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五)_0008(课程号:1405557)

上传人:奋斗 文档编号:55449203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五)_0008(课程号:140555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五)_0008(课程号:140555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五)_0008(课程号:140555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五)_0008(课程号:140555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五)_0008山西电大省开课 课程代码:1405557、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公元 581 年,统一的( )王朝政权的建立,结束了我国自东晋南北朝以来长达 270 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条件。A. 隋B. 唐C. 北魏D. 秦参考答案:A2.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的东北部,属系( )的北端。A. 太行山B. 王屋山C. 恒山D. 中条山参考答案:A3. 太原地处冲要,所以开皇二年(582),隋文帝就在并州(即太原郡)设立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次子晋王( )为尚书令。A. 杨业B. 杨文广C. 杨坚 D

2、. 杨广参考答案:D4. 在( )等人的提倡下, “净土”法门在南方开始广泛流传。他的净土理论经过后来昙鸾的弘扬发展在山西扎根,成为北朝、隋唐时期的一个重要佛教派别。A. 释道安B. 法显C. 唐三藏D. 慧远参考答案:D5. ( )与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A. 五台山B. 王屋山C. 恒山D. 中条山参考答案:A6. ( ),并州文水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帝王,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A. 武则天B. 卫夫人C. 王重阳D. 吕洞宾参考答案:A7. ( ),对佛教做出卓著贡献的另一位山西籍佛学家是法显。A. 唐朝时期 B. 东晋时期C. 北朝时期D.

3、 后赵时期参考答案:B8. ( )以她的堂外甥宗秦客所献的新字“曌”为名,其原名不为后人所知。A. 武则天B. 卫夫人 C. 王重阳D. 吕洞宾参考答案:A9. 隋( )帝一生曾 3 次巡游山西。A. 惠B. 炀C. 文D. 武参考答案:B10. 继佛图澄之后在北方传教的佛教代表人物是( )。A. 释道安B. 法显C. 唐三藏D. 裴松之参考答案:A、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409 年,拓跋珪子拓跋嗣继立,为明元帝。他继承其父遗志,使北魏逐渐巩固和强盛。424 年,拓跋嗣子拓跋焘立,为太武帝。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2. 孝武帝投靠宇文泰 5 个月后被宇文泰杀

4、死,另立元宝炬为帝,以长安为都,史称北魏。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3. 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觉于 557 年废北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史称北周。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4. 从 4 世纪刘渊起兵,一直到 6 世纪后期北周灭北魏,山西在北中国的地位一直很重要。平阳、平城、晋阳,先后成为很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中间间断的时间很少。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5. 淝水战后,前秦瓦解,拓跋珪于 386 年乘机复国,即位为代王,建元登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 年,迁都平城,同年,拓跋珪称帝,为太祖道武帝,改元天兴。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6. 卫恒写成了四体书

5、势一书,探讨了汉字的构成、字形字体结构的演变,并对西晋以前的书法进行了评论,可以说是对西晋以前书法史的总结,也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经典文献。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7. 王参,太原晋阳人,受诏与荀顗、阮籍共同主编魏书。 魏书为陈寿修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都提供了大量的史亊资料。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8.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裴骃也因为史记作注而垂名于中国史坛。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9. 魏晋时期,在河东安邑诞生了一个书法世家王氏,历经四世,领袖书坛百余年,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享有很高的声誉。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10.

6、 鲜卑拓跋部以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竟能统一北部半个中国,而且统治时间长达 100 余年,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云岗石窟。参考答案: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亦称石佛寺,位于大同市西郊 16 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 1 公里。现存洞窟 53 个,大小造像 51000 多个。云岗石窟是我国北方地区开凿最早的石窟,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开凿,大窟多完成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间,较小窟

7、龛的开凿则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末年(524)。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著名的昙曜五窟(1620 窟),为云岗第一期石窟,居于中部。第二期石窟大像相对减少,形象多样化,出现了世俗供养人。其中第六石窟被誉为云岗石窟第一伟观,窟高 20 米,中央矗立着一根断面约 60 平方米的大塔柱,塔柱和整个洞壁都嵌满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和飞天,其中还有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雕刻。中期石窟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的艺术风格。第三期石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8、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2. 简述悬空寺。参考答案: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浑源县城南 5 公里的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 90 米。悬空寺共有殿阁 40 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整个寺院,面对恒

9、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建筑物与石岩浑然一体,远望如半空悬吊。1957 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 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恒山志的记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三教殿塑有佛教主释迦牟尼、道教主老子、儒教主孔子的像。 “悬空寺”的名称,不仅表明了它的建筑位置和外观特征,而且体现其本质意义,是道教的玄、佛教的空、儒教的礼的集大成所在,反映了思想上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悬空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唐代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两个大字,明代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

10、 1989 年李铁映同志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 分析论述北魏前期的统治。参考答案: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后,经明元帝拓跋嗣,到太武帝拓跋焘,都是以卓绝的武功制服对手,统一北方,这不仅反映出他们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杰出的指挥才能,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在“胡人”泛称下的各周边游牧民族强大的生存能力和进取精神。进入中原后,如何对“混一华戎”的北部中国进行统治,虽然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对中原地区造成了破坏,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他们在接触中原经济、文化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地改变自己的统治方式。所以,北魏初期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1、大多都带有过渡性质,正是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使北魏的面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政治上,参照汉制立官职,定礼仪。在皇位继承制上,明元帝接受了崔浩等人的建议,建立了太子监国制。其用意是要废除兄终弟及的旧俗,顺利完成父子皇位交接;同时,太子监国,也便于皇帝率兵外出征战。北魏的地方行政区划依汉制也分为州、郡、县三级。北魏对地方基层的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北魏在建立基层政权时,却遇到了一个难以征服的势力,就是遍布各州郡的汉族世家大族。北魏政府为了取得士族的支持,就笼络、勾结他们,承认宗主这种权力的合法性,并利用这现成的统治,作为国家的地方基层政权,代替政府督护百姓。宗主督护制实质上是羁縻汉族地主的一种政策,

12、其目的在于稳定拓跋氏在中原的统治。经济上,分土定居,发展农业。为了适应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部需要改变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向以农业为主,此政策在道武帝时即已提出并开始实行。分土定居,促进鲜卑族及其他北方民族转向农业生产,为政府纳贡服役,也为创建皇权专制做准备;同时也造成各族人民的交错杂居,极大地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各族人民在经济和文化生活上渐趋一致。北魏初期实行的租调制度是九品混通,北魏临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也是很多的。所以九品混通虽有其名,而流弊极多。思想上,设立太学,大兴儒学。道武帝积极倡导学习汉文化,以儒家思想作为安邦治民的根本,以去掉“胡气”,建立中原“正朔”的新形象。太武帝也提倡儒学,祭祀孔子,要求王公以下百官,其子弟都要到太学学习儒经。他同时也信奉道教,以道教为国教,并接受寇谦之代表老君授给他的“太平真君皇帝”称号,登坛接受道教符箓。对于佛教。北魏统治者在学习和吸取汉族及其他思想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统治意识,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学并尊,使三学共同为北魏的统治服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这一特点来源于多民族共存,同时又促进着民族融合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