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538793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优点,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 保护外周静脉,相对传统CVC 减少穿刺危险性 非手术置管 长时间留置 可由护士操作,PICC的适应症,高渗药液:如浓度10%的葡萄糖,TPN 刺激性或毒性药物治疗 长期静脉注射 静脉保护,外周静脉限制 2330周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1.5kg) 家庭静脉治疗,PICC应用的要求,肘部血管良好, 部位无损伤或感染,检测手臂 配合的病人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新生儿应用PICC优势,静脉非常表

2、浅,血管壁薄,周围静脉难以长期保留 血管顺应性差,血浆渗透性高,输送的渗透压受到限制,易造成局部坏死 病情危重要随时保证静脉畅通,便抢救用药 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需要严格控制液量,均匀输入 血压低,需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免疫功能地低下,反复穿刺等入侵会大大提高感染几率,新生儿应用PICC难度,穿刺困难 血管选择范围小 免疫力差,易感染 维护难度难度大,不能自控,PICC刺穿前评估,穿刺同意书 治疗方案,PICC静脉选择,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测量上臂围,上臂中间量周长 两手测量并记录数据 定期测量留置手臂周长;,协助患儿摆好穿刺体位,患儿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更换正压接

3、头,使用无菌技术打开正压接头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充一下正压接头 消毒导管接头的外面 反折导管与接头连接上部软管处,去掉旧的的正压接头,静脉炎分级,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有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有脓液渗出,PICC术后护理更换敷料,带无菌手套 酒精脱脂三遍 络合碘消毒三遍 酒精脱碘三遍 固定,PICC术后护理,避免盆浴泡浴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带有PICC一侧手臂适度制动,封管及冲管液,浓度:1毫升生理盐水1个单位肝素钠,注射器型号的选用,选择10以上毫升注射器 绝

4、不应用力推注射任何药物 一定用脉冲方式冲管 不可使用重力静淌方式,物品准备,无菌手套 无菌纱球 无菌透明敷贴 稀释肝素液 生理盐水 酒精,络合碘 正压接头,注射器,正管封压,安全,正压 无需针头连接,减少医护人员的针刺伤 减少血源性感染 在拔出注射器是产生正压 避免血液回流 减少堵管发生,PICC操作程序,洗手 戴口罩 查对,配药 三查七对,固定方法,摆放“S”状固定连接器贴透明膜蝶形胶布固定固定肝素帽,导管维护注意事项,输液千冲洗导管,禁止抽回血 输脂肪乳等药物后 应脉冲式冲管 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禁止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体上 换药是记录导管刻度 每天记录输液泵送,机械性静脉炎,临床表现:

5、发现在置管后2-10天;走形发红,条索状改变,肿胀,局部硬结 原因: 外界刺激过大;血管条件差,送管过快;导管材质,血栓性静脉炎,原因: 导管型号与血管粗细不当有关, 穿刺是损伤血管内膜 与置管技术有关,细菌性静脉炎,原因: 不正确洗手,不正确的皮肤消毒, 未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对策: 严格无菌拘束操作, 血培养 应用抗生素,拔管,导管堵塞,临床表现; 输液困难;给药阻力大,无法冲管,无法抽回血 对策: 检查导管位置,体位;脉冲式冲管,封管,尽量减低低胸腔压力;拔管,导管的破损,原因: 肢体活动过多;导管受外力损伤 对策: 患肢制动;导管远离锐器,不要强力推注射药液,导管断裂,原因: 未预冲导管

6、 不正确固定;换药不当,高压注射所致 对策; 正确固定导管 避免将导管固定在关节处, 换药钱要检查指甲,避免导管划伤断裂,导管漂移,原因: 导管尖端异位 对策: 导管异位时重新送管,导管脱出,原因: 不正确固定 换药不当 患儿躁动 患肢未固定;,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 穿刺点污染 导管接头污染 药物污染 血行种植 免疫缺陷 无菌技术不严格;,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类型: 出口感染 隧道感染 隧道感染 腔袋感染 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对策: 教育培训,配备专业人员 手部卫生 输液管道更换 做好无菌防护 固定妥当,穿刺点渗血/红肿,临床表现: 刺穿点红,刺穿点有硬结 疼痛,有斑纹 原因: 穿刺针与导管不配套 凝血机制异常 穿刺位置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