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蜂针疗法ppt-课件(ppt-精)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71127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章蜂针疗法ppt-课件(ppt-精)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20章蜂针疗法ppt-课件(ppt-精)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20章蜂针疗法ppt-课件(ppt-精)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20章蜂针疗法ppt-课件(ppt-精)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20章蜂针疗法ppt-课件(ppt-精)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章蜂针疗法ppt-课件(ppt-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章蜂针疗法ppt-课件(ppt-精)(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章 蜂针疗法,第一节 概述,蜂针疗法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根据出土的文物记载,古埃及、印度、罗马和中国都曾经以蜂针治疗风湿病。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献也记载盖伦曾经用蜂针治疗风湿病的案例。,到上世纪50年代与中国传统针灸医术相结合形成了现代蜂针疗法。蜂针与针灸相辅相成,二者功能互补增倍,产生了神奇效应,现在认为蜂针疗法具有针、药、灸3种作用,这个便是现代蜂针疗法的实用价值和发展潜力之所在。,蜂针的“针”是指蜂尾,通过用蜜蜂的尾针,刺激人体的经络、皮部,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蜂针疗法,蜂针相对针灸而言,其独特之处在于:除了二者共同具有腧穴物理刺激作用之外,还有蜂针液中所含有的多种生物

2、化学物质的强力参与,故能更好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激活机体免疫力,从而收到治病强身之效。,蜂针液是蜜蜂蜇针器官相连的贮液囊内形成的黄色透明、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是具有高度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的复杂混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多肽类、酶类、生物活性胺、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物质。,蜂针液是蜜蜂历经数千万年的进化所形成的用以自卫的化学武器。由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及药理作用,自古以来即被人类利用于医疗保健方面,成为人 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有效工具。,我国常见的蜜蜂种类有5种:小蜜蜂、大蜜蜂、印度蜜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常用于蜂针疗法的为后两种,其中中华蜜蜂因具有易饲养,抗病性较强,蜂毒量较少,过敏反应较

3、轻的特点,更为临床常用。,蜂针液味辛、苦,性平。功能祛风通络,化瘀止痛,抗过敏,降血压。,实验研究知道,蜂针液含十一种多肽、五十多种酶、三种生理活性胺、糖类、脂肪、各种氨基酸、以及卵磷脂、组胺、胆碱、甘油、磷酸、蚁酸、脂肪酸。另含磷、碳、硫、镁、铜、钙、钾等元素。,药理作用,(一)亲神经特性及止痛:蜂针液中富含有多种多肽成分,具有极强的亲神经特性,对神经系统产生抗胆碱能活性和神经节阻滞作用。蜂针液中的蜂肽对烟碱型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药理作用,先引起皮层下部兴奋后转为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广泛抑制,不仅可抑制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还能抑制周围神经系统冲动传导。,药理作用,蜂明肽可透过血脑屏障

4、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主要作用部位是脊髓,与某些中枢性抗胆碱药相似,蜂针液能代替或加强镇静麻醉效应。,药理作用,蜂针液的镇痛效果优于安替比林,尤其对慢性疼痛效果更佳。有许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镇痛剂和激素,经蜂蜇数次即可停药,说明蜂针不仅有近期效果,还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且没有一般镇痛药的毒副作用和成瘾性。,药理作用,蜂针液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紧张度的功能,使大脑皮层活动正常化,可能因调整物质代谢而促进了神经系统的修复,故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对神经官能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作用,(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蜂针液具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及改善脑血流和心

5、肌功能等作用。蜂针液降低动脉血压效应,主要归因于磷脂酶A2在不引起心功能改变的条件下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或促使组织胺释放,改变血管张力而导致血压下降。,药理作用,由于其他降压药常伴有引致脑血管收缩等副作用,而蜂针液却能在降压的同时令脑血管扩张,对因高血压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来说,更具临床实用价值。,药理作用,蜂针液及其成分蜂肽、蜂明肽、心脏肽和磷脂酶A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还表现在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缓解心绞痛,对心肌力的增强、抗心力衰竭有显著功效,能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药理作用,蜂针液中的心脏肽对心脏有类似-肾上腺素样的活性,其抗心律失常的功能与异丙

6、肾上腺素相似,但其作用持续时间则长达90分钟,而异丙肾上腺素仅能维持5-10分钟。,药理作用,(三)对血液系统的作用:蜂针液有抗凝血功能,有助于防治血栓和栓塞,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部血栓病及其后遗症等。因其能抑制血凝活酶的活性,使血凝时间延长。在蜂针液注入皮内20-40分钟即出现抗凝纤溶作用,并能持续24小时以上。,药理作用,蜂肽和磷脂酶A2是蜂针液中的溶血成分,前者可直接发挥溶血作用,后者在前者协同下产生溶血作用。因此虽然治疗剂量一般不会引致溶血现象产生,但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病患以不用蜂针治疗为佳。此外,须注意的是蜂螫后可引致血中白细胞增加,并使红细胞血沉加快。,药理作用,(四)抗菌消炎作用

7、:蜂针液的抗菌消炎作用业已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多方面的研究证实,其中多种组分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无论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链球菌、枯草杆菌等均表现出良好的杀灭效果,并能抑制20-30种病原体的生长,同时又能刺激脑垂体,促使皮质激素释放,协同产生抗炎作用。,药理作用,蜂针液对白细胞移行具抑制功能,令炎症局部反应受到限制。同时,蜂针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也具有抗炎效能。经临床检验蜂针液的抗炎性能较氢化可的松强100倍。,药理作用,(五)抗肿瘤功能:蜂针液抑制肿瘤报道在国内外时有所闻。据悉蜂针液中蜂肽和溶血肽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蜂肽经稀释达一定浓度时,效力优于同浓

8、度的常用抗癌药物环磷酰胺,对白血病、皮肤癌、肝癌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药理作用,由于蜂针液在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对癌症的抵抗,这种独有的双重作用得到国外专家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攻克癌症“最好的免疫剂”。,药理作用,(六)抗辐射作用:蜂针液有明显的抗辐射功能,因其可增强机体应激力,减轻辐射损伤程度,并能刺激造血系统,防止因辐射引起的骨髓和脾脏退化现象,表明它有保护和复苏造血干细胞的潜在作用。,药理作用,(七)其他作用:蜂针液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影响神经传导、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及各种激素的分泌,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舒缓心肌梗死症状,对整个人体生理机制起到平衡作用

9、。,第二节 操作方法,一、蜂蜇法,蜂针循经散刺法属轻刺激,经穴直刺法为中等刺激,活蜂螫刺法是强刺激,视个体反应辨证施治。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蜂针疗法提高了原始蜂螫法的疗效。,一、蜂蜇法,1.用75%酒精擦拭作用点皮肤进行消毒。 2.用手或镊子夹住蜜蜂,将其尾部对准腧穴皮肤位置蜇刺,蜜蜂本能会将蜂针刺入皮肤,轻提蜜蜂身体,使蜜蜂身体与蜂针脱离。此时整针留在皮肤上有节奏地蠕动。,一、蜂蜇法,3.等毒囊活动停止后拔出。 4.观察患者有无严重的不良反应,15-60分钟后无反应才可离开。,二、直刺法和散刺法,摘取蜂针,可捏住蜜蜂尾部用镊子夹取,或用消毒纱布缠裹数层于小木板上,将活蜂尾部贴近纱布,蜂针刺

10、入纱布后弃蜂取针。然后夹持蜂针垂直刺入皮部,用力要适中,否则螫针容易折断。,二、直刺法和散刺法,最初3-5点,要随刺随拔。以后再刺的点,因毒量减少,当刺入皮肤后,将镊子放开,留针2-3秒。通常一针可分刺7一10处,最后将蜂针刺入治疗要点留针数分钟至20分钟。可取点刺或散刺经穴。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周一至数次,可收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之效。,二、直刺法和散刺法,治疗必须由医生操作进行。一般第一天用1只蜜蜂蜇,以后每次可增加1只,患者适应后每次治疗可用3-6只蜜蜂,最多可一次用10只左右蜜蜂,每周治疗2-3次,5-10次为1个疗程。休息4-5天后,可进行第2疗程,两个疗程后,若病情无好转,说明蜂毒疗

11、法无效,应停止使用。,二、直刺法和散刺法,值得注意的是,面部散刺时少选穴位,并浅刺( 0.5mm左右)、轻刺、随刺随拔。局部炎症严重时,轻刺患部,并以远处穴位为主。治疗口腔疾病,直接在病变齿根部施针。耳穴蜂针能治疗全身疾病。,蜂毒注射法,取国药准字号的蜂毒注射液,然后皮下适量注射,或者穴位注射治疗疾病。剂量为0.5-3mg/d,最大剂量为5mg/d, 1-3天治疗1次。此法简单易行,不受地区、季节、活蜂的限制。,第三节 临床应用,第三节 临床应用,蜂针疗法是将蜂针液的药理作用与针灸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临床已探明蜂针疗法对于各类神经痛、神经炎均有较好效果,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

12、脊柱炎等痹痛疾病,及某些骨关节疾病,有止痛、消肿等作用,有一般药物无法比拟的疗效。,适应症,1.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各种神经痛、神经炎。如面神经炎、运动神经原疾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损伤、失眠、癫痛、头痛、三叉神经痛、多发性肌炎、卒中后遗症、震颤麻痹、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等。,适应症,2.变态反应与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病、过敏性鼻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适应症,3.骨关节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扭伤、各种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关节滑膜炎、骨质增生等。,适应症,4.内科疾病:高血压、心悸、肝炎、支气管哮喘、震颤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胃肠功能紊乱、老年性痴呆等。

13、,适应症,5.外科疾病:胆石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腱鞘囊肿、腱鞘炎、纤维瘤、红斑性肢痛症、扭挫伤等。,适应症,6.妇科、男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乳房肿块、卵巢囊肿、子官肌瘤、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不育症、遗精、阳痿、前列腺炎等。,适应症,7.儿科疾病:舞蹈病、小儿遗尿等。 8.五官科疾病:听神经炎、鼻炎、过敏性鼻炎、其他类型鼻炎、牙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综合征、虹膜炎等。,适应症,9.皮肤科疾:荨麻疹、银屑病、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痤疮、斑秃、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癜风等。,常用处方,(一)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肩部取肩髃、肩髎、臑俞; 腰部取阳池、外关、阳溪、腕

14、骨;肘部取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背脊取水沟、身柱、腰阳关;髀部取环跳、居髎、悬钟;股部取秩边、承扶、阳陵泉;膝部取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取申脉、照海、昆仑、丘墟。,常用处方,行痹加膈俞、风门、血海。痛痹加肾俞、关元。着痹加足三里、阴陵泉、商丘。热痹加大椎、曲池。每次选取疼痛部位及周围的3-5个穴位,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常用处方,(二)面神经麻痹:取牵正穴为主,配以阳白、丝竹空、颊车、地仓、四白、迎香等穴(配其中3一4穴即可)。每穴用蜂1只,随蜂螫次数增多,而延长蜂针留置时间。一般留置1-4分钟。每次间隔3-5天。5次为一疗程。,常用处方,(三)偏头痛处方:取太阳、头维等

15、穴,用蜂螫,可缓解疼痛。 (四)坐骨神经痛:取腰阳关、秩边、环跳、委中和坐骨神经循行路线附近的穴位,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常用处方,(五)肌肉、筋脉痉挛:取痉挛局部周围的穴位,用蜂螫。 (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病变部位和周围的穴位,用蜂螫。一般以15天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进行下个疗程。,常用处方,(七)结节性红斑:取病变部位穴位,用蜂螫。 (八)过敏性紫癜: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用蜂螫。 7天为1个疗程。 (九)荨麻疹:取百虫窝、血海、曲池、三阴交等穴,用蜂螫。一般治疗1天,即可好转。,常用处方,(十)胆绞痛:取胆囊穴、内关、关元、迎香、四白和耳穴第三敏感点,用

16、蜂螫。 (十一)疝气:取阴陵泉、关元、气门(奇穴)、三阴交等穴,用蜂螫。7天为1个疗程。如需要进行下个疗程,应休息5天后再进行。,常用处方,(十二)支气管喘息:取大椎、天突、膻中、列缺、中府等穴,用蜂螫。7天为1个疗程。 (十三)梅尼埃综合症:取风池、内关、翳风、足三里等穴,用蜂螫。5天为1个疗程。 (十四)过敏性鼻炎:取迎香、印堂、合谷等穴和鼻隔外部,用蜂螫。每次1分钟,7天为1疗程。,常用处方,(十五)疟疾:取主穴大椎、间使、后溪,配十宣、章门、期门,每次用蜂5-7只,用蜂螫,7天为1疗程。 (十六)口疮:取上廉泉、颊车、内关等穴,用蜂螫,5天为1疗程,常用处方,(十七)下肢水肿:取足三里、解溪、冲阳、承山、太溪、复溜、阳陵泉、阴陵泉、委中、内庭等穴,用蜂螫,隔日1次,7天为1疗程。,常用处方,(十八)卵巢囊肿:取穴子宫、维道、长强、曲骨、足三里、太冲,用蜂螫,隔日1次,7天为1疗程。 (十九)盆腔炎取穴三阴交、关元、血海、中极、腰奇穴,隔日1次,用蜂螫,20次为1疗程。,常用处方,(二十)肾结石:取肾俞、大肠俞、膀胱俞、关元、水道、三阴交等穴,用蜂螫,隔日1次,7天为1疗程。 (二十一)阳痿:取太溪、然谷、关元、中极、肾俞,用蜂螫,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