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474971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临床表现: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

2、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的肠外表现。,黏液血便是UC的最常见症状。超过6周的腹泻病程可与多数感染性肠炎鉴别。,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并活组织检查(后文简称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黏膜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或接触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桥黏膜等。,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能提高内镜对黏膜病变的识别能力,结合放大内镜技术,通过对黏膜微细结构的观察和病变特征的判别

3、,有助UC诊断,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建议多段多点活检。组织学可见以下主要改变。,活动期:(1)固有膜内弥漫性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 (2)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 (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期:(1)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 (2)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 (3)隐窝结构改变:隐窝结构改变可加重,如隐窝减少、萎缩,可见潘氏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UC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

4、活检病变符合上述活动期或缓解期改变,结合临床,可报告符合UC病理改变。宜注明为活动期或缓解期。如有隐窝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或癌变,应予注明。,其他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取代钡剂灌肠检查。无条件行结肠镜检查的单位可行钡剂灌肠检查。检查所见的主要改变为:(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结肠镜检查遇肠腔狭窄镜端无法通过时,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CT或MRI结肠显像显示结肠镜检查未及部位川,疾病评估,临床类型:可简单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此型在鉴别诊断中要特别注意,亦涉及缓解

5、后如何进行维持治疗的考虑。 慢性复发型指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临床最常见。 以往所称之暴发型结肠炎(fulminant colitis),因概念不统一而易造成认识的混乱,本共识建议弃用,将其归在重度UC中,病变范围,推荐采用蒙特利尔分类,该分型特别有助癌变危险度的估计及监测策略的制定,亦有助治疗方案选择。,肠外表现和并发症,肠外表现:包括皮肤黏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肝胆疾病 (如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

6、上皮内瘤变和癌变,诊断步骤,病史和体检:详细的病史询问应包括从首发症状开始的各项细节,特别注意腹泻和便血的病程;还要注意近期旅游史、用药史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菌药物、阑尾手术切除史、吸烟、家族史;口、皮肤、关节、眼等肠外表现及肛周情况。体检特别注意患者一般状况及营养状态、细致的腹部检查、肛周和会阴检查及直肠指检。,常规实验室检查,强调粪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不少于3次,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为除外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等疾病应做相关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白蛋白、电解质、ESR、C反应蛋白等。 有条件的单位可行粪便钙卫蛋白和血清乳铁蛋白等检查作为辅助指标,结肠镜检查,(应进入末段回肠)并活检:

7、是建立诊断的关键。结肠镜检查遇肠腔狭窄镜端无法通过时,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CT或MRI结肠显像显示结肠镜检查未及部位。,下列情况考虑行小肠检查,病变不累及直肠(未经药物治疗者)、倒灌性回肠炎(盲肠至回肠末段的连续性炎性反应)及其他难以与CD鉴别的情况,重度活动性患者检查的特殊性:以常规腹部X线平片了解结肠情况及有无穿孔。缓做全结肠检查,以策安全。但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可行不做常规肠道准备的直肠乙状结肠有限检查和活检,操作要轻柔,少注气,诊断举例,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左半结肠、活动期中度),疗效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和内镜检查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缓解的定义,完全缓解是指完全无症状(排便次数正常且

8、无血便及里急后重)伴随内镜复查见黏膜愈合(肠黏膜正常或无活动性炎性反应)。关于UC患者黏膜愈合的定义,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疗效评定,临床疗效评定:适用于临床工作,但因无量化标准,不适用于科研。 (1)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大致正常或无活动性炎性反应。 (2)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轻度炎性反应。 (3)无效:临床症状、结肠镜复查均无改善。,改良的Mayo评分适用于科研,亦可用于临床。,复发的定义,自然或经药物治疗进入缓解期后,UC症状再发,最常见的是便血,腹泻也多见。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证实。 复发的类型:复发可分为偶发(1次年)、频发(2次年)及持续型(UC症状持续活

9、动,不能缓解)。 早期复发:经先前治疗进入缓解期的时间4 mm);肠黏膜明显强化伴肠壁分层改变,黏膜内环和浆膜外环明显强化,呈“靶征”或“双晕征”;肠系膜血管增多、扩张、扭曲,呈“木梳征”;相应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腹部超声检查,对发现瘘管、脓肿和炎性包块具有一定价值,但对CD诊断准确性较低,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可增加准确性。,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需多段(包括病变部位和非病变部位)、多点取材。,CD黏膜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有,(1)固有膜炎性细胞呈局灶性不连续浸润; (2)裂隙状溃疡; (3)阿弗他溃疡; (4)隐窝结构异常,腺体增生,个别隐窝脓肿,黏液分泌减少

10、不明显,可见幽门腺化生或潘氏细胞化生;,(5)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6)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以固有膜底部和黏膜下层为重,常见淋巴滤泡形成; (7)黏膜下淋巴管扩张 (8)神经节细胞增生和(或)神经节周围炎。,诊断步骤,诊断步骤 病史和体检::详细的病史询问应包括从首发症状开始的各项细节;还要注意结核病史、近期旅游史、食物不耐受、用药史(特别是NSAID)、阑尾手术切除史、吸烟、家族史;口、皮肤、关节、眼等肠外表现及肛周情况。,体检特别注意患者一般状况及营养状态、细致的腹部检查、肛周和会阴检查及直肠指检:常规测体重及计算BMI;儿童应注意生长发育情况。,常规实验室检查,

11、粪便常规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血常规、血清白蛋白、电解质、ESR、CRP、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等。 有条件的单位可做粪便钙卫蛋白和血清乳铁蛋白等检查作为辅助指标。,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应进入末段回肠)并活检是建立诊断的第一步。 无论结肠镜检查结果如何(确诊CD或疑诊CD)均需选择有关检查明确小肠和上消化道的累及情况。 应常规行CTE或MRE检查或小肠钡剂造影和胃镜检查。,疑诊CD但结肠镜及小肠放射影像学检查阴性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局限在小肠的病变疑为CD者行BAE检查。 有肛周瘘管行盆腔MRI检查(必要时结合超声内镜或经皮肛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作为疑有腹腔脓肿、炎性包块或瘘管的初

12、筛检查。,排除肠结核的相关检查,胸部X线片、PPD试验,有条件时可行IFN释放试验(如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举例,克罗恩病(回结肠型、狭窄型+肛瘘、活动期中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目标,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活动期的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建立在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主要根据病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对治疗的反应及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决定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方案的效益与风险,在与患者充分交流并取得合作之后实施。,轻度UC,1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轻度UC的主要药物。包括传统的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其他各种不同类型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SASP疗效与其他5-ASA制剂相似,但不良反应远较这些5-ASA制剂多见。没有证据显示不同类型5-ASA制剂疗效上有差别。,2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者,特别是病变较广泛者,可改用口服全身作用激素,中度UC,1氨基水杨酸制剂:仍是主要药物,用法同前。 2激素:足量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治疗(一般24周),症状控制不佳者尤其是病变较广泛者,应及时改用激素。按泼尼松0.751 mgkg.d。(其他类型全身作用激素的剂量按相当于上述泼尼松剂量折算)给药。达到症状缓解后开始逐渐缓慢减量至停药,注意快速减量会导致早期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