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5421207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透镜,自学教材,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放大镜的实质是什么?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光圈,调焦环,快门,镜头,取景窗,1.照相机,照 相 机 的 原 理,A,B,A,B,镜头-凸透镜,胶卷-光屏,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屏幕。,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倒立 缩小的实像 3、远景与近景,个人与集体照应怎样照?,照相机成像光路图

2、,物体距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物体距镜头越近,所成的像越大。,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线从镜头进入照相机。,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胶卷相当于光屏,形成被照物体的像。,生活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投 影 仪,一、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投影片,镜头,平面镜,讨论与交流,投影仪的原理,A,B,A,B,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在

3、屏幕上成像。,投影仪成像特点: 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投影仪的使用,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机前方的屏幕上,投影片要倒放,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怎么放?,投影仪成的像与幻灯片相比是倒立,放大,实像。像是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凸透镜离幻灯片越近,像越大。 凸透镜离幻灯片越远,像越小。,投影时,先将幻灯片正放,然后调节凸透镜和幻灯片的距离,就可在屏幕上得到正立清晰的像。同时注意调节平面镜的角度,使像成在屏幕正中间。,放 大 镜,放大镜成像的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实质就 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虚像。 像和物体在放大镜

4、的同一侧。 放大镜离物体越近,像越小。 放大镜离物体越远,像越大 。,4.实像和虚像,实像,虚像,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平面镜成像,放大镜的像,小孔成像,照相机的像,投影仪的像,“眼睛受骗”,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出射后会聚而成的实像 能用光屏(胶片)承接 物和像位于凸透镜的两侧,例如:照相机、投影仪,虚像,通过凸透镜出射的光没有会聚,而是由出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 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觉光是从放置物体那一侧成虚像处发出。 不能用光屏(胶片)承接。 物和像

5、位于凸透镜的同侧。,例如:平面镜、放大镜,实像与虚像的比较,能,不能,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都位于凸透镜同侧,照相机 投影仪,平面镜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_、_、_。,倒立,实像,缩小,小 结,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_、_。,倒立,实像,放大,投影仪,当堂练习,答案:D,答案:B,答案:C,1.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2.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像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 . 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B . 幻灯机远离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C . 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D . 幻灯机远离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巩固练习,C,D,3.如图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 A . 照相机 B . 放大镜C . 幻灯机 D . 投影仪,4.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放大、缩小)的像。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 都能成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到胶片的距离。,B,凸透镜,缩小,镜头,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