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ppt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69388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ppt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手足口病ppt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手足口病ppt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手足口病ppt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手足口病ppt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ppt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ppt课件_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解 读,概述,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发病年龄:学龄前儿童,以岁以下为主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 主要表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 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EV71是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手足口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的长期课题,2008年5月2日 纳入法定报告,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EV71感染 手足口病/咽峡炎,病毒

2、侵袭,脑脊髓炎,神经源性反应,肺、心损害,死亡或后遗症,康复,EV71致病过程,关键词:神经源性肺水肿,颅内压急剧升高,脑血流灌注减少,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全身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体循环血量多进入阻力更低的肺循环内,导致左心负荷过重,收缩力减弱,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平衡渗透压破坏。 肺毛细血管及肺泡损伤。肺血容量急剧增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受到损伤,同时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大量释放,使其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外渗,加重肺水肿。 治疗困难,病死率高(60%100%)。,神经源性肺水肿,手足口病患儿就诊时常表现为心率增快,可200次/分,血压高,外周循环不良,表现为四

3、肢厥冷和口唇发绀。 有研究认为是交感神经功能亢奋所致。动物实验发现,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 但南京市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患儿并不存在血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台湾分期,l期:发病期,发热,口腔溃疡,手、足和臀部有皮疹。 2期:多发生在发病后15d内,表现为脑膜炎、脑炎或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或脑脊髓炎。可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急性肢体无力、昏睡、嗜睡、意识模糊、昏迷、肢体抖动、易惊、惊厥和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3A期:自主神经失调。在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数小时至2天,部分病人出现3A期症状,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发绀,表现为出冷汗、四肢冰冷、皮肤发花、高血压、高血糖、外周血WBC升高等

4、,可出现肺水肿,先咳白色泡沫痰,继而为粉红色泡沫痰,有时可从气管导管排出鲜血。 3B期:心功能衰竭期,表现为进行性的低血压或休克,尿少或无尿,心动过速和意识障碍加重。 4期:恢复期。,临床分期(2012年),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第5期(恢复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足部、臀部、腿部皮疹,第2期(神经系统

5、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 表现为持续高热、中枢神经受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肌阵挛,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 岁为主 呼吸异常:呼吸增 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 3040 次/min(按年龄) 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 次/min,按年龄,排除体温升高 或

6、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延长(2 秒) 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 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 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 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或窘迫、呼吸减慢或节律异常, 口唇紫绀, 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 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 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此期病例属 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

7、较高。,大理石纹,肺出血(呼吸机管道内可见粉红样物体即为泡沫物体),肺部的X线表现,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 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第2期,第3期,第1期,死亡,痊愈或后遗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进展及分期,第4期,痊愈,痊愈,痊愈,第5期,手足口出疹期,神经系统 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 衰竭期,恢复期,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危重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2期是3、4期发生的基础,阻断2期向3期、3期向4期发展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从2期发展到3期一般需要1天左右,偶尔在2天或以上 从3

8、期发展到4期有时仅需数小时,这数小时也是救治的关键 不能及时发现2、3期,是目前我国重症手足口病的最大问题,以下表现之一提示重症病例,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血糖升高:

9、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可疑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 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重症手足口病病情发展快,少数患者预后不佳,但患者病情的加重都有先兆,都有踪迹可循 通过严密监测可以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时调整治疗,阻断病情进展,为每一位患儿“量身订制”监测表 本病多见于小儿,多数无法准确主诉其症状,查体不配合,密切监测的意义尤其重大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监测的指标及频率也各不相同,要为每一位患儿“量身订制”监测表 入院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8小时监测一次,严重者可以每6小时、4

10、小时甚至2小时监测一次 确定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停止监测,密切观察是及时发现重症的关键,监测指标 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糖、四肢皮肤循环(重症患者的循环衰竭总是从四肢末梢即脚趾、手指开始,及时观察到脚趾手指发凉是阻断病情进展的关键) 体温、精神状态、进食情况、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抽搐、紫绀、肺部罗音 血象、胸片、血气 及时的监测与处理为患者病情的改善提供了机会,密切观察是及时发现重症的关键,转入至三级医院 PICU 指征,持续嗜睡、呕吐与惊跳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木 僵、谵妄、呆滞、昏睡、昏迷)、肢体麻痹、共济失调 颅神经损伤,出现非自主性眼球动作(眼球往上看、眼 球固定偏向一侧

11、、眼球乱转、眼球震颤、斗鸡眼等) 呼吸急促(40 次以上/分)、发绀、肺部病变短时间内发 展快、肺水肿、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肺出血。 循环障碍:心率过速(160 次以上/分)或过慢、肢体冰 冷、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上升或下降。,转诊注意事项,每次查房时,对重症病例必 须对照标准进行判断 在专业人员护送下及时转诊 如已发生肺水肿、肺出血、休克等呼吸循环衰竭和生命体征不稳 定随时有生命危险时,应当就地救治,并请上一级专家组会诊指 导抢救,治疗要点,第1期: 无须住院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门诊医生要告知患儿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出现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应当立即就诊。,治疗要点,第2期:

12、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高压;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对持续高热、有脊髓受累表现或病情进展较快的病例可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四肢皮肤温度变化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尤其是3岁以内、病程5天以内的病例。,危重型治疗要点:监护,1.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每小时测量脉搏、 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一次,计 24 小时出人水量(尤其是 尿量)。 2.详细神经学检查(包括第 6、7、9、10、11、12 对脑 神经,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应),小脑征候检查 3.根据病情每 1-8 小时测定动脉血液气体分析、血糖一 次。每天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动态复查胸片。每 1

13、-3 天检测肝 肾功能、心肌酶一次 4.在每日动态监测血气、血糖、血象的基础上,选择性 地实行心电图、 心脏超声波、 脑脊液、 脑电图、 MRI 等检查项目。 5.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并确定病原,危重型治疗要点:早期强化三大措施1,1、早期降颅内压:出现持续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时,限制 入量,60ml-80ml/kg.d,给予以下脱水药物: (1)甘露醇:0.5g/(kg.次),每 46 小时一次,静脉注 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严重颅高压或脑疝时可 加大剂量至 12g/(kg.次),24h 1 次; (2)10%甘油果糖:0.5-1g/(kg.次),4-8h 1 次,快速静脉 滴注;

14、 (3)利尿剂:有心功能障碍或肺水肿者,宜首先应用速尿 1-2mg/kg,危重型治疗要点:早期强化三大措施2,早期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指征: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改变;气 道分泌物呈淡红色或血性;短期内肺部出现湿性罗音;胸部 X 线检查提示肺部有渗出性病灶;血气分析异常:pH 在 7.25 以下, PaCO2 示过度换气或 CO2 升高,PaO2 降低,BE 负值在 10 以上。频繁抽搐或深部昏迷; 面色苍白或紫绀,血压下降,危重型治疗要点:早期强化三大措施3,早期抗休克处理:按照脓毒性休克早期表现的六条标准, 对符合三条以上者及时扩充血容量,应用生理盐水 10-20 ml/kg 快速静脉滴

15、入,之后进行评估。根据脑水肿、肺水肿的具体情况 边补边脱,决定再次快速静脉滴入和 24 小时的需要量,及时纠 正休克和改善循环。,危重型治疗:把握三项基本处理1,1、及时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指征:第 3 期和第 4 期可 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第 2 期一般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选用甲基泼尼松龙 1-2mg/ (kgd) 氢化可的松 3-5 mg/ , (kgd) , 地塞米松 0.2-0.5 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停用。,危重型治疗:把握三项基本处理2,2、掌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指征:建议应用指征为:精 神萎靡、肢体抖动频繁;急性肢体麻痹;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 过 30

16、-40 次/分(按年龄);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 增快140-150 次/分(按年龄)。可按照 1.0 g/(kgd)(连续应 用 2 天)应用。第 4 期使用 IVIG 的疗效有限。,危重型治疗:把握三项基本处理3,3、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第 3 期:此期血流动力学常是高动力高阻力,表现为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但并非真正休克状态,以使用扩血管药物 为主。常用米力农注射液:负荷量 50-75g/kg,维持量 0.25-0.7 5g/(kgmin),一般使用不超过 72 小时。血压高者将血压控制 在该年龄段严重高血压值以下、正常血压以上,可用酚妥拉明 1-20 g/(kgmin),或硝普钠 0.5-5g/(kgmin),一般由小剂量开 始逐渐增加剂量,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治疗要点,第5期: 给予支持疗法,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肢体功能障碍者给予康复治疗; 个别病例需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