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校医培训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71233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校医培训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1校医培训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1校医培训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1校医培训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1校医培训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校医培训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校医培训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知识,东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 勇 2011.3.22,主要内容,1、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2、传染病概述 3、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4、学校常见传染病 5、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6、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7、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学校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9、学校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 10、艾滋病的有关防制知识,一、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的学生,整天集中在同一教室里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使中小学生

2、成为传染病高发的人群。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龄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染群体,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容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 因此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预防为主,重点加强传染

3、病的监督和管理,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传染病,保护学生健康。,我县2010年共报告传染病15种1035例,发病率为246.73/10万,比去年下降23.81%。流行性腮腺炎27例,幼托占7.41%,散居占37.04%,学生占40.74%;手足口病127例,发病率为 30.28/10万,比去年下降了 72.62%,幼托18.90%,学生6.30%,散居74.80%;猩红热1例,为散居儿童;风疹20例,幼托5%,学生45%,散居35%;麻疹2例,均为散居儿童。,二、传染病概述,(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传染病: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

4、的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传染病发生有三个因素:病原体、环境和人体。即必须有生物性病原体,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同时和相继使一群人发生相同的病。,(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

5、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就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内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三、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措施,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因此,在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上,也必须针对这几个因素进行。 (一)管理传染源 1、传染病病人 2、接触者 3、病原携带者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1、基础预防 2、预防接种 3、药物预

6、防 4、个人防护,四、学校常见传染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多见于冬春季节,大多发生于学龄前或学龄儿童,易在人群聚集的校园内暴发流行。另外手足口病、甲肝、痢疾等传染病也极易在校园内引起暴发流行。现将几种易在校内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防制知识简介如下:,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621天 主要临床表现 :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柯氏斑。出疹顺序: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恢复期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6个月5岁高发,麻

7、疹,隔离期 :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到出疹后10天 主要并发症 :肺炎、中耳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2.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1219天 主要临床表现 :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可伴有咽痛、轻咳和流涕。皮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一般不留色素沉着。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5-9岁高发,风疹,隔离期 :隔离至出疹后5天 主要并发症 :关节炎和关节痛,脑炎,血小板减少紫癜,先天性风疹综合症,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14-25天,平均18天 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

8、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颧骨弓或耳部疼痛,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度,通常一侧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流行性腮腺炎,易感人群 :1-15岁的少年儿童,近年,成人病例有增多的趋势 隔离期 :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 主要并发症 :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和不可逆性耳聋等,4.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 : 10-24天 主要临床表现 :前驱:低中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等。出疹:红斑疹疱疹脓疱向心分布,躯干、四肢近端-头面部四肢近端手足, 斑、丘、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9、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水痘,易感人群 :儿童,但6个月以下婴儿较少见 隔离期 :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14天 主要并发症 :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肺炎,脑炎,肝炎,心肌炎,肾炎,5.猩红热,猩红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1至7天 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典型特征性皮疹、杨梅舌,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巴氏线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猩红热,易感人群 :5-15岁 隔离期 :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日 主要并发症 :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关节炎

10、。,6.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 13天 主要临床表现 :症状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直接传播或间接传播,流行性感冒,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隔离期 :隔离至热退后2天 主要并发症 :主要有雷耶综合征、中毒性休克、心肌炎及心包炎。,7.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

11、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 潜伏期 : 27天 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隔离期 :隔离至发病后2周 主要并发症 :极少

12、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五、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一)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有些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并可引起严重的病情,以致威胁人类的生命及影响国家社会的经济与安定。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规定某些传染病为法定须上报的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甲类(2):鼠疫、霍乱乙类(2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

13、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11):手足口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二)传染病防治法对报告人及报告时限要求 报告人: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包括个体开业医生皆为疫情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依法填写疫情报告卡,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疫情。传染病防治法亦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

14、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六、学

15、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制定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于二六年四月六日发布实施。 规范制定的依据是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分三个部分,分别是: 1、相关部门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学校和幼托机构的职责。 2、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 3、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一、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职责 、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

16、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