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419428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4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信息产业管理,信息产业理论 信息产业管理基础 信息产业政策 信息化,第8章 信息产业管理,第一节 信息产业理论 主要讲述了信息产业的形成,信息产业理论的提出,信息产业的结构与测度。,一.信息产业的形成 1产业生产活动中具有同类性质的若干生产部门所形成的综合体称为产业。某一产业的形成并健康发展需要具备三个充要条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支持产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形成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2. 信息产业化 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信息产业化是指将分散于各领域、各部门与信息产生、流通、分配、消费直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组合起来

2、,把各种各样的信息活动逐步引上产业化的道路。微观而言,使之形成一个信息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宏观而言,使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群。,信息产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化,二是信息产品与服务产业化。,3. 四大产业结构的划分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人类社会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无论哪种社会形态,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都是生产。,在手工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建立在农业技术基础上的产业结构是第一产业以农业为核心;在机器生产力为主的工业社会,建立在工业技术基础上的产业结构是第二产业以工业为核心;随着工农业的高度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大,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是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核心;在信息

3、生产力为主的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的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是第四产业以信息产业为核心。,4恩格尔定律消费结构理论 19世纪,法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得出一个看法: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所占比重就越大;一个国家越贫穷,每个国民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比例将会下降。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也必然要发生变化。,二. 信息产业理论的提出 1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 Machlup)信息

4、经济理论的创始人 1962年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他认为知识产业包括教育、研究开发、传播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五个部分。他精辟地分析了知识生产与分配的经济机制,并对美国的知识产业进行了定量的测算。据他测算,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总产值为1364.36亿,占GNP的28.5%,从事知识生产的劳动力占总就业人数的31.6%。,2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M. U. Porat)发展了马克卢普的思想 1977年,波拉特发表九卷本的报告信息经济,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框架体系和测度方法,并对美国经济中的信息活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测算。据他测算,1967年

5、美国信息经济产值约占GNP的46,信息部门就业者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53以上。,波拉特把经济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的物质经济,另一类是以信息产业为主的信息经济。把从事信息活动部门分为:一级信息部门是指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二级信息部门是指把信息服务提供给内部消费,而不进入市场。,3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揭示了信息产业的拟人律演进机制 1963年,梅棹忠夫发表信息产业论一文,首次提出“信息产业”的概念。他的理论揭示了信息产业的拟人律演进机制,由此引起人们对于“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关注和讨论,强烈地影响了6070年代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三. 信息产业的结构与测度 1波拉

6、特信息产业结构与测度方法 (1)信息部门分类 波拉特将信息部门分为两级: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划分八大类见表8.1;二级信息部门比较复杂,他把非信息企业中从事规划管理、研究开发、信息处理、通信、文秘、广告等工作的部门称为“准信息部门”。,(2)信息劳动者分类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与劳工统计局列出的422种职业,从中归纳出5大类信息职业:知识生产类、知识分配类、市场调查与管理类、信息处理类、信息设备类。见表8.2。,(3)信息产业测度方法(见表8.3) 这一方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采用,如欧共体、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986年,我国也首次运用这一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信息行业

7、和职业分类,可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等。 识别并归并出一级信息部门,测算其产值和就业人数n1(用测算GNP的一般方法)。,采用排异法推算二级信息部门就业人数n2, n2=n-n1 其中n为信息部门总人数 利用人均工资、人均固定资产折旧估算出二级信息部门的人均收入S1和人均固定资产折旧额S2。,二级信息部门增加值n2(S1+S2) 计算百分比,2信息产业的宏观结构及投入产出分析 (1)信息产业分类六部分分类法 从宏观上可以把信息产业划分为信息工业和信息服务业。从国民经济活动的独立行业来看,信息产业包括6个组成部分。,信息基础设施业:包括计算机、通信,记录设备制造、广播电视及其他

8、传媒设备制造、信息建筑物建造装修等行业。 信息生产开发业:包括研究开发、发明创新、数据库开发以及气象、测绘、勘察、计量等行业。 信息报道分配业:包括新闻报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出版印刷以及教育、教养等行业。,信息传播流通业:包括邮政、电信、计算机网络等行业。 信息提供服务业:包括文献服务、报导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以及网络内容提供服务等行业。 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信息处理、系统集成、以及技术培训维护等行业。,(2)信息产业分类三层次分类法 我国学者借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提出的信息产业结构,考虑信息产品的性质,认为广义的信息产业可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技术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和准信

9、息部门三个部门群,见图8.1。,(3)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参见表8.4) 产值的计算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分离法推算信息技术部门和直接信息部门的产值 从已有的一、二、三产业“全口径”投入产出表中,将有关信息产业部门行业分离出来,并将其产值分别相加,即可得到信息技术部门和直接信息部门的产值。,推算法推算间接信息部门的产值 间接信息部门的产值隐含在原有产业之内,不能直接分离,因此要根据部门内信息人员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来推算信息部门产值在该部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在假定信息工作者的劳动生产率与其所在单位全员劳动生产率相同的基础上,可推算出信息部门的产值。 信息部门产值信息劳动人数所在部门全员劳动生

10、产率(人均产值),第8章 信息产业管理,第二节 信息产业管理基础 主要讲述了信息产业的特征和作用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联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一.信息产业的特征和作用 1信息产业的特征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IIA)认为,信息产业是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创新手段,制造和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生产活动组合。这个定义简明扼要地揭示了信息产业的基本特征:,1)信息产业是技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2)信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增值型产业; 3)信息产业是更新快,受科技进步影响大的变动型产业;,4)信息产业是幅射面宽的高渗透型产业; 5)信息产业是省资源、低公害的产业; 6)信息产业是增

11、长快,需求广的产业。,2信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核内容;,(2)信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基础; (3)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4)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结构具有软化作用。,二. 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联 1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 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部门结构,投资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等。这里主要考察其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1)产值结构不同国家产值结构不同 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其经

12、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可用于描述各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信息产业各部门占GNP或GDP的比例就构成了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世界国信息产业部门的产值结构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二级信息部门对GDP的贡献存在差别。美国、新加坡一、二级信息部门的产值大体持平;日本、匈牙利一级信息部门的产值略低于二级信息部门的产值;英国、澳大利亚一级信息部门的产值明显高于二级信息部门的产值;中国的情况与英、澳类似。这说明世界各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道路并不相同。参考表8.5和表8.6。,(2)就业结构不同国家就业人员比例不同 四大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化规律 20世纪四大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化规律是:农业从业人数逐渐下降;工业从业人

13、数开始明显上升,后又逐渐下降;服务业和信息业从业人数一直在不断上升。发达国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已达到甚至超过50。我国1982年农、工、服务、信息业的从业人数分别为百分之71.98、12.98、6.27、8.77。,信息职业中不同国家的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信息职业划分为信息处理者、信息生产者、信息分配者和信息基础设施职业者。12个发达国家中信息处理者所占比例都比较高,一般占60以上,以下依次是信息生产者、信息分配者、信息基础设施职业者。发展中国家则不同,主要信息人员是不是信息处理者,而是生产者和基础设施职业者。中国1982年信息处理人员只占1630%。,2信息产业的

14、外部关联 影响信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很多,包括消费结构、社会结构、贸易结构、市场机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社会可提供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达程度等,其中消费结构和社会结构是决定因素。,(1)消费结构 恩格尔消费结构理论普遍适用,我国城镇居民19851995年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一个例证(表8.8)。,根据抽样调查,我国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非常强烈,却又无法得到满足。,(2)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因素包括人口结构、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家庭结构、文化结构等,其中人口结构是劳动力结构的基础,直接影响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等,其中文化结构对信息产业的

15、影响最大。一般说,人们受文化教育水平越高,对信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高,信息消费支出也越大。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提高(表8.9),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别。,注: 1964年文化程度人口是7岁及以上年龄的文化程度人口。不识字或很少识字人口中 包括不在校儿童,未包括475万文化程度不明人口。 1990年大学文化程度包括大专,高中文化程度包括中专。 本表数据不包括港澳台人口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3)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 带动度信息产业部门的最终产品每增加一单位产出时,带动国民经济系统各部门总产出的增长量称为信息

16、产业的带动度。 感应度国民经济系统各部门的最终需求每增加一单位时,信息产业部门相应增加的总产出,称为信息产业的感应度。,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及其连锁反应。 据我国经济学家张守一研究表明,在我国信息产业部门内部,信息工业和信息建筑业的带动度较大,工业间接信息部门、金融保险业和信息工业的感应度较高;在非信息产业部门内部,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带动度较大,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业和纺织业等的感应度较高。,三. 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 集中式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国家按照既定计划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协调,使信息产业各行业、各部门实行统一的计划、分工和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分散式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市场需求自发地对信息产业各部门进行协调,政府一般不作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