15岁儿童接种,一年后加强免疫一次,保护率高达94%-100% 3治疗:中西医结合 治疗,死亡率下降(3-10%),第二部分 出血热病毒(Viral Hemorrhagic Fever,VHF )指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引起出血热的一 大类病毒 。1、临床特征:高热、出血、低血压和高死亡率;2、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传给人后,通过人-人传 播,造成流行或暴发流行;3

6、、均为有包膜的RNA病毒,按传播途径分四大类:蜱媒传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蚊媒传播:登革病毒;动物源性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其他途径传播:马堡出血热。,汉坦病毒(Hantanvirus)属布尼亚病毒科,引起两种类型的急性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呈圆形、椭圆形或多形态,有包膜和糖蛋白刺突,单负链RNA,分三个节段,L节段(大):编码RNA 多聚酶,与复制转录有关;M节段(中):编码糖蛋白 (G1、G2),构成包膜刺突 能凝集鹅RBC ; S节段(小):编码核衣壳 蛋白,诱导高滴度的非中和 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2、培

7、养特性:多种动物(黑线姬鼠、大鼠、乳小鼠等)敏感,感染后在肺、肾组织中可检出大量病毒。多种细胞(人胚肺二倍体、BHK-21等细胞)敏感,CPE(-),电镜下可见包涵体。3、抵抗力不强:对脂溶剂、酸、热均敏感。,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 啮齿类动物,以鼠类为主,既是传染源又是储存宿主,通过唾液、尿和粪便污染环境。2、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以气溶胶传播;(2)消化道传播:动物排泄物污染食物;(3)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或破损皮肤感染;(4)垂直传播: HFRS可传给胎儿,HPS未见;(5)虫媒传播: 螨类可能是传播媒介;3、易感人群:人类易感, HFRS疫区隐性感染率3.5-4.3%; H

8、PS发病年龄在11-69岁;与野生动物接触多者感染率高。,4、流行特征 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病理特征: HFRS和HPS均对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有广泛性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通透性增高、渗出和出血。 临床表现:HFRS临床症状为高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伴有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三疼(头痛、眼眶痛、腰痛),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五期: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恢复期,病死率高。HPS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和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率高达50-78%。发病机制:1、病毒的直接损伤作用 可感染多种组织细胞,2、免疫病理损伤 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均会导致损伤。免疫

9、性:抗体出现较早,发病第1-2d即可测出IgM,IgG第3-4d出现。以体液免疫为主,病后对同型病毒获持久免疫,隐性感染产生的免疫力不持久 三、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培养 :非洲绿猴肾细胞敏感,CPE(+)动物实验,鼠类接种标本后,在肺部可检测到病毒,应注意严格隔离,防止实验室感染。血清学实验:免疫荧光法、ELISA、双份血清法。 四、防治原则:HFRS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1.金黄地鼠肾细胞培养 家鼠型病毒灭活疫苗 2.长爪鼠肾细胞培养 姬鼠型病毒灭活疫苗 3.纯化鼠脑灭活疫苗 双价混合疫苗正在研制中.,第三部分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双

10、链DNA病毒。已发现有100多种,分3个亚科1种类HSV-1 HSV-2 宿主宽,增殖快 CPE(+) 嗜N性VZVCMV HHV-6 HHV-7EBVHHV-8,胞间扩散,宿主窄,增殖慢,能形成巨细胞, 在淋巴细胞、分泌腺体中潜伏感染。,宿主更窄,B细胞是靶细胞,长期潜伏,2共同特点形态结构相似:球形,核心为线形双链DNA;衣壳20面体(162个壳微粒),外有皮层,最外有脂质包膜, 复制:除EB病毒外,均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导致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CPE(+); 可编码多种参与核酸代谢的酶类:胸苷激酶和DNA多聚酶; 感染类型 可在体内不同部位潜伏感染a.显性感染

11、:病毒大量增殖,细胞破坏;b.潜伏感染:病毒不增殖,DNA持续存在(终身);c.整合感染:与致癌有关;d.先天感染:胎儿畸形;,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一、生物学性状 1.基因组由线性双链DNA构成,分长(UL)、短(US)独特片段,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形成4种异构体。 2HSV糖蛋白抗原有11种:其中gB gC gD gD与吸附感染有关,gC、gG为型特异性抗原,gD 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3分型 二个血清型:HSV-,HSV-,DNA有50%同源性。 4培养较容易:多种细胞培养 CPE(+)动物接种 有多种感染类型,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

12、性(1)传染源:患者、健康带毒者,人群易感,隐性为主(2)传播途径:直接、密切接触,性接触 ,呼吸道飞沫,2所致疾病:无症状感染:大多属此。局部感染:皮肤粘膜疱疹全身感染:新生儿疱疹、脑炎,3感染形式 (1)原发感染 接触传染HSV-1 婴幼儿多见,90%以上隐性感染,表现为:龈口炎,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湿疹,疱疹性脑炎HSV-2 生殖器疱疹,多在性生活后 (2)潜伏感染及再发感染原发感染康复 潜伏再发感染:非特异性因素刺激,V基因组激活转增殖状态并沿神经纤维下行至末稍附近上皮疱疹。重复以上过程,疾病往往反复发生。,HSV-1:三叉N和颈上N节 HSV-:骶N节,少许V沿N纤维上行,原发感染,

13、唇疱疹,齿龈炎,脓性指头炎,生殖器疱疹,(3)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垂直传播或分娩时感染,胎盘产道,孕妇原发/再发,早、流、死产,畸形,新生儿疱疹,(4)HSV-2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协同作用2免疫性(1)体液免疫 中和抗体可中和病毒,阻止扩散,但不能清除潜伏病毒及阻止复发;(2)细胞免疫为主。 三、微生物学检查1病毒分离与鉴定,2快速诊断(查Ag/DNA) (1) 刮取疱疹病损材料涂片荧光标记(酶标记)抗体染色阳性结果即可协助诊断查DNA (2) 原位核酸杂交PCR法 四、防治原则HSV死疫苗 有免疫效果HSV减毒活疫苗 无实用意义HSV包膜糖蛋白亚单位疫苗动物试验成功,查DNA,碘苷 阿糖腺苷 无环鸟苷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1生物学性状:一个血清型、增殖慢2致病性:人唯一自然宿主,呼吸道传播,皮肤是主要靶细胞。3所致疾病:儿童初感水痘,伴脑炎、肺炎,病后潜伏脊髓后根或颅N节。成人、老人 V激活带状疱疹4IFN、无环鸟苷、抑制病情发展,缓解疼痛,治疗疱疹临床症状 不能消除潜伏感染,诱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