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交往中的效应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5568291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交往中的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心理交往中的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心理交往中的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心理交往中的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心理交往中的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交往中的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交往中的效应(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 心理交往中的效应,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 定势效应 投射效应,2,一、新官的三把火:首因效应,什么是首因效应? 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活动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的效果。 首因效应与第一印象不是同一个概念,第一印象是指交往双方初次见面彼此产生的印象,而首因效应强调的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和效果。 生活中首因效应很常见。,3,关于首因效应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琼斯曾经作过一个作业评定的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题中的一半,并且让一个学生答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道题,而让另一个学生答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上。然后他让一些被试对这两个学生作出评价:两者相比

2、较,谁聪明一些?要求被试估计这两个学生各做对了多少?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在解题开始时就做对了的学生聪明些,并且估计答对的题平均为20.6个题,认为另一个不够聪明,正确答题平均为12.5个题。这就是首因效应造成的。,4,为什么存在首因效应? 通常,最先接受的信息形成的原始印象,构成一种记忆图式。后来的其他信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这是一种同化模型。新的信息被同化进先前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新的信息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色彩。(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5,首因效应产生的条件? 一是信息提供的延续性。 二是后来的信息与先前的信息比较近似。,6,充分利用首因效应,为自己的交往服务。 “路遥知马

3、力,日久见人心”。首因效应固然重要,但并非不可改变。 社会心理学家汉密尔顿和赞那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人们在形成他人的第一印象时,似乎注意令人不快的特性,胜过于良好的特性。 若可能的话,要注意自己的“登场亮相”。 防备首因效应,不要被对方的第一印象所迷惑。,7,三、情人眼里出西施:晕轮效应,什么是晕轮效应? 即当一个人有一特性时,我们常会无意地夸张这一特性。如果某人在某方面有特长,那么他就被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会被我们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都优越。 晕轮效应也可以叫做光环效应、月晕效应。,8,晕轮效应在交往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晕轮效应在两种场合会产生有害效果。 晕轮效应产生有害效果的一个场所是在“法

4、庭”上。 社会心理学家兰德和阿让森在一项实验中发现,一些假扮法官的被试在判决时,不是根据罪犯的罪过来判决,而是根据他们的“外貌”来判,他们判一个无魅力的被告蹲监狱的时间要比有魅力的长好几年,而罪犯的罪过是用完全相同的语言来描述的。,9,晕轮效应产生有害效果的另一个场所是在教室里。 一个教师对学生智力的看法可能会受学生本人相貌、举止、家庭背景以及一些无关事情所影响。,10,为什么会有晕轮效应? 通常,当我们注意到对方某一突出的特点时,马在头脑中把这一特点与某些相关的特点建立起联系,然后带着一种期待心理,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寻找他所联想到的那些特点,以便应验自己的推测或联想,使本来假定的那些特征变成

5、真正是属于他的。因此,此时人们的心理状态通常是“抓住一点,只及相关,不及其余。”,11,怎样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而不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 ? 实事求是地根据我们观察到的信息,为对方建立一个客观的印象: 一是就事论事。 二不要受感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 三不要想当然。 四不要受第一印象的影响。,12,我们可以尽量利用晕轮效应,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我们最突出的优点,诸如个性品质良好、有特长等,最适合于被我们用来制造晕轮效应。 如果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那就微笑吧!迷人的微笑会让人联想到我们还热情、友好、真诚、温顺、关心,13,四、心宽体胖人皆知:刻板印象,什么是刻板印象? 刻

6、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14,人们的刻板印象,一般是经过两条途径形成:一条是直接接触时形成的,另一条是根据间接的资料而来的。通常,刻板印象的形成大多数是来自第二条途径。 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 有助于简化认识过程,有利于对某一类人作概括的了解。 能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了解和应付周围的环境。 刻板印象中的成员总有一些符合这一类人实际的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一类人的部分特点。,15,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 使人们的认识僵化和停滞化,容易阻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认识和交往的正常发展。,16,交往中如何看待刻板印象? 认真对待他人的所有信息,不要臆断,不要

7、轻举妄动。 多参加交往,增加与不同群体人之间的接触。,17,社会心理学家库克提出,要使相互接触的人消除他们的刻板印象,需要满足五个主要条件 : 一是相互接触的地位平等。 二是个人认识的可能。 三是有偏见的人处于不带偏见的人当中,他人的正确态度有助于我们消除刻板印象。 四是群体接触的社会支持。 五是合作,两个人或两个群体的合作能够达到共同的目标,达到合谐。,18,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防止别人对我们自己产生刻板印象。,19,五、还是老样子:定势效应,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向两组大学生出示了同一个人的一张照片。在出示之前,他向第一组说,将出示的照片上的这个人是个怙恶不悛的罪犯。

8、对另一组人说,他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大学生看完后用文字描绘照片上的人的相貌。第一组的评价时:深陷的双眼证明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沿犯罪的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等等。第二组的评价是:深邃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等等。同样的一张照片,却因为看之前一句话的提示,而产生了不同的评价。,20,什么是定势、定势效应? 定势实际是一种态度倾向,它是在过去经验或掌握的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一个人处理与之发生联系的情景和他人的行为动作上起着控制性影响的准备性心理状态。 定势效应是指当我们认知他人时(特别是与陌生人见面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有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

9、照事物的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 定势效应主要是对陌生人认知时产生的。,21,在交往中,定势效应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也即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某种品质去推断他其他的一些品质。 这种推理的思想方法是简单化的思想方法,往往与事实不相符,即不符合某人的特殊性(个性),发生认识上的偏差,这就是逻辑推理的定势对人认识的作用,即定势效应。,22,为什么存在定势效应? 一个原因是人们的认知活动,事先都有某种假设,并从这个假设出发来看待眼前的事物或人。(这种假设主要就是人们把别人的个性品质总看成是成双成对的,有一种个性品质就必然伴有另一种个性品质。) 另一个原因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由于所掌握的

10、信息少,人们就习惯于用已有的一些经验作理所当然的推理,将某一可能存在或不存在的个性品质与其外部的一些特点联系起来。,23,定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在某种条件下,定势效应能有助于我们对他人作概括的了解,从而缩短和简化我们的认知过程。但是,由于定势效应是在缺少信息的基础上主观产生的,我们在对待定势效应时就还应当看到它的消极一面。,24,有效地避免定势效应 不要用静止的眼光去认知别人,这是我们有效地避免定势效应产生的重要条件。 在认知他人时,要能客观地去观察和分析各种有关的信息,这是避免定势效应产生的关键。,25,六、以心体心:投射效应,什么是投射效应? 在交往中,投射效应是指一个人总是假设他

11、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其他人身上。,26,通常,投射效应的发生有两种情形: 一是当他人的年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等身份特性与自己相同时,投射效应更容易产生。 另一种情形是,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时,就会把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自己的性格、态度或欲望,转加到别人身上,说是别人有这种恶习或恶念。,27,投射效应在交往中时有发生,并且带来认知的偏差和对别人人格的歪曲。 如果我们能够正常地使用投射效应的话,则无可菲薄,但是偏偏相反的是,有些人似乎有点“严以律人,宽以待己”。,28,防止投射效应的产生: 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在分析别人的特点时,应当根据对方的言谈举止和各种活动结果去分析,不能过多掺杂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可以作适当的推理 。 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探索自己内心的思想、欲望或行动倾向,避免可能的投射效应的发生。 多参加交往活动,在活动中增强自己观察人、判断人的能力,培养认识人的正确方法,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特征,做到不多疑、不嫉妒,公正地评价每一个人。,29,“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